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泵大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检查轴承,清洗轴承,如有损坏必须更换。
7.转子总窜量及分窜量。
1.滑动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
2.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接触平滑无杂音。
3.机械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3.2μm。
4.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表面不得有锈斑,裂纹等缺陷,粗糙度为1.6μm。
5.拆下联轴器短节,测量转子的轴向窜量。
6.拧下出口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出口段、填料涵体、轴承三件间的连接螺母,卸下轴承部件。
7.拧下轴上螺母,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卸下填料体。
8.卸下轴上密封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卸下包括末级导叶、平衡板在内的出口段。
9.卸下中段,依次卸下其余各级叶轮,中段和导叶;直至卸下首级叶轮
5.机械密封并圈弹簧的旋向应与泵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6.主轴颈圆柱度为轴颈的1/4000,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粗糙度为1.6。
4
装配
1.装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
2.滚动轴承装配时,应采用热装法,需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锤直接敲打。
3.装配中应测量:
3.1.轴弯曲,叶轮口环、叶轮间隔套、轴套的圆跳动以及各配合间隙。
3.2.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3.2μm。
3.3.静环尾部的防转槽根部与防转销顶部应保持1~2mm的轴向间隙。
3.4.弹簧压缩后的工作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为±2mm。
3.5.压盖螺栓应均匀上紧,防止压盖端面倾斜。
4.填料密封
4.1.封油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1~1.5mm。
4.2.封油环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15~0.20mm。
3.2.平衡盘、平衡座端面跳动。
3.3.转子总窜量及分窜量。
3.4.转子平衡校验。
3.5.机械密封的压缩量。
3.6.轴承配合。
1.滑动轴承
1.1.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2~0.04mm,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轴承衬不许加垫片。
1.2.轴承更换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接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点。
1.拆卸轴承要用专用拉力,不得硬敲硬打。
2.拆下的零部件按顺序摆放。
3.管口等处应予以包扎以免异物进入。
3
检查
1.检查所有磨损零件,如有必要,需重新加工或更换零件。
2.检查叶轮及运行间隙。
3.检查轴的弯曲度及配合部位精度、尺寸。
4.检查机械密封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轴套,要求表面完好。根据情况更换轴套。
7.所有连接部位的密封垫片全部更换
5
对中
连接联轴器,进行对中检查
1.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H7/js6。
2.联轴器两端面轴向间隙为2~6mm。
3.联轴器的对中要求应符合下表。
联轴器型式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刚性
0.006
0.004
弹性圆柱销
0.008
0.006
齿式
弹簧片式
0.15
0.10
4.联轴器对中检查时,调整垫片每组不得超过4块。
4.8.安装时,相邻两道填料的切口至少错开900。
5.转子
5.1转子的圆跳动
多级离心泵转子圆跳动应符合下表
测量部位直径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叶轮密封环
轴套,平衡盘
叶轮端面
平衡盘
≤50
0.06
0.03
0.20
0.04
>50~120
0.08
0.04
>120~260
0.10
0.05
>260
0.12
0.06
5.2轴套与轴配合为H7/h6,表面粗糙度为1.6μm。
5.9.键与键槽应配合紧密,不得加垫片,键与键槽的过盈量应符合下表
Mm
轴颈
40~70
>70~100
>100~230
过盈量
0.009~0.012
0.011~0.015
0.012~0.017
5.10.壳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的直径间隙应符合下表Mm
泵类
口环直径
泵体口环与叶轮口环间隙
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间隙
4.3.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75~1.00mm。
4.4.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10~0.30mm。
4.5.填料底套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70~1.00mm。
4.6.减压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50~1.20mm。
4.7.填料环的外径应小于填料函孔径0.30~0.50mm,内径大于轴颈0.10~0.20mm,切口角度一般与轴向成450。
10
5.5.叶轮用去重法找平衡,在适当位置切去厚度不大于壁厚的1/3.
5.6.对于热油泵,叶轮与轴装配式,键顶部应留有0.10~0.40mm的间隙,叶轮与前后隔板的轴向间隙不小于1~2mm。
5.7.主轴颈圆柱度为轴颈的1/4000,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粗糙度为1.6.
