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405130_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研究 2023 年 6 月第 37 卷第 12 期(总第 728 期)
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
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刘亚男1,2,江萍2,3*,凤春燕3,张燕芬3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120;
2.上海中医药大学;
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chest trauma patients based on verbal disclosure
LIU Ya′nan, JIANG Ping, FENG Chunyan, ZHANG Yanfen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12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Ping,E⁃mail:*****************
Keywords chest trauma; post‑traumatic growth; verbal disclosur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nursing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探讨其对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情绪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8月上海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因意外伤害导致胸部损伤的33例住院病人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因意外伤害导致胸部损伤的34例住院病人为干预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基于文献分析结合专家会议法构建的胸部创伤病人语言表露干预方案,评价两组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我表露意愿。

结果:干预组干预结束时及干预后1个月创伤后成长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我表达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语言表露方案可以提高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但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我表达意愿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胸部创伤;创伤后成长;语言表露;创伤后应激障碍;护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2.023
伤害是我国三大类健康问题之一,在我国城市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名居第5位,其中胸部创伤占10%[1]。

研究表明,25%遭受伤害的病人死于胸部创伤或其并发症[2‑3]。

胸部创伤累及呼吸、循环系统,威胁病人生命,且病人伤后的长期恢复、疼痛和脱离工作会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遭遇意外伤害后3~6个月内,54%的病人报道抑郁、焦虑或压力高于正常人;7~12个月内,32%的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伤后患有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在伤后12个月内不能重返工作的概率增加了5倍或6倍[4‑6]。

因此,改善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自我知觉或体验到的心理上的积极改变[7]。

研究显示,受伤后的短时间内,创伤后成长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而长时间内创伤后成长可以作为一种结果由创伤后应激障碍转化而来[8],且较高的创伤后成长程度与病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9]。

自我表露是指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10],创伤后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病人积极的心理适应,获得更高的成长水平[11‑12]。

本研究拟构建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提高病人创伤后成长,改善其心理状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8月上海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因意外伤害导致胸部损伤的住院病人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1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因意外伤害导致胸部损伤的住院病人为干预组。

纳入标准:1)因车祸、工伤、跌倒等伤害导致胸部损伤(伴或不伴其他损伤)入院治疗;2)伤后病情平稳(重症监护室转出或手术后)1周内;3)年龄>18岁;4)意识清楚,愿意配合语言表露干预;5)急诊创伤指数
·综合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PWZbr2022‑10
作者简介刘亚男,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
通讯作者江萍,E‑mail:*****************
引用信息刘亚男,江萍,凤春燕,等.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
,2023,37(12):2213‑2221.
··2213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ne,2023 Vol.37 No.12
(TI )评分≥9分;6)近期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7)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能移动,无法实现单人表露环境的病人。

终止或剔除标准:拒绝继续参与,或因病情恶化、情绪激动无法控制或其他因素退出或无法继续参与者。

本研究以创伤后成长为主要效应指标,通过预试验进行样本量计算确定每组至少33例病人。

研究期
间共89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67例病人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对照组33例,干预组34例。

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流失3例(家庭矛盾、交流不通畅、无法联系),对照组流失2例(认为随访麻烦、电话未接),最终两组各32例病人完成干预,31例病人完成全部随访研究。

两组性别、年龄、TI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相关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做好围术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语言表露干预方案,具体如下。

1.2.1 成立语言表露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由1名心理护理专家(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护士(主管护师)、2名护理研究生组成。

干预的主要实施者为研究者本人(已完成护理心理学及咨询技巧等相关培训),心理护理专家负责督导,1名护士负责临床病人招募,1名护士负责结局指标的测量及随访,其余成员负责文献检索、数据收集等。

1.2.2 构建语言表露干预方案 
1.2.2.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PubMed 、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Library 、CINAHL 、OVID 等数据库,以中国知网为例,中文检索策略为:自我表露OR 表露OR 情绪表露;以PubMed 为例,英文检索策略为:self ‑disclosure OR expressive disclosure OR emotional disclosure OR vocal disclosure ,filters :full text ,clinical tr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humans ,English ,adult :18+years ,采用主题词、自由词结合的方式,同时采用其他搜索引擎,如百度学术、Google Scholar 等查找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

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类试验研究或观察性研究,语种为中文或英文;2)研究对象为年龄≥18岁;3)干预组采用自我表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或其他干预;4)结局指标不限。

