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春望》诗歌鉴赏早读考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春望》诗歌鉴赏早读考练(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春望》《绝句》,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了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

B.《春望》记录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之情,深沉蕴藉,感动人心。

C.《绝句》中“江碧鸟逾白”一句,诗人以江水的碧绿与鸟羽的洁白相衬,色彩明丽清新。

D.《绝句》由对眼前故乡美景的描写转为直抒胸臆,笔意急转,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绝句》中的“山青花欲燃”诗句,都借花传情。

结合内容,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借“花”传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解析】1.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D.答案:“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作者眼前之景,他乡之景,不是故乡美景。

此时作者身在异乡,所以才会有乡思。

故选D。

2.答案示例:《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一句,诗人移情于物(采用拟人笔法),表达了对国家衰败、山河破碎的哀痛之情。

《绝句》“山青花欲燃”一句以夸张的笔法(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春花在青山映衬下格外明艳夺目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美丽春景的喜爱之情(以乐景衬哀情,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显浓郁)。

3.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开鸟鸣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意思对即可)
【解析】3.考查对诗文内容理解。

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本题要抓住意象“花”“鸟”“溅泪”“惊心”等意象,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诗人面对萧索的景色,而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的感伤之情。

如:面对萧索的长安景色,看到盛开的鲜花,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小鸟的鸣声,不免心里感到阵阵惊悸,这真让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呀。

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4.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叙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可见其忧国思亲之情。

据此可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