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四大基本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声四大基本功
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
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在传统上,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包别是:
●要钱
●口技
●数来宝●太平歌词
●白沙撒字
●单口相声
●逗哏
●捧哏
●群口
●相声怯口/倒口
●柳活
●贯口
●开场小唱
术语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
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
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常用道具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
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
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表演形式
相声的表演方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
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
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
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
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
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
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
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
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