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4 5
3 杜桥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命题人:杜桥中学高三物理组)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上,第Ⅱ卷填
入答
题卷上,作图先用铅笔再用黑色水笔描黑.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中,从山东龙口港到大连是一条重要的闯关东路线.假
如有甲、乙两船同时从龙口出发,甲船路线是龙口—旅顺—大连,乙船路线是龙口—大连.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以下关于两船全航程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 )
A .“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时间,“下午三点”
指的是时刻
B . 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
C . 两船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
D . 在研究两船的航行时间时,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2.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前1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 2 B .前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C .25 s 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20m/s D .前15 s 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3.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 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 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
根据 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在图示过程中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
C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
4.许多教室里都悬挂一磁性小黑板,小铁块被吸在小黑板上可以用于“贴”通知或宣传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铁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铁块与黑板间存在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铁块受到的磁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
D .铁块受到的磁力与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一斜劈被两个小桩A 和B 固定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然后在斜面上放一 物体,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B受到挤压B、.若物体匀速下滑,则B受到挤压
C.、若物体加速下滑,则A受到挤压
D.、若物体减速下滑,则A受到挤压
6.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A、B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用F和F N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对
物块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那么若将物块B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
物块B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F和F 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F、F N都增大 B.F、F N都减小 C.F增大F N,减小 D.F减小,F N增大
7.在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焰火的礼花
弹从专用炮口射出后,在4s末沿竖直方向到达离炮口100m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美丽图案.假
设礼花弹从炮口中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始终是自身重力的
k倍,那么v0和k分别等于(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 25m/s,1.25
B. 40m/s,0.25
C. 50m/s,0.25
D. 80m/s,1.25
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
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处于超重状态,乙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
C.台秤Q的读数为mg-2F
D.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
9.如图所示,A、B两木块间连一轻质弹簧,A、B质量相等,一起静止地放
在一块木板上.若将此木板突然抽去,在此瞬间,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
()
A.a A=0,a B=2g
B.a A=g,a B=g
C.a A=0,a B=0
D.a A=g,a B=2g10.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
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
已知这名消防队
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
速度恰好为零。
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
g取1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6 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3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如图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部分,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 B∶v C∶v D∶v E = 1∶2∶3∶2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D
C B E t t t t 3
222=
==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B v v =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 - v A = v C - v B = v D - v C = v
E - v D
12、如图为一个质点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18s~22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 B.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是离出发点最远
D.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4m
13.作用于O 点的三力平衡,设其中一个力大小为F 1,沿y 轴正方向,力F 2大小未知,与x 轴负
方向夹角为θ,如图示。
关于第三个力F 3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力F 3可能在第四象限
B .力F 3与F 2夹角越小,则F 2和F 3的合力越小
C .F 3的最小值为F 1θcos
D .力F 3可能在第一象限的任意区域 14.如所示,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m A <m B ,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 作用
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正确的是( ) A .A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B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 .A 、B 都处于超重状态
D .A 受到的合外力小于B 受到的合外力
15.质量为1.0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
对物体施
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 0的时间。
为使物体在3t 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 随时间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 )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16.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2)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的图形如图(b)所示,图上所画的四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
F/N
2 3 4 5 0
6
1 A
F/N
1 2 3 4 5 0
6 BA
0F/N
1
2 3 4 5 0
6 1
2
3
C B
A 0
F/N
1
2 3 4 5 0
6 1 2 3
DC
BA
得到的力是________.
