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构区“活”起来——浅谈幼儿园建构区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建构区“活”起来——浅谈幼儿园建构区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摘要:在建构区中,教师主要的指导作用是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度的帮助与做出恰当的评价。

但现在有些教师在指导中,对创设材料、观察记录、制定计划、过程指导与评价方面有所欠缺。

本人根据各个方面的缺失,提出一些看法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建构区游戏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的作用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分为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

教师不仅只是创设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将建构区布置得符合幼儿的需求,更要注意幼儿在游戏时的心理反应。

引导幼儿熟悉建构材料和环境,通过材料来引导幼儿自由建构,激发他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二)为幼儿提供适度的帮助
幼儿游戏的同时,教师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给予适度的帮助或提出有效的建议。

教师可以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解答幼儿所提出或发现的难题,教导幼儿知识与技能。

(三)为幼儿做出恰当的评价
恰当的评价能给幼儿正确的认识。

批评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进;表扬能让幼儿获得自信,争取表现得更好。

而完整的评价能让教师更了解幼儿。

二、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的缺失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缺失
在幼儿间教学中,我观察到幼儿园的部分班级没有投放、更换新的建构材料,只有简易的泡沫积木和奶粉罐两种材料。

而我所在的幼儿园是每周四下午有区角
游戏,每个班级只有两个区角,一个是海洋球区,一个是建构区。

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基本上大多数幼儿都选择海洋球区,建构区的幼儿少之又少,时常只有人
数的四分之一。

而在建构区游戏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由于海洋球区人数过多,被教
师要求、无奈地选择建构区。

我询问了班级里的小朋友,问幼儿“你们爱去建构区玩吗”、“觉得里面的
积木好玩吗”、“你们会用积木搭什么东西呢”。

幼儿的回答一般都是“建构区
不如海洋球区好玩,这里只有积木和罐子,海洋球区有篮子、毛毛虫、大球、小球,有的玩具还会发出声音”、“建构区的积木不好玩,已经玩了很久了,而且
家里也有,我想玩不一样的玩具”、“只会用积木搭大楼或者火车,别的想不出了”。

由此可见,材料丰富有趣的海洋球区比材料简单、没有新意的建构区更受幼
儿的欢迎。

幼儿对游戏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喜好,对游戏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
教师在材料投放上不能满足幼儿,那么幼儿会对游戏渐渐失去兴趣。

(二)教师观察与记录的缺失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放任式的态度,让幼儿自由玩耍,不观察、
不记录游戏情况。

除非遇到幼儿主动问问题或出现矛盾,才会出面解决。

教师不
观察,浪费了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机会;教师不记录,不能正确地梳理出问题,无
法积累经验。

这样的做法不能发现个体差异、技能掌握情况、能力提升程度等等,不利于今后教导幼儿新的知识,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多元智力。

案例:在一次建构游戏中,贺贺一直拿着两块积木东张西望地坐着,很久都
不搭建任何东西,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

他有时敲敲两块积木,有时看看窗外。

教师没有观察小朋友的情况,没有发现贺贺的问题,只是坐在一旁休息。

之后我
去寻找原因,问贺贺:“你为什么不搭积木呢。

”他说:“我想妈妈了,妈妈怎
么还不来接我回家。

”我发现原来贺贺想回家了,所以没有心思游戏。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游戏中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像贺贺这样长时间
不游戏,一定是有一些疑问得不到答案。

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到,并询问原因来开
导他,可以和他一起搭积木来分散注意力或安慰他。

只有认真观察游戏,才能及
时地解决问题。

并且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帮助教师在以后的问题中更快地找出原因。

(三)教师过程指导的缺失
教师没有做到指导中应尽的责任,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幼儿,在游戏中
没有指导策略。

案例:小班的兜兜和圆圆商量好一起搭摩天大楼,两人把长方形的积木横放
着不断垒高,搭到她们腰部的时候就不搭,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垒高积木。

两人只
是单一、反复地垒高。

垒搭起来的物体外形上不美观、容易倒塌,高度上也没有
高到可以称为摩天大楼。

忽然兜兜想试着搭得更高一点,但是由于底层不够牢固,大楼倒塌了。

她不放弃,继续和圆圆试了两次,可是还是不行,她们向老师寻求
了帮助。

老师看到之后,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她们自己再试试看,没有对
她们做出指导。

兜兜在反复搭建、又失败了两次后,渐渐对积木失去了兴趣,决
定去海洋球区游戏。

圆圆见兜兜离开了,便和旁边的小朋友搭起了小火车。

在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对兜兜和圆圆遇到的困难没有解惑。

她们在这次游
戏中,没有学会新的搭建方式,没有学会将积木搭得更高的方法。

在建构游戏开
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和帮助幼儿解惑,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与技能,并对建构游戏更感兴趣。

三、对教师在建构区中指导策略提出的建议
(一)教师创设材料的建议
1.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不同的年龄层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发展各方面的多元智力。

通过投放适合
相应年龄层的材料来提升幼儿的能力。

例如:小班认识的形状较有限,可以在学
习新形状的同时加入新材料。

大班动手能力较强,提供类似彩带、汽车、动物的
辅助材料应更多些。

2.投放的材料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首先要让幼儿认识所有的材料,引起他们对建构的兴趣。

及时地更换、添加
一些建构材料,增强幼儿对区域的喜爱。

有些材料可以让幼儿来提供,中大班可
以适当自行制作部分材料。

运用熟悉的、自己制作的材料更能激发对建构游戏的
兴趣。

(二)教师引导观察的建议
观察方法可分为整体观察与局部观察。

整体观察主要是了解全班幼儿不同的
学习兴趣、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游戏中幼儿的情绪等。

局部观察主要是了解个
别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进度,有时也检验教师投放的材料和制定的目标是否符
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三)教师过程指导的建议
1.设计计划与主题活动
设计计划与主题活动,让幼儿有目标地建构。

合作建构比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不少经验,相互交流、合作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

如果教师计
划好题材或目标,那么幼儿就可以挑选自己喜欢、能力范围内的物体进行建构游戏。

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的现象。

2.适时的介入
介入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用语言来提示幼儿,可以用动作来吸引幼儿。

但介入过度,不及时退让会造成反效果。

所以应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策略。

(1)幼儿发生矛盾或问题时
如果问题是幼儿可以解决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

比如小明把小红的积木撞倒了,小明应该怎么做。

这时鼓励幼儿自己开动脑筋找到办法,那么在以后发生类似状况时也会参考这次的做法来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是一些技能、方法上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来示范,加以说明。

或者给出提示,让幼儿尝试探索,加深印象。

(2)建构水平停滞不前时
当幼儿的建构水平仍然保持在以往的阶段,没有学会新的技能,教师需要用语言、动作来提升游戏水平,让幼儿在掌握一种知识后学习新的知识。

组织幼儿改变方式或合作完成,创新出与以往不同的形态。

例如:小班的孩子仍只是单纯地搭高,教师可以提出“你们会搭小火车吗”、“那么多房子,我们走哪条路进去呢”,试着让孩子平铺搭积木。

教师在建构区中的指导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与正确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指导幼儿的同时,教师应秉持着平等、客观的态度,将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交予幼儿。

参考文献
[1] 陈君.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J].早期教育,2013,4:47.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