2014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组备课计划
宋振华
8.4澳大利亚
5.19---5.23
第十二周
宋振华
9.1美国
5.26---5.30
第十三周
宋振华
9.2巴西
6.2---6.6
第十四周
宋振华
回归复习
6.9---6.13
第十五周
张喆宁
10.极地地区
6.16---6.20
第十六周
宋振华
6.23---6.27
第十七周
宋振华
第十九周
6.30---7.4
第十八周
7.7---7.11
第十九周
5.课时安排及主备人:(八年级)
时间
周次
主备人
备课内容
3.3---3.7
第一周
熊小红
5.中国的地理差异
3.10—3.14
第二周
李冰冰
6.1、6.2北方地区
3.17---3.21
第三周
布和
6.3、6.4北方地区
3.24---3.28
第四周
熊小红
南方地区7.1、7.2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组备课计划
一、本学期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2.转变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4.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培优转差工作。
二、集体备课安排:
1.每周每人备2节课,并合理利用课件教学。
2.交流上周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和感受。
3.主备内容:
1目标(知识、能力、发展)
2本节重点及突出方法。
3本节难点及突破措施。
4整节课的大体思路及补充内容。
4.课时安排及主备人:(七年级)
2014-2015年初一第二学期新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2014-2015年初一第二学期新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初一第二学期新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教学课程设置和提高教育水平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014年下学期初一地理教学计划
2014年下学期初一地理教学计划
本期,我担任2017级3班、4班的地理科教学,该科周课时共6节。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拟作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17.3和17.4的学生人数均为60余人,17.3为住校班,17.4为非住校班。
该科教学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学生学习的优势是新学科,好奇心重,有短时兴趣;住校班有早晚自习和下午第四节课,时间比较充裕;班主任年富力强,有干劲,师生均比较重视该科。
教师的优势是已经教过两遍,比较熟悉教材。
劣势是教师对近年来的考试命题的重点和方向把握不够;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比较懒惰。
二、具体措施:
1、虽然已经熟悉教材,但本次教学仍旧要重视教材,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注意把握重难点和考点。
尤其要突破以往没有解决的问题。
能够多用教学仪器(如地球仪、地球平面板)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2、自己要认真钻研单元检测题和期末考试卷。
所有要评讲的试题要自己先做,弄懂后再上讲台,月考和半期考试题要自己选题制作,即时批改评讲试卷。
3、落实作业批改和培优辅差。
作业布置后一定要予以检查落实、批改,即时评讲发放到学生手中。
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培优辅差,让差生不至于太多、掉队。
4增强学习提升。
充分利用外出教研会的机会听市区教研课,在校内,多听本年级、本校地理课,用他山之石,供自己借鉴,取长补短,持续提升自己。
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争取进入全区前五名。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
我会落实好每天每堂课、每次作业,每次辅导来实现本期的教学目标。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 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oogle Earth、ArcGIS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大事的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 地球的运动3. 地图的类型与阅读4.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单元:亚洲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亚洲的主要国家与地区特点第三单元:欧洲1. 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欧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欧洲的主要国家与地区特点第四单元:非洲1. 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非洲的主要国家与地区特点第五单元:大洋洲与南极洲1. 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教学安排教学时间本册教材共计16周,每周4课时。
教学方式1.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图阅读与分析。
3. 组织户外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一下册地理》2.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3.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oogle Earth、ArcGIS等)4. 户外观察、调查、实验设备五、教学进度安排每周按4课时进行教学,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周)2. 第二单元:亚洲(3周)3. 第三单元:欧洲(3周)4. 第四单元:非洲(3周)5. 第五单元:大洋洲与南极洲(2周)六、教学总结与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014-2015下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张菊芝)
2014-2015下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也转瞬即到,忙碌的寒假就这样轻轻飘过,转眼正月十七就到了,新的学期开始了。
为了更好的展开新学期的各项教学计划,执行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边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继续带七年级1—6班的地理课,兼任七年级4班的班主任。
从上学期的任务目标来看,一班和五班完成教学目标,其他个班级差强人意。
所以这个学期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二、教学计划1、充分备课:在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备好学情、教情,备好课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上好每一节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要认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检查与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做好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的督查与主导。
对重要的知识要点一定要做好检查也落实,通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4、做好单元检测的使用。
通过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今年中考的变化,尤其是地理的中考变革,作为初一的地理老师,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初二的地理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时光飞逝,新的一年开始,带着满怀希望的心情和对教育的热情,进入了2014—2015学年度的第二学期。
并对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从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关于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三篇
关于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三篇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篇1一、班情分析通过七年一期的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
二、教学目标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
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
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__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第二章了解地区__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第三章走近国家__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
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5篇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那么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模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中图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年的3.11地震与中国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2014-2015学年度初一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地理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完成初一地理关于区域方面学习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地球。
2.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习惯,并且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初中地理世界地理的区域部分,主要包括:亚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东半球的一些地区和国家、西半球的主要国家、极地地区。
三、本册的重难点
亚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西半球的主要国家
四、教学策略
在学习目标上,突出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动的情景,充分调动的学生的手、眼、脑。
要注重地理图表的作用,充分的是学生围绕地图进行观察和思考。
