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掌声》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掌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各位能否在我说课前给点鼓励的掌声。

谢谢
大家!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
望得到。

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
也更是支持和鼓励。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美丽感人的
故事《掌声》,让我们亲身体验掌声给予人的温暖和力量。

一、说教材:
XXX《掌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
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XXX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
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在掌声的激励下,她
变得乐观开朗。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
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XXX的内
心变化过程。

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
富的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
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学中关
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

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XXX”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

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本领,并且乐于朗读新奇的课文。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本,还能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文本的感受。

但这些本领都是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课文课堂中不断地增强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文本的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册“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和第一课时已有的研究基础,拟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抓重点词句体会XXX 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XXX的力量。

(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当中取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
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基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本领有限这一特点,我定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XXX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XXX的力量。

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学策略(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假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打破口,应用三个模块,紧扣文本,以情会文。

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举措、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

用心去学,动情去读。

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绪。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模块:(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接下来,具体谈谈每个模块的教学:
(一)、以情促疑,直奔重点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课堂伊始,我以轻松愉悦的语调,深情地提问把学生自然而然的
引入XXX的世界。

为背面的情绪之旅铺设基调。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样的导入即温了全文内容,又很自然地就切入了枢纽点“掌声”!寂静无声地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了课文中。

(二)、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1、学生自立研读“掌声”段落:
首先是个人自由读二然段,老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圈点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

接着小组交流,每人挑一处感受最深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老师点拨引领。

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感悟,自己走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以产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交流、点拨、感悟。

本环节重点品析三个重点句:
(句子一、XXX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句子二、就在XXX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句子三: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XXX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朗读铺情:
首先我用朗读铺情法品读句子一引导学生抓住“犹豫”“慢吞吞”等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深层体会XXX当时害怕、紧张的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出来,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XXX的害怕、自卑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共鸣。

最终明白XXX为什么会“犹豫”。

(2)、想象育情:
师讲述,请学生想象。

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XXX带着红红的眼圈,低着头,一摇一晃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

整个教室骤然间显得异常安静,静的似乎可以听到XXX那急促的心跳。

这不足十米的距离,此刻对XXX来讲,显得那么漫长。

一步……两步……五步……近了……更近了……终于,XXX走上了讲台……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英子?这里,我用了“情景再现法”,在教师深情语言的描绘下,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实现与文中人物英子既紧张
害怕又难受痛苦的心灵契合。

为之后掌声出现时的喷涌真情做足前奏。

(3)、追问生情:
在学生已入景入情时,导问:这一刻!你最想对XXX说些什么?这掌声中又包含着什么?(鼓励)
这样层层剥笋,螺旋上升,学生的感悟步步推进,她的心灵被震撼了,感动了,同时也点燃了!
(4)、引读唤情:
是啊!此时的XXX的心里紧张不安呀!她多么渴望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的鼓励啊!引读:就在XXX刚刚站定的那一刻──生读句子二
就在XXX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读句子二
就在XXX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生又读句子二
一次比一次有激情的朗读,把整节课推向了。

层层铺陈、重锤出击,把这段文字中的
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实现了文与人、文与己的相遇交融。

(5)、换位传情:
在研究句子三时,师问:此时你是XXX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掌声告诉XXX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这个道理,在这里我用“角色互换”“移情体验”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升华!
(6)、聚情导思:
学生通过充分的体会、感悟、想象、表达,心中涌动着真情,这份真情在荡漾流淌,课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辉。

此时让学生比较两次掌声,体味“掌声”的内涵:两次掌声的指向虽有不同,却有着同一个源头: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尊重和期待啊!自然地升华课堂主题:爱!到此学生的精神得以充实,心灵得以丰满!
(三)、以情导行,品悟“爱”的真谛
1、拓展练笔,学会若何去爱:
(屏示:XXX的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没有歧视我。

人人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兴起勇气微笑着面临糊口。


先让学生从XXX的来信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后随着音乐出示《爱的小诗》:引导学生练笔,放飞思维,同时积累语言,实现情感、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爱是给公车上的老奶奶让座。

爱是给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

爱是困难中一双双温暖的手。

爱是雨中的一把小雨伞。

爱是———————————————
爱是———————————————
2、激情结课:
在音乐中,师生一起诵读小诗,尔后,老师总结本课、本单元的主题。

单元主题“”的终级目标是什么?面对着今天被爱重重包围的学生,我想:感受爱,只是起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爱?才是本课的终极生命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