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平台、沟盖板制安施工方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施工准备
⑴技术准备
①主要执行标准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8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GB5117《碳钢焊条》
GB5293《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②进行图纸自审及会审,领会设计意图.编制冷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切割焊接工艺,完成对班组的技术交底。

⑵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详图,提出准确的主材计划、辅材计划,交供应部门按期保质供应。

⑶工机具准备
根据制作安装需要,制订工机具使用计划,交由机动部门保证供应,见附表。

2.钢结构制作工艺
⑴制作工艺总流程
①钢盖板均采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Q235B级等级钢材,应具有相应的原厂出厂证明文件。

②钢盖板的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③钢结构防腐采用 H06-2铁红环氧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氯化橡胶面漆。

⑶放样、号料和切割
①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及切割、刨边和铣平加工余量。

②号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③气割采用半自动精密切割,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④气割后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t为切割面厚度.
⑷矫正和成型
①碳素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而定,但不得超过9000C。

②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0.5mm。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一)。

⑸制孔
①螺栓孔全部采用C级螺栓孔(Ⅱ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25μm,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螺栓孔偏差超过规定时,不得采用钢块填塞,可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⑹组装
①组装前,零件、部件应检查合格,连接接触面和沿焊缝边缘每边30~50mm范围内的铁锈、毛刺、污垢、冰雪等应清除干净。

②板材、型材的拼接,应在组装前进行,构件的组装应在部件组装焊接,矫正后进行。

③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二的规定。

④组装顺序应根据结构形式、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等因素确定。

⑤当采用夹具组装时,拆除夹具不得损伤母材,对残留的焊疤应修平整。

⑥顶紧接触面应有75%以上的面积贴紧,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应小于25%,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

⑺焊接和焊接检验
①焊工应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焊接工作。

合格证应注明施焊条件,有效期限。

焊工停焊时间超过6个月,应重新考核。

②焊接时,不得使用药皮脱落或生锈的焊条和受潮结块的焊剂及已熔烧
过渣壳。

③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污、铁锈。

④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时间和温度进行烘焙。

⑤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十字接头等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的两端设置引弧和引出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引弧和引出的焊缝长度,埋弧焊应大于50mm,手工电弧焊应大于20mm。

焊接完毕后应采用气割切除引弧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

⑥焊接时,焊工应遵守焊接工艺,不得自由施焊及在焊道外的母材上引弧。

⑦角焊缝转角处宜连续施焊,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角焊缝端部不设置引弧和引出板的连续焊缝,起落弧点距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弧坑应填满。

⑧多层焊接宜连续施焊,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检查,清除缺陷后再焊。

焊成凹形的角焊缝,焊缝金属与母材应平缓过渡。

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配,焊缝长度不宜小于25mm,定位焊位置应布置在焊道内,并由持有合格证的焊工施焊。

⑨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查清原因,订出修补工艺后方可处理。

焊接完毕,焊工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物,检查焊缝外观质量。

⑩所有拼板对接焊缝质量等级要求为二级。

所有角焊缝,即当焊件较小厚度小于16mm时,采用双面贴角焊,其角焊缝焊角高度为较薄焊件厚度,质量等级要求为三级。

⑻涂装和编号
①钢结构的除锈和涂装应在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

②钢结构表面的除锈方法为喷砂除锈,质量达到Sa21/2级。

③钢结构表面设计以甲方要求涂H06-2铁红环氧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氯化橡胶面漆,共六道。

④涂装应均匀,无明显起皱、流挂,附着应良好。

⑤构件编号采用钢印。

3.钢结构安装工艺
⑴安装工艺流程
①在基础交接时,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标高,地脚螺栓位置等进行检查。

②检验基础砼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应检查基础周围是否回填和夯实。

③检查基础的轴线标志和标高基准点是否准确齐全。

⑶基础的复测
在基础交接验收后,应根据基础的轴线标志和标高标志结合钢结构图纸轴线尺寸,对基础的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测检验。

支承面、地脚螺栓(锚栓)的允许偏差
⑷基础的处理
①经检验基础与图纸不符时,如超出规范规定允许偏差范围应对基础进行处理,即应保证基础轴线和标高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

②不论是采用钢垫板二次灌浆,还是采用座浆垫板,基础表面必须刷毛洗净否则影响基础顶面垫层质量。

③钢垫板的面积应根据基础的抗压强度,柱脚底板下细石砼二次浇灌前柱承受的荷载和地脚螺栓的紧固拉力计算确定。

⑸安装材料机具的准备
钢结构的安装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需要准备好各种材料及设备和机具,具体见前面施工准备。

⑹钢结构的倒运
①钢结构的运输应根据钢结构的安装顺序,分单元成套供应,不得随意运输。

②钢构件运输时,应根据钢结构的长度,重量选用车辆,钢构件在车辆上的支点,两端伸出的长度及绑扎方法均应保证钢构件不产生变形,不损坏涂层。

③钢构件存放地面应平整坚实,无积水,钢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分区存放,钢构件底层垫枕木应有足够的支承面,并应防止支点下沉,相同型号的钢构件叠放时,各层钢构件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防止
钢构件被压坏和变形。

⑺钢构件现场复验
①钢构件运到现场后,并在安装前应对钢构件进行复验,应按构件的位置方向进行核实。

②钢构件在安装前应对构件的弯曲、扭曲、长度进行检查,如有弯曲和扭曲应进行校正校直。

钢构件检验见下表:
钢构件检验表
⑻钢结构现场组装
①钢结构现场组装应根据现场安装的实际空间,合理的安排组装场所,即应考虑构件的进出,吊装用吊车的进出和起吊空间等。

②钢构件现场组装场地应平整,组装所垫枕木处地基应坚实,垫木与地基面的接触应平稳,各组垫木应在一个基准平面上,即找平整个组装平面度,
防止构件扭曲。

③钢构件在拼装前,应清除毛刺、焊疤飞溅物,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

④钢构件组装外形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⑼钢结构的安装顺序
①钢结构的安装,应根据整体结构平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吊装开始和结束的部位和方向。

②构件吊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钢构件的变形,缺陷超出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

③吊装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轴线标高进行施工测量,防止结构错位。

④钢结构采用扩大拼装刚度单元进行吊装时,对容易变形的条形钢构件,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④钢平台钢柱的吊装应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严格执行,防止柱身变形或移位。

⑤钢结构安装: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对钢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隙采用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灌,确保钢结构的整体稳定。

⑽钢结构框架校正
①钢结构安装在形成空间刚度单元后应及时校正,校正时,应根据风力,
温差,日照等外界环境和焊接变形等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进行校正。

②设计要求顶紧安装的钢构件节点,接触面应不少于70%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⑾补漆和面漆涂装
①钢构件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所损坏的油漆应进行补涂,补涂的遍数应与钢构件的油漆遍数相同,不得未经补涂或漏补就涂刷面漆。

②钢结构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当产品说明书无要求时,环境温度宜在5~380C之间,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5%,构件表面有结露时不得涂装。

涂装后4h内不得淋雨。

⑿检验和验收
①钢结构安装完后,应对钢结构整体进行检查,检测各空间刚度单元是否有漏装构件,螺栓有无漏拧,油漆有无漏涂等。

②钢结构整体吊装完成后,还应对钢结构整体垂直度进行复验,其要求见前面整体检测允许偏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