5.8.以两轴颈为基准,找联轴节和轴中段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4mm
冷油泵
<100
0.40~0.60
0.30~0.40
≥100
0.60~0.70
0.40~0.50
热油泵
<100
0.60~0.80
0.40~0.60
≥00
0.80~1.00
0.60~0.70
5.11.转子与泵体组装后,测定转子总轴向窜量,转子定中心时应取总窜量的一半。
6.“O”型圈、油封等橡胶易损件应进行全部更换。
5.3平衡盘与轴配合为H7/js6.
5.4.叶轮与轴的配合为H7/js6,更换叶轮后应做动平衡校验,动平衡精度应达到G3.6,也可做静平衡,工作转速在3000r/min的叶轮,外径上运行剩余不平衡重量不得大于下表的要求
叶轮外径mm
≤20
>200~300
>300~400
>400~500
不平衡重g
3
5
8
2.现场检验合格,无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
3.润滑油系统停运。
4.现场应有足够的检修空间,障碍物应移开。
5.检修所需的水电气风应齐全。
2
拆卸
1.拆去泵壳下方堵头,排净泵内的液。
2.打开排油丝堵,排净润滑油,待油排净后,装上丝堵。
3.拆卸油杯及泵周围的辅助管道(冲洗管道、冷却水管道等)。
4.拆下联轴节防护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5.热油泵预热升温正常后,应校检联轴器对中。
2.2.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k6。
2.3.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配合为JS7/h6。
2.4.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向间隙应留有0.02~0.06mm
2.5.滚动轴承拆装时,采用热装的温度不超过100°,严禁直接用火焰加热。
3.机械密封
3.1.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mm,压盖与密封腔间的垫片厚度为1~2mm。
多级泵大修作业指导书流程(表格化)
序号
作业流程
方法及注意事项
技术要求或标准
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2.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3.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4.拆卸前将泵冷却到合适的温度范围
1.检修使用的工机具及量具必须有合格证并在效验期内。
1.3.轴承顶部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
轴颈
间隙
18~20
0.07~0.12
30~50
0.08~0.15
50~80
0.10~0.18
80~120
0.14~0.22
120~180
0.16~0.26
4.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值为顶间隙的一半。
2.滚动轴承
2.1.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为H7/js6。
7.转子总窜量及分窜量。
1.滑动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
2.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接触平滑无杂音。
3.机械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3.2μm。
4.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表面不得有锈斑,裂纹等缺陷,粗糙度为1.6μm。
5.拆下联轴器短节,测量转子的轴向窜量。
6.拧下出口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出口段、填料涵体、轴承三件间的连接螺母,卸下轴承部件。
7.拧下轴上螺母,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卸下填料体。
8.卸下轴上密封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卸下包括末级导叶、平衡板在内的出口段。
9.卸下中段,依次卸下其余各级叶轮,中段和导叶;直至卸下首级叶轮
5.机械密封并圈弹簧的旋向应与泵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6.主轴颈圆柱度为轴颈的1/4000,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粗糙度为1.6。
4
装配
1.装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
2.滚动轴承装配时,应采用热装法,需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锤直接敲打。
3.装配中应测量:
3.1.轴弯曲,叶轮口环、叶轮间隔套、轴套的圆跳动以及各配合间隙。
3.2.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3.2μm。
3.3.静环尾部的防转槽根部与防转销顶部应保持1~2mm的轴向间隙。
3.4.弹簧压缩后的工作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为±2mm。
3.5.压盖螺栓应均匀上紧,防止压盖端面倾斜。
4.填料密封
4.1.封油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1~1.5mm。
4.2.封油环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15~0.20mm。
3.2.平衡盘、平衡座端面跳动。
3.3.转子总窜量及分窜量。
3.4.转子平衡校验。
3.5.机械密封的压缩量。
3.6.轴承配合。
1.滑动轴承
1.1.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2~0.04mm,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以上,轴承衬不许加垫片。
1.2.轴承更换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接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2~3点。