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2)无法获得全文;3)文献中对研究方法描述不清楚。

1.2.2.2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2名经过系统评价课程培训的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意见不一致时参考第三方意见以达成一致。

提取以下信息:1)一般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类型;2)研究人群和样本量;3)干预方案,包括干预场所、时间、频次、措施、干预者等;4)结局指标,包括指标名称、评价工具、评价时间等;5)研究结果,包括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等。

通过初步检索得到2 340篇相关文献,去重并阅读题目和摘要后纳入189篇,阅读全文剔除数据不完整文献后剩余15篇[13‑27]。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2。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年龄(岁)TI 评分(分)性别(例)民族(例)婚姻情况(例)教育情况(例)
受伤原因(例)
是否手术(例)
分类

女汉族其他已婚其他(未婚、离异、丧偶)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专科及以上跌倒工伤车祸其他是否
对照组(n =33)55.00±9.8311.45±3.99
181532132113173691531320
干预组(n =34)53.00±2.21
13.15±4.47
241032229512157681911816
统计值t =0.713t =-1.634χ2=2.688
χ2=1.674χ2=4.694
χ2=5.506χ2=1.609P 0.4780.1070.1010.674①
0.1960.096
0.138
0.205
① 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

·
·2214
护理研究 2023 年 6 月第 37 卷第 12 期(总第728期)
表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L a n g e r 等[13]2018Z h a n g [14]2021
段好丽[15]2018
张贤贤等[16]2019王冬雨等[17]2021毕丽君等[18]2020V a n M i d d e n d o r p 等[19]2009
P o r t e r 等[20]2009
黄瑜璇等[21]2019类试验研究随机对照
试验
类试验
研究
类试验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
试验
类试验研究
40
2022
31
44
40
28
66
40
40
202230424040
64
40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及伴侣
乳腺癌病人
癌症病人
青年乳腺癌病人及其配偶
肺癌病人及其配偶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治
疗术后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
胃肠道癌症病人及其伴侣
股骨颈骨折病人大学伦理委员会
大学伦理委员会
未报道未报道
未报道
未报道
大学伦理委员会大学伦理委员会未报道
夫妻语言表露
个体语言+书写个体语言+书写
夫妻语言+书写个体+夫妻语言个体语言表露录音机语言表露夫妻语言表露
个体语言表露5次,每次45~60 m i n ,共5周6次,每次30 m i n
8次,每次40~70 m i n ,共8周住院期间:每3周1次,共4次,每次20~30 m i n ;化疗间歇期:每周1次,每次20 m i n
术前、术后1次或2次,出院后8周内3次或4次,每次40~
60 m i n
共5周,每周1次,每次1~2 h 每周4次,每次15 m i n 每周1次,每次45 m i n ,共4次每周1次,每次30~40 m i n ,共4次心理学家或社工完成相关培训的护理硕士
护理学研究生、心理学专家督导
护理研究生、高年资护士、医生、心理学
专家
护士临床护理经验≥5年的护士心理学家心理或社会学硕士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专科护士满意度、有用性、是否向他人推荐
B F S 、D D I 、I E S ‑R 、L O T ‑R 、P S S S 、M
C M Q T A S ‑20、F A C T ‑G 、E R Q 、P S S S F o P ‑Q ‑S F 、
D D I 、依从性评价S A S 、H H I 、C R A H A M D 、P C I 疾病知识问卷、H H I 、
M C M Q P A N A S 、可行性评价(自我报告)
P O M S ‑S F 、Q M I 、M S I S 、伴侣的回避
和批评
P T G I
移植前后、干预后1周
基线、第3个月、第6个月
干预前后干预前后
干预前后干预前后干预前后
干预前后
干预前后病人和伴侣对服务
满意并愿意向他人
推荐满意度较高,
改善了病人的益处发现
对癌症病人述情障
碍和生活质量水平
改善有积极意义
提高了病人自我表露
水平,降低了癌症复
发恐惧
减轻焦虑水平和配
偶照顾压力,增强希
望水平
缓解病人不良情绪,
改善认知程度,提升
希望水平,改变应对
方式
谈论过去的负面经
历会感到不安或者
很难想出任何话题
夫妻关系和亲密程
度改善
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纳入研究
研究
类型对照组样本量(例)
干预组
研究对象伦理认证形式
干预组干预方法频次干预者评价工具评价时间结果
·
·2215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ne,2023 Vol.37 No.12
董超群[22]2013
P o s s e m a t o 等[23]
2011
D e n i s e 等[24]2011S m y t h 等[25]2008G l a s s 等[26]2019
S L O A N 等[27]2012类试验
研究
随机对照
