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粥的故事(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和四个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都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从此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思考题: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不同表现?对企业领导有何启示?
二、母狮子的出走与猴子分水果(第一章薪酬与薪酬管理)
森林中住着几群狮子,每一个狮群中都有狮子王、小狮子、公狮子和母狮子。

狮子是群体动物,每只狮子都有明确的分工,狮子王不用干活,负责狮群的整体管理和猎物分配,公狮子在家照顾年幼的小狮子,并解决与其他狮群的冲突,而年轻的母狮子负责狩猎,捕捉到的猎物先让狮王吃,再分配给公狮子,然后再分配给小狮子,狩猎的母狮子们总是最后猜分到食物。

一年一度的旱季又来了,猎到的食物数量明显减少,狩猎的难度越来越大,母狮子们经常吃不饱。

一头母狮子产生了许多怨气,认为自己年轻力壮,捕捉到的猎物不少,但为什么每次都要饿肚子?最终她决定单干,于是就离开了狮群。

出走的母狮子看到一群猴子在树上摘水果,就跑过去问他们:“猴子兄弟,我看你们也是集体生活,来摘水果的总是你们几个,水果拿回去后,你们是怎么分配的?”
猴子回答说:“我们摘到的水果全部上缴,猴王按拿回去的水果给我们分配食物,一般能分到采摘水果的1/10,而且越难摘的水果,给我们分配的比例越高,另外,如果采摘的食物超过了一定的数量,还会分配到更多的食物。

比如,如果今天我能摘到30根香蕉的话,前20根按1/10的比例分,后10根按1/5的比例分,这样我就可以得到4根香蕉。

”母狮子听了非常羡慕。

思考题:猴子对水果的分配是如何实现薪酬功能的?
三、无赖的逻辑(第四章基本薪酬制度)
村中有一个无赖,平日里游手好闲,村民们也不愿意搭理他。

一天,村里决定修一个新的祠堂,村长决定给无赖找点活干,想来想去,觉得给他分配什么工作都不太合适,最后决定让他帮忙看守施工现场,以免材料丢失。

祠堂完工后,村长按村民的表现分配报酬,由于无赖工作轻松,因此分到的钱也不多。

无赖非常不满意,他对村长说:“你们这样分钱非常不合理,如果按功劳来分,我是最重要的。

我每天晚上都不休息,要是没有我,材料肯定已经被偷光了,你们怎么能够及时完工呢?我应该得到最多的报酬。


村长:“...........”
思考题:无赖的说法对吗?村长应该如何说服他?
四、如何分配食物(第四章基本薪酬制度)
有一位农民,养了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

平时,它们都干一样的活,驴子拉磨,骡子也拉磨。

由于磨坊比较窄,骡子的力气施展不开来,它们磨出来的面粉也差不多。

但是,吃起饲料来,骡子吃的却比驴子要多得多,驴子觉得不服气。

一天,农民带着驴子和骡子去市
场上卖面粉。

天不亮就出发,它们先越过两座大山,又趟过一条大河。

刚开始,驴子觉得还很轻松,但是随着路途的不断加长,驴子觉得自己背上的面粉越来越重了。

面对眼前又一座大山的时候,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驴子终于累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看到驴子可怜的样儿,骡子二话没说,从驴子背上取下面粉放在自己背上。

甚至还半开玩笑地对驴子说:“小兄弟,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平时比你吃得多了吧?”
思考题:你认为驴子和骡子应该吃一样多的食物吗?若不是,那么应该怎样给它们分配食物?
五、替补演员的工资(第四章基本薪酬制度)
在体育界,替补运动员的薪酬往往低于正式队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对于世界著名音乐剧《猫》的演员们来说,却恰恰相反:替补演员的周薪竟然相当于正式演员的1.25倍!正式演员们每周要出演大约20场,从而获得2000美元的周薪;但替补演员们只是在后台静静地坐着,就可以拿到2500美元的周薪,原因何在?原来,替补演员们虽然不一定上场演出,但是他们被要求必须掌握五个不同角色的表演,一旦正式演员们因为身体不适活其他原因无法上场,替补演员就要随时救场。

思考题:替补演员的薪酬是为什么而支付?
六、马太效应(第四章基本薪酬制度)
《新约。

马太福音》有个故事: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个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将银子分给他们。

第一个仆人得到了500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得到2000两银子,第三个仆人得到1000两银子。

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5000两银子做买卖,又赚了500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照样赚了2000两银子;第三个仆人把1000两银子埋在了地下。

过了好久,主人回来了,与仆人算账。

第一个仆人汇报赚了5000两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让祢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二个仆人汇报赚了2000两银子,主人说:“好,我要派你管理很多的事,让你享受主人的快乐。


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给我的银子埋在了地下,一个也没少。

”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1000两银子,分给拥有10000两银子的人。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几行诗:“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就是马太效应。

思考题:在设计技能薪酬体系时,马太效应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学校董事会对教师薪酬的看法?(第四章基本薪酬制度)
最近,Ithaca Journal 的头版刊载了在南山小学,一名一级教师在期末时得到了她一位6岁学生拥抱的故事。

这位教师拥有小学教育的学士学位、辅导心理学的说是学位和工业关系学的博士学位,然而,她的薪酬仅是一级教师的中等薪酬水平。

教师协会的主席说,把教师的薪酬与该地区的平均薪酬比较是不公平的。

“如果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的平均薪酬是24000美元,这一位着内科医生的薪酬也应该是24000美元吗?”
思考题:1、这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一级教师的薪酬应该高于一级教师的普通薪酬吗?
2、你想学校董事会作何建议?
3、以人为基础的逻辑支持你的建议吗?以职位为基础的逻辑支持你的建议吗?
八、砸玻璃的故事(第六章薪酬的计量与支付)
有一位老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没有亲人。