方法上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五、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已逐步建立起了学习地理的方法,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对地里的学习没有入门,不会分析地理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进度表
五、有关活动安排
1.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家乡展开调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开发自己家乡献出自己宝贵的意见。
2.通过网络、电视等,明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7篇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7篇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由本人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地理基础较差,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但是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本学期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教学措施: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育局没有配置练习册,只能要求学生去借)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014年七年级下册地理工作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我继续任教七年级3个班地理。
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初二会考为指针,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四、教学措施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A、课前准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逻辑,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考虑教法。
B、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情感。
2、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水平。
3、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2.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3.了解地球上的板块运动和地理气候要素,并能在地图上准确标示各种地理要素;4.了解人口与城市发展,培养学生对人口和城市的认识和理解;5.了解地理资源与工业分布,培养学生地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6.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0课时)-地理学科的定义与分类-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2.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课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3.地球的运动规律(12课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昼夜变化与时区划分4.地理气候要素与气候带(16课时)-气温、降水、气压等地理气候要素-气候带的划分与特点-地图上的气候要素标示5.人口与城市发展(18课时)-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增长-城市的特点与类型-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6.地理资源与工业分布(20课时)-地理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业的类型与分布-地域经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7.地理问题的解决与应对(12课时)-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地理气候要素与气候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各种地理气候要素在地图上的标示,以及理解气候带的形成原因。
3.人口与城市发展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人口的迁移与增长以及城市的特点与规划。
4.地理资源与工业分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理资源的分类与开发利用,以及工业的类型与分布。
5.地理问题的解决与应对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规律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完整版)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完整版)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完整版)1. 引言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课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包括以下五个模块的地理知识:2.1 地球与地图- 研究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探索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使用方法。
2.2 自然地理- 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探索气候与气候变化;- 认识地球的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3 人文地理- 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迁移;- 探索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特征。
2.4 经济地理- 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分布;- 探索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地理特点;- 认识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2.5 地理技能与方法- 掌握地理调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地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研究使用地理工具和技术。
3.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及其特征;- 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和研究能力。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探索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实践和观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开展小组项目和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精神;-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5. 评估方式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日常作业和课堂练:通过课堂上的作业和练,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组项目和展示:通过小组项目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地理
新年伊始,又步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工作。
七年级下册的地理知识,相对于上册而言,要简单易学了许多。
一方面,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要小了许多,内容上也更具体、更直观,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班情分析
通过上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
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我所任教的班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上课气氛活跃,上课看上去状态也好,但落实不够,经过上期后半学期的狠抓,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
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
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2、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考试抓。
3、更多注重平时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三、教材分析
难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教材共5章,包括第六章---第十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亚洲的气候以及影响其气候的因素。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的地形与气候。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东半球的一些国家,如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各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美国、巴西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两国的地形与气候。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十章极地地区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因材施教,精编习案,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5、每一章进行小测验,时而温习,加强巩固。
6、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强化学生的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把握地理单元的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和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必要的储备。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教学。
7、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领到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组织复习。
每次月度考试后,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解决。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