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
观察性
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20
1621
10
39
2420
15211522意外创伤战争后创伤后应激障碍
性攻击、暴力攻击、交通事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创伤病人
遭受身体或精神重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车祸
病人未报道相关伦理委员会大学伦理委员会
相关伦理审查
卫生机构
未报道
个体+团体语言
网络写作
独自写作
独自写作
表达性写作表达性写作每周1次,共5次,个体每次25~40 m i n ,团体每次40~60 m i n
每次20 m i n ,共3 d 每次20m i n ,共3天每次20 m i n ,共3次,中间休息15 m i n ,1 d 内完成共6周,每次15 m i n ,每周1次
每次30 m i n ,共5次,每周1次
护理心理学博士未报道心理学博士心理治疗师
文学硕士及博士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硕士及博士临床医生
P T G I 、E R R I ‑C 、G S E S 、P S S S 、P A N A S 、情
绪调节量表C A P S 、P H Q ‑9、A U D I T 、S F ‑12P S S ‑I 、B D I 、心率、自我报告的情绪P S S ‑I 、P T G I 、皮质醇C D ‑R I S C 、C E S ‑D 、P S S ‑10、R R S
C A P S 、S A M 、T E Q 、T L E Q
干预前后
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
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
每次写作前后评估、干预后3个月
干预前后
干预前后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个体和团体表露均可提升创伤后成长,
但作用机制不同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状减轻,表达更多情
感和认知的参与者
更有可能减轻创伤
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状没有缓解
创伤后应激障碍严
重程度未降低,调节
反应能力和恢复力
增强,缓解焦虑
韧性提高,抑郁减轻,
感知的压力和反省
参与者对治疗满意
度高,简短的书面表
达可有效治疗创伤
后应激障碍
(续表)
纳入研究
研究类型
对照组样本量(例)
干预组
研究对象伦理认证形式
干预组干预方法频次干预者
评价工具评价时间结果
注:B F S 为益处发现评定量表;D D I 为中文版痛苦自我表露指数量表;I E S ‑R 为事件冲击量表;L O T ‑R 为乐观量表;P S S S 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 C M Q 为医学应对方式调查问
卷;T A S ‑20为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F A C T ‑G 为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 R Q 为情绪调节问卷;F o P ‑Q ‑S F 为癌症病人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S A S 为焦虑自评量表;
H H I 为H e a r t h 希望量表;C R A 为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H A M D 为汉密顿抑郁量表;P C I 为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A N A S 为积极和消极影响时间表;P O M S ‑S F 为心境状态
简表;Q M I 为婚姻质量指数;M S I S 为米勒社会亲密度量表;P T G I 为创伤后成长量表;E R R I ‑C 为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G S E S 为一般自我效能量表;C A P S 为创
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P H Q ‑9为抑郁症状筛查量表;A U D I T 为酒精使用障碍识别测试;S F ‑12为生活质量简表;P S S ‑I 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B D I 为贝克抑郁量
表;C D ‑R I S C 为心理弹性量表;C E S ‑D 为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P S S ‑10为10项压力感知量表;R R S 为反刍思维量表;S A M 为自我情绪评定量表;T E Q 为治疗满意度问
卷;T L E Q 为创伤生活经验问卷。

·
·2216
护理研究 2023 年 6 月第 37 卷第 12 期(总第728期)
1.2.2.3 编制方案初稿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语言表露均是基于Pennebaker等[28]的基本表露范式,根据研究者目的进行相应的变化。

研究小组根据纳入研究的干预对象、干预形式、干预内容等特点,以创伤后成长理论模型[29]为指导,结合胸部创伤病人临床特征进行干预方案内容编制。

方案初稿编制包含表露主题、引导语、表露提纲三部分,最终确定了经历与情感表露、表露与创伤的斗争过程、创伤对个体及生活的意义、个体积极改变4个主题,共21个问题。

1.2.2.4 遴选专家小组成员 采用专家会议法完善语言表露方案。

专家遴选标准:1)临床护理专家为主管护师(本科)及以上,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上,具有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2)心理学或护理心理学专家学历硕士及以上,职称副教授及以上。