一群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骚扰这位老人,没事就喧哗吵闹砸玻璃,怎么也无法让他们安静与老实。

于是老人召集了孩子们,告诉他们:“明天你们谁砸了我的玻璃,我将给他一美金的奖励。

”第二天,玻璃被砸完了,老人兑现了他的诺言,并且对孩子们说:“明天如果你们谁砸了我的玻璃,我将给他50,美分作奖励。

”孩子们抱怨了一通,但隔天当然又来了,并且痛快地大砸了一番。

老人仍旧对孩子们说:“明天你们谁继续来,砸了玻璃的,我给他一美分作为奖品!”孩子们嗤之以鼻,散了。

后面再也不来砸玻璃了。

思考题:试分析孩子们的心理,这对薪酬支付有什么启发?
九、牧羊犬的舌头(第七章绩效薪酬)
牧羊人养了两只牧羊犬,平时,牧羊人将羊群和牧羊犬带到水草丰盛的地方就离开了,羊群完全交给两只牧羊犬看管。

刚开始两只牧羊犬都很卖力,可时间长了,其中一只头脑灵活的牧羊犬发现了牧羊人的规律,他每次出去大约3小时后回来。

这只聪明的牧羊犬就在牧羊人出去的时候休息,等快到牧羊人回来的时间,它就使劲地跑两圈,跑得满身是汗,舌头伸出很长。

牧羊人总是给这只聪明的牧羊犬发更多的奖赏。

勤快的牧羊犬问那只聪明的牧羊犬:“老兄,这是为什么啊!我明明比你卖力得多,为什么牧羊人更欣赏你呢?”
懒惰的牧羊犬笑着说:“兄弟,牧羊人判断我们是否卖力的标准是两个:一个是羊不能丢,二是看我们谁的舌头吐得长。

我这样跑两圈,累出很多汗,舌头自然会伸出来。

不像你,天天那么卖力,牧羊人回来的时候,舌头却不伸出来。

哈哈!”
思考题:牧羊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
十、渔夫的故事(第七章绩效薪酬)
海边住着一个渔夫,勤勤恳恳地捕了很多鱼,攒钱买了两艘船,并雇用两个人帮他捕鱼。

在雇人前,朋友们告诉渔夫要雇本地人,不要雇外地人。

渔夫不同意,因为渔夫觉得本地人的工资高,而外地人的工资低。

于是渔夫雇了两个外地人,外地人很能干,工作也很卖力。

渔夫除了付固定的工资外,还按照他们捕到的鱼的数量给他们发奖金。

渔夫暗暗高兴,心想还是自己有眼光。

一年后,两个外地人要回家,辞去了工作。

渔夫又想再雇两个外地人为他捕鱼,但是工人看了渔夫的船后,都不愿意为渔夫工作,渔夫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朋友们劝他不要雇用外地人。

原来外地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往往做了一两年后就会离开,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工资,根本不注意渔船的保养,拼命地使用,渔船的损耗得很大,所以渔夫第二年就很难雇到人来为他捕鱼了。

思考题:应该通过什么对策防范故事中出现的情形?
十一、捉害虫的故事(第七章绩效薪酬)
许多年前,当格林.吉特发现他的一片种植园的豌豆壳里有害虫后,设计出一套根据捉虫多少发放奖励的方案。

可是,格林.吉特支付奖金后得到的却还是害虫。

因为他的雇员都很有“创造性”,在捉走害虫前,他们把从家里带去的害虫放在豌豆上,从而得到奖金。

思考题:格林.吉特应该如何艺术地设计奖金?
十二、青蛙与小王的故事(第八章员工福利)
小王走在路上,看到一只青蛙,忽然青蛙开口说:“先生,请吻我,我会变成公主,我
会给你一个热吻。

”小王停下来,把青蛙捡起来放入口袋,然后继续走。

青蛙又说:“请快吻我,我愿意跟你在一起一天,随便你要做什么都可以。

”小王把青蛙从口袋里拿出来,看了一下,笑了笑,又放回口袋继续走。

过了一会儿,青蛙又说:“好了,好了,我愿意跟你在一起一个礼拜,请快吻我。

”小王又把青蛙从口袋里拿出来,看了一下,笑了笑,又放回口袋继续走。

青蛙又说:“怎么回事,一个礼拜还不够吗?你要多久?”小王把青蛙拿出来,说:“我是一个工程师,没有时间跟你玩儿,但是有一只会说话的青蛙,好酷。


思考题:你从这个案例中看到了什么?
十三、摘棉花的故事(第九章薪酬组合)
如果现在发给每个人一个篮子要大家去摘棉花,一小时5元,每天摘8小时,由于支付的是计时工资,摘棉花的人可能偷懒,因为他摘得多摘得少和薪酬无关,于是管理者还要委派监工去督促大家努力,还要增加管理成本。

所以全部固定薪酬对员工激励作用不是很大。

如果摘满一篮子棉花给5元,根据工作业绩来支付报酬,全部浮动的,每个人的业绩完全不一样,于是大家的积极性都迸发出来,都去努力摘棉花,收入也提高了。

但是由于工作太辛苦,很快有人找到了别的工作,要么摘一筐给7元或者是找到别的地方给固定薪酬的,于是不少人跳槽了,最后摘棉花的地方工人们都跑光了。

思考题:第一种和第二种薪酬模式的缺点是什么?设计改进后的薪酬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