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燕王书》阅读附乐毅报燕王书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燕王书》阅读附答案 |乐毅报燕王书阅读答案
报燕王书
望诸君(即乐毅)乃令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可以奉迎先王
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
之义,故遁逃奔赵。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
因此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因此预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
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
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扬名之
士也。

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
魏,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正过举,擢之乎来宾之中,使臣为亚卿。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
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赵矣。

约楚、
赵、宋全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先王曰:‘善!’臣乃口受
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

轻卒锐兵,
长驱至国。

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

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认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
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

臣不佞,自认为奉令承教,
能够幸无罪矣,故授命而弗辞。

“臣闻英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
不毁,故称于后代。

若先王之报怨雪恨,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
之积蓄,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

臣闻善作者不用善
成,善始者不用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故吴王不寐先论之能够立功,故
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一样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

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
名者,臣之所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良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
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

故敢
以书报,唯君之留神焉。


9.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望诸君乃令人献书报燕王曰报:答复
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数:数落,列举
c.不以官随其爱爱:喜爱
d.故授命而弗辞辞:拒绝
10 .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故察能而授官者渔父见而问之曰
b.今王使使者数之罪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c.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其假如,孰能御之
d.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1 .以下句子所有用来说明乐毅“敢以书对”原由的一组是()
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②顾反命,起兵随而击

④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
③吴王不寐先论之能够立功
以畜幸臣之理
⑤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⑥不白臣之因此预先王之心a.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2 .以下对文章的剖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乐毅怕惠王身旁的人不认识先王之因此容留臣下的道理,就写了
这封信,书信词真情切,富裕感染力。

b.乐毅认为圣明国君是“功立而不废”,而“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委婉表达对贤圣之君及“蚤知之士”的仰慕,实则委婉责备燕惠王。

c.乐毅得燕昭王之恩遇,但却不为燕惠王所欣赏。

惠王代替其兵权,
还有加害责问之意,故乐毅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

d.本文铺张排比,气概非凡,同时也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阐释了
君臣正道、用人原则、功名俸禄等原则问题,堪称遣词精当婉曲,
柔中带刚。

13 .把文言文阅读资猜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娴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 5 分)(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良之去也,不洁其名。

( 5 分)答案:
9. c(爱:喜爱的人)
10 .a(b“者”:代词,“ 的人”;语气词,引出原由。

c“其”:代词,“那”;连词,“假如”d“乎”:介词,“被”;介词,“在”)
11 .d (②是说帮燕王击齐,⑤是说齐王失败,两句都不是给燕王
写信的原由)
12 .c (“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错,原文是说“临不测之罪,以
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借此表示不会说赵伐燕)
13 .( 1)齐国将士熟习兵法,善于战事。

您假如要攻打齐国,就必
须集合诸侯各国的力量来应付它。

( 5 分,注意“娴”“习”“举”“图”的
翻译,句子通畅即可)
(2)我听闻,古代的道德崇高的人,即便和朋友断交,也不说他人
的坏话;忠良被迫走开自己的国家,不需洗漱自己的名望。

( 5 分,
注意“交绝”“恶”“去”“洁”的翻译,句子通畅即可)
【译文】望诸君乐毅于是派人向燕惠王献上自己的书信,信中道:
“我不才,没有铭刻先王的教诲,来服从您左右人的意向;又深恐
回燕会获取杀身之罪,以致伤害先王的明鉴和您的仁义名望,因此
逃奔到赵国。

现在您派使者数说我的过错,我怕您左右的人不可以
明察先王为何要厚爱、任用我的缘故,同时也怕您不理解我为何要
事奉先王的专心,因此勇敢写信回答您。

我听闻过,英明圣哲的君主,不把爵禄擅自赏给亲密的人,而只把
它赏给功绩多的人;不拿官职赏给所爱的人,只把它赐予足以胜任
的人。

因此,能够在观察后,认为对方确有才能,才授与官职,这
样的君主,才是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的君主;考量对方的道德,认
为能够结交而后才和他结交,这样的士,才算是能够树扬名望的士。

我就自己所学的来察看,先王的行为举措,有超出当时一般君主的
理想,因此我在持魏节出使燕国时,能被燕国察知、认识。

先王对
我过分抬举,把我从众来宾之中提携起来,让我担当亚卿。

先王命
令我说:‘我对齐国有积蓄得好久很深的愤恨,我没有胸怀力量的轻
微单薄,想找齐国报仇。

’我回答道:‘齐国有抢夺霸业的经验和争战屡胜的优势,影响到现在,不行小看。

同时,齐国将士熟习兵法,擅
长战事。

您假如要攻打齐国,就一定集合诸侯各国的力量来应付它;
而集合天下诸侯各国来应付它,没有比直接联系赵国更好的了。


约楚、魏两国同仇敌忾,四国一同攻打它,齐国必定会大败的。

’先王认为这个建议对,就交给我符节,叫我往南出使到赵国。

到达成
使命回来报告后,便起兵同诸侯各国一同攻打齐国,获得大胜。


且轻装精锐的士卒,直捣齐国的国都。

齐湣王逃遁到莒地,只是保
全住自己的一条命。

珠玉、财宝、兵车、铠甲以及宝贵的器物都收
到燕国来了。

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赶得上先王的了。

先王认为
志愿获取了知足,认为我没有辜负使命,因此割地而封赏我,使我
能获取相当于小国诸侯同样的地位。

我不才,自认为接受先王的指
令教诲,能够侥幸亏无罪过了,因此接受了封赏而没有推让。

我听闻英明圣哲的君王,成立起的功业不会荒弃,因此把它记录于
史册;有先见之明的人,成就了盛名而不会败坏,因此能被后代歌
颂。

象先王那样报仇雪恨,平服拥有万乘兵车的强国,获取齐国八
百年积累的财产。

到了逝世之时,他的遗教没有衰歇。

上述各种功
绩,都可教育后代,作为后辈的楷模。

我又听闻,善于首创的不必
定善于达成,有好的开头的不必定有好的结局。

过去伍子胥的建议
被阖闾采用,因此阖闾能远征郢都;夫差却不是这样,相反他把伍
子胥的尸体装在革囊里,抛到江中。

吴王夫差没有觉醒到子胥劝他
灭越的建议拥有先见之明,能够成立大的功业,因此把子胥的尸体
抛到江中而不知道懊悔;伍子胥呢,没有早早看到阖闾和夫差二王
胸襟胸怀不一样,因此被抛到江里还不知改变。

免于杀身之祸,保全过去的功绩,以表示先王知人善用的业绩,这
是我的良策;遭到诽谤、欺侮性的诽谤,以致先王明鉴之名破坏,
这是我最为不安的;面对没法料想的重罪,又想侥幸助赵伐燕以自
利,这类不义的事,我是决不敢做的。

我听闻,古代的道德崇高的人,即便和朋友断交,也不说他人的坏
话;忠良被迫走开自己的国家,不需洗漱自己的名望。

我虽不才,却
多次蒙受过君子们的教诲。

唯恐您听信左右人的话,而不明察被
您疏远的人的行为,因此勇敢写信答复您,希望您认真想一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