1.2.2.5 语言表露干预方案修订 根据研究目的经过课题组讨论确定专家会议主题。

1)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否可行?临床上是否存在沾染?如何避免?2)干预时间和频次:干预频次是否合适?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病情平稳后开始干预是否合适?3)干预措施:语言表露干预提纲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完善?4)是否有其他相关意见及建议?共6名专家参与会议,编号A~F,专家一般资料见表3。

会议专家对干预方案在5个方面提出了12点建议。

根据专家意见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

1)干预内容:增加积极心理学引导问题,减少“受伤”“受伤事件”相关字眼,减少病人的听感冲击;2)结局指标:增加测量情绪表达的量表,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的几天至半年内出现,而30%创伤人群在伤后1个月经历了创伤后应激障碍,3~12个月内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作[30],结合医院环境将随访时间定为干预后和干预后1个月;3)干预开始时机与干预频次: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创伤性损伤修复指南建议,创伤后应尽快评估病人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治疗和干预,课题组
对干预时机不做修改[31];4)试验设计:为避免沾染,将随机对照试验改为前后对照的类试验研究,将对照组和干预组分为2个独立的时间段,且2个时间段之间设置1个月的清洗时间;5)质量控制:研究者参与病人的日常诊疗,干预前做好病人背景调查,若病人出现激烈情绪或自杀、自伤事件,立即汇报督导转介专业心理干预,出院后征求病人意见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随访,干预时选择安静、明亮、温暖的室内进行。

1.2.2.6 预试验 根据干预方案招募符合条件的10例病人进行预试验后询问病人对干预的体验和感受,10例病人年龄(55.70±12.13)岁;男6例,女4例;7例经历手术。

干预后,干预组PTGI评分[(66.10±9.40)分]高于对照组[(51.10±2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

大部分病人对干预体验表现出正向态度,认为表露增加了对自己的陪伴,并增加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方案的不当之处为病人认为第1次干预即询问家庭情况属于侵犯隐私;在方案实施困难点分析当中,课题组发现干预中存在着人员组织和培训(未掌握调查问卷内容、纳入与排除标准等)、与病人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实现合适的表露环境、干预者对病人表露内容的应对4个方面的问题。

课题组经讨论后形成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表露提纲终稿,详见表4,并根据西雅的临床面谈模型[32‑33]将干预过程分为介绍‑开始‑主体‑结束4个主要阶段,详见图1。

表4 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提纲终稿
准备
经历与情感表达评估
引导语
评估
表露提纲
姓名、年龄、家庭、主诉、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严重程度、目前病情、是否手术或重症监
护室转出
共包括4次访谈,通过访谈会回顾您受伤经历、最近的生活状况,了解您内心的感受,今天
请您回顾一下受伤这件事以及您住院的生活状况,您可以谈谈生活的各个方面,您可以放
开说,我会和您一起面对,并对您所说的内容完全保密
①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情况、家庭情况;②支持系统:朋友、亲
戚、同事关系等(无法评估则推后至第2次或第3次干预);③疼痛、睡眠情况;④精神状态:
外貌、言语、情绪与情感、思维过程和内容、感觉、知觉、心智能力、对访谈的态度
①请您说说您受伤的缘由和经过;②您当时心理和身体有什么反应呢;③您当时的心情、
感受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④您对您受伤情况有什么担心的吗;⑤您还有其他什
么愿意分享的吗
主题项目内容表3 专家一般资料
专家A B
C
D E
F 学历
博士
博士
博士
本科
本科
本科
职称
副教授
教授
教授
副主任护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
护理心理、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心理学
护理心理、危重症护理
护理心理、创伤外科护理
创伤外科临床护理
·
·2217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ne,2023 Vol.37 No.12
表露与创伤的斗争过程
创伤对个体及生活的意义
个体积极改变
引导语
评估表露提纲引导语
评估表露提纲引导语
评估表露提纲上次已经谈了您受伤的过程以及您有关这次事情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今天我们来谈谈最近的经历对您的影响以及您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次事情带给您的影响
①疼痛、睡眠情况;②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改变、什么时候改变的、变好了还是变糟了;③
对访谈的态度
①您现在的心情、感受是怎么样的,与上次相比有什么变化吗;②现在的情况对您工作和
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什么好的改变吗(日常活动、人际交往等);③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影响到您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变好了还是变坏了;④这件事情使您对自己和生活的看法有改变吗;⑤您是如何处理这些变化带给您的影响,是什么事情促成了您的改变;⑥您还有其他什么愿意分享的吗我们今天继续讨论最近的经历对您的影响,您可以谈谈一些新的体会和感受以及这件事对您生活的意义
①疼痛、睡眠情况;②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改变、什么时候改变的、变好了还是变糟了;③
对访谈的态度
①您现在的心情如何,您如何调节您的情绪呢;②您目前内心深处的想法、感受和情绪如
何,与刚刚受伤时相比有没有什么变化,对您造成了什么影响吗;③受伤这件事情除了对您的生活造成影响,给您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意义和改变吗;④您在这次经历中有什么收获吗;⑤您对自己、生命和生活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⑥您还有其他什么愿意分享的吗前面几次我们已经回顾了您最近的经历以及这件事对您的影响,今天请您尽可能多说说这件事对您与他人的关系、您的想法和行为的改变、您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改变等各方面的积极改变
①疼痛、睡眠情况;②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改变、什么时候改变的、变好了还是变糟了;③
对访谈的态度
①您现在的心情、想法是怎么样的;②经历过这件事后,您与他人的关系有什么改变吗;③
经过这件事后,您认为您的想法和行为有发生好的改变吗;④从这段经历中,您有学到什么吗,您觉得有什么收获吗,这件事对您有什么好的影响吗;⑤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或者期望吗;⑥您觉得今后如果碰到类似的事件,您会如何处理呢;⑦您还有其他愿意分享的吗
(续表)
主题
项目内容
1.2.3 语言表露干预方案的实施 1)实施前培训:干预前对干预小组所有成员和胸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共2次,总时长60 min ,培训内容包括干预流程、问卷调查方法及内容、纳入与排除标准等研究相关内容进行培训,确保干预小组掌握研究过程。