1.拆卸轴承要用专用拉力,不得硬敲硬打。
2.拆下的零部件按顺序摆放。
3.管口等处应予以包扎以免异物进入。
3
检查
1.检查所有磨损零件,如有必要,需重新加工或更换零件。
2.检查叶轮及运行间隙。
3.检查轴的弯曲度及配合部位精度、尺寸。
4.检查机械密封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轴套,要求表面完好。根据情况更换轴套。
7.所有连接部位的密封垫片全部更换
5
对中
连接联轴器,进行对中检查
1.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H7/js6。
2.联轴器两端面轴向间隙为2~6mm。
3.联轴器的对中要求应符合下表。
联轴器型式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刚性
0.006
0.004
弹性圆柱销
0.008
0.006
齿式
弹簧片式
0.15
0.10
4.联轴器对中检查时,调整垫片每组不得超过4块。
4.8.安装时,相邻两道填料的切口至少错开900。
5.转子
5.1转子的圆跳动
多级离心泵转子圆跳动应符合下表
测量部位直径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叶轮密封环
轴套,平衡盘
叶轮端面
平衡盘
≤50
0.06
0.03
0.20
0.04
>50~120
0.08
0.04
>120~260
0.10
0.05
>260
0.12
0.06
5.2轴套与轴配合为H7/h6,表面粗糙度为1.6μm。
5.9.键与键槽应配合紧密,不得加垫片,键与键槽的过盈量应符合下表
Mm
轴颈
40~70
>70~100
>100~230
过盈量
0.009~0.012
0.011~0.015
0.012~0.017
5.10.壳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的直径间隙应符合下表Mm
泵类
口环直径
泵体口环与叶轮口环间隙
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间隙
4.3.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75~1.00mm。
4.4.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10~0.30mm。
4.5.填料底套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70~1.00mm。
4.6.减压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0.50~1.20mm。
4.7.填料环的外径应小于填料函孔径0.30~0.50mm,内径大于轴颈0.10~0.20mm,切口角度一般与轴向成450。
10
5.5.叶轮用去重法找平衡,在适当位置切去厚度不大于壁厚的1/3.
5.6.对于热油泵,叶轮与轴装配式,键顶部应留有0.10~0.40mm的间隙,叶轮与前后隔板的轴向间隙不小于1~2mm。
5.7.主轴颈圆柱度为轴颈的1/4000,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粗糙度为1.6.
5.8.以两轴颈为基准,找联轴节和轴中段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值为0.04mm
冷油泵
<100
0.40~0.60
0.30~0.40
≥100
0.60~0.70
0.40~0.50
热油泵
<100
0.60~0.80
0.40~0.60
≥00
0.80~1.00
0.60~0.70
5.11.转子与泵体组装后,测定转子总轴向窜量,转子定中心时应取总窜量的一半。
6.“O”型圈、油封等橡胶易损件应进行全部更换。
5.3平衡盘与轴配合为H7/js6.
5.4.叶轮与轴的配合为H7/js6,更换叶轮后应做动平衡校验,动平衡精度应达到G3.6,也可做静平衡,工作转速在3000r/min的叶轮,外径上运行剩余不平衡重量不得大于下表的要求
叶轮外径mm
≤20
>200~300
>300~400
>400~500
不平衡重g
3
5
8
2.现场检验合格,无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
3.润滑油系统停运。
4.现场应有足够的检修空间,障碍物应移开。
5.检修所需的水电气风应齐全。
2
拆卸
1.拆去泵壳下方堵头,排净泵内的液。
2.打开排油丝堵,排净润滑油,待油排净后,装上丝堵。
3.拆卸油杯及泵周围的辅助管道(冲洗管道、冷却水管道等)。
4.拆下联轴节防护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5.热油泵预热升温正常后,应校检联轴器对中。
2.2.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k6。
2.3.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配合为JS7/h6。
2.4.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向间隙应留有0.02~0.06mm
2.5.滚动轴承拆装时,采用热装的温度不超过100°,严禁直接用火焰加热。
3.机械密封
3.1.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mm,压盖与密封腔间的垫片厚度为1~2mm。
多级泵大修作业指导书流程(表格化)
序号
作业流程
方法及注意事项
技术要求或标准
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2.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3.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4.拆卸前将泵冷却到合适的温度范围
1.检修使用的工机具及量具必须有合格证并在效验期内。
1.3.轴承顶部间隙应符合下表要求
轴颈
间隙
18~20
0.07~0.12
30~50
0.08~0.15
50~80
0.10~0.18
80~120
0.14~0.22
120~180
0.16~0.26
4.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值为顶间隙的一半。
2.滚动轴承
2.1.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的配合为H7/j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