17.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a 、b 分别是光
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挡光片的小车从a 、b 间通 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现有一辆小车通
过光电门,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是2.00×10
2
-s ,用最小刻度为
l mm 的刻度尺测量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d ,示数如图所示。
(1)读
出挡光片的宽度d=____________cm ,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小车通
过光电门时看作匀速)v=__________m/s ;(2)当小车相继通过相距16cm 的两个光电门 时,两个光电计时器上记录下的读数分别是,2.00×102
-s 和
1.20×10
2
-s ,则小车在这段距离中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2。
18在“探究力加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研究加速度a 与小车的质量M 的关系时,没有注意
始终满足M ≫m 的条件(m 为钩码和盘的质量),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四、计算题
19.如图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ab 的长度为2m ,倾斜部分bc 的长
度为4m ,bc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7°,将一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 轻轻无初速放于a 端的传送带上,物块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0.25。
传送带沿图示方向以v =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若物块
A 始终未脱离皮带, 试求小物块A 从a 端被传送到c 端所用时间。
(g =10m/s 2,sin37°=0.6)
20.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是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
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
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到民航客机上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kg ,以200m/s 速度沿与水平方向300倾角爬升到7000米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 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
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 (g =10m/s 2),当飞机到最高点
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 加速运动,在
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米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
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 (k =900N·s/m ),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m/s 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到离地面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不变)。
21.某班级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要“研究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之间的关
系”.同学们先提出两种假设:第一种是“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成
7000
地
A B
1
2cm
挡
正比”;第二种是“汽车的停车距离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后来经过简单的理论论证他们排除了第一种假设;为了进一步论证他们的第二个假设,同学们来到了驾校,在驾校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首先认识到在概念上有“停车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分,停车距离应包括“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反应距离”指司机得到停车指令到做出停车操作的过程中车运动的距离.然后,同学们作了对比研究,在驾驶员的配合下他们在驾校的训练场得到了如下的数据:
(1) 在坐标纸上依据上面数据分别.描出三种距离
随行驶速度的关
系图象,并用“1”“2”“3”依次标识反应距
离、刹车距离、停车距离。
(2) 同学们排除第一种假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根据图线的走向或者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反应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
(4)从图象中同学们并不能明显得到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对数据处理应作何改
进才好?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
考(物理)试卷 (答 题 卷
)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题,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
第21题12分,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14分)解:
行驶速度 v(m/s) 反应距离 x 1(m) 刹车距离 x 2(m) 停车距离 x 3(m) 11 8 10 18
16 12 20 32
20 15 34 49
25 18 50 68
29 22 70 92
20、(8分)(1)解:
20、(4分)(2)解:
21、(每问3分)
(1)解:
(2)解:
(3)解:
(4)解:
2011届高三月考物理试卷答案
16.等效 F
17.1.20cm 0.6m/s 2m/s2。
18.D
四、计算题(本大题有3题,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共38分)
19、A先在传送带上滑行一段距离,此时A做匀加速运动(相对地面),直
到A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相同为止,此过程A的加速为a1,则
μmg=ma1a1=μg- ------------------------2分
A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t1=v/a1=v/(μg)=2/(0.25×10)=0.8s--------------------------2分
这段时间内A 对地的位移是:s 1=v 平· t 1=(1/2)×2×0.8=0.8m -------------------------2分 当A 相对地的速度达到2m/s 时,A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所用时间为t 2, t 2=(s ab - s 1)/v=0.6s -------------------------2分
物块在传送带的bc 之间,由于μ=0.25<tan37°=0.75,A 在bc 段将沿倾斜部分加速下滑,此时A 受到的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37°,方向沿传送带向上,A 在传送带的倾斜部分bc ,以加速度a 2向下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37°-μmgcos37° =ma 2
a 2=g(sin37°-μcos37°)=4m/s 2, -------------------------2分 由运动学公式s bc =vt 3 + a 2 t 32/2 其中s bc =4m , v =2m/s
解得:t 3=1s(t 3'=-2s 舍), -------------------------2分 物块从a 到c 端所用时间为t:t =t 1+t 2+ t 3=2.4s -------------------------2分
20、(1)55s ;(2)52.710N F =⨯ ►解析:
(1)上升时间s g
v t 200
==
上 -----------2分 上升高度m g v h 200022
0==上 当速度达到350m/s 时,下落高度m g
v
h 612522
1==下 ,
此时离地高度为h+h 上-h 下=7000+2000—6125=2875>2000m , b------------------2分
s g
v t 351
==
下, ------------------2分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 ----------------------2分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 ,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
s
m gh v m h /30024500450070002000222===-+=此时,
------------------------2分
推力 N kv f F 5
2107.2300900⨯=⨯=== -------------------------2分
21、
答案:(1)v 2=2ax (2)见解析图 (3)反应距离与行驶速度成正比 (4)将xv 图象改为xv 2图象
解析:
(1)图线如下图所示:
------------------------3分
(2)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遵从速度与位移关系规律v2=2ax,可见停车距离应
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分
(3)根据图线可以看出,反应距离随行驶速度变化的图线近似是直线,表示反应距离
与行驶速度成正比. ------------------------3分
(4)将x-v图象改为x-v2图象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