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
学》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解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公正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D
解析::
儿童在以自我为中心阶段,规则对其没有约束力。

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D
解析::
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5.“五四”运动前后,著名教育家()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答案::C
解析::
“革新”运动的高潮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答案::D
7.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结课方式是()
A.归纳结课
B.拓展延伸结课
C.比较结课
D.活动结课
答案::A
解析::
题干是对归纳结课的正确表述。

8.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答案::D
解析::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9.“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A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做到“四有”、“两爱”和“具有为同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学习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
C.学习理论知识
D.学习实践知识
答案::B
二、判断题
11.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学生。

答案::错
12.感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
答案::错
解析::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3.课时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时问单位。

()
答案::对
解析::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有:①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

②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以“课”为组织单位。

③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14.班级秩序要有可变性。

()
答案::错
解析::
班级秩序一旦初步形成,就不要轻易去改变。

15.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美好生活服务的。

答案::错
解析::
19 世纪斯宾塞提出:教育是为未来美好生活服务。

三、填空题
16.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_______}。

17.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___},其发出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答案::模仿|
18.有的心理学家把学生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称为_______}。

答案::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1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答案::维果斯基|
20.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_()与_()之间的矛盾。

答案::需要,个体的发展水平,
21.操作的熟练指形成的_ 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_ ,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_ 和自动化。

答案::动作方式,适应性,完善化,
22.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____。

答案::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23.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____”。

24.班主任必须注意培养良好的班风,培养良好的班风要从树立__________做起。

答案::
解析::
正确的舆论
25.社会、知识和 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答案::儿童,
四、问答题
26.形成良好的班级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解析::
(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

(3)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

(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27.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解析::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

(4)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五、解答题
28.德育
解析::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9.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解析::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30.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解析::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31.简述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

解析::
【答案要点】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是:第一,具有独特性的创造性。

第二,具有长期积累性和示范性。

第三,强调师生双向互动性。

第四,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第五,小学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结合的产物。

32.我国古代有一儿童叫方仲永,自幼聪慧,尤有作诗天赋,其父爱慕虚荣,只管他在邻里间到处炫耀。

这样,不觉间方仲永长大成人,可遗憾的是,他的各方面才能却“泯然众人矣”。

请你用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解析::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及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1)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
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2)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发展自发的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主导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特别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但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中改造着自己。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规定着人的发展的社会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宜受教育时期,他们知识相对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和判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教育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也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

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一意义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从本案例来看,方仲永,自幼聪慧,尤有作诗天赋,展示了遗传因素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然而其“泯然众人矣”的结果,一方面是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他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

但是更需要主观努力,即人们的主观努力决定着一切。

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都要在后天学习中得以发挥,贬低教育的巨大作用,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它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

而方仲永恰恰
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

第 11 页 / 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