2)语言表露干预过程:护士在入院3 d 内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招募成功则通知研究者和护士收集相关资料,由研究者向病人说明研究目的和流程并填写知情同意书,资料收集护士进行基线资料收集后进入干预环节。

干预过程中征求病人意见,以录音、笔记等形式记录病人
表露过程(语言、表情、反应等),干预结束后根据病人意愿选择适当随访方式。

3)语言表露内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语言表露,每次25~40 min ,每周2次,共4次,干预前评估病人一般资料、受伤情况和社会支持系统,每次干预基于语言表露的胸部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干预方案表露提纲进行,包括引导病人思考、评估病人身心状态及语言表露。

1.3 评价指标 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后1个月评价两组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我表露意
愿。

1)创伤后成长:采用PTGI 评价两组创伤后成长,该量表于1996年由Tedeschi 等[7]研制,我国学者汪际[34]对其进行文化调试和汉化,最终包括5个维度、20个条目,中文版PTGI 各维度及总量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611~0.874,信效度良好。

2)创伤后应激障碍:采用IES‑R 评价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该量表由Wu 等[35]进行中文汉化和文化调试,最终包括侵袭性、回避性、高唤醒3个维度,共22个条目。

3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0.85,0.83,3个维度间Pearson 相关系数分别为0.76(侵袭性与回避性)、0.83(侵入性与高唤醒)、0.75(回避性与高唤醒),信效度良好。

3)自我表露意愿:使用伯克利情绪表达量

图1 胸部创伤病人语言表露干预过程
·
·2218
护理研究 2023 年 6 月第 37 卷第 12 期(总第728期)(BEQ )评价两组自我表露意愿程度,该量表由James 等[36]编制,赵鑫等[37]完成翻译和文化调试,最终包括负性表达、正性表达、表达强度3个维度,共16个条目。

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7,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双人核对录入,两组入院时的性别、学历、民族等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两组PIGI 、IES‑R 、BEQ 得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行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四分位数[M (P 25,P 75)]表示,行Wilcoxon 秩和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重复测量资料进行评价,当数据不
满足球形检验(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 )采用多变量测试(multivariate tests )。

1.5 伦理原则 本研究已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审查编号:〔2021〕伦审第(K76)号。

在研究开始前向研究对象详细说明本研究相关信息,充分告知本研究的可能获益与风险,保证病人自由参与或退出研究的权利,并承诺其相关利益不受损害,在研究对象充分了解研究相关信息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研究。

2 结果
2.1 创伤后成长(见表5) 
2.2 创伤后应激障碍(见表6) 
表5 两组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1个月后PTGI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
时间干预前
干预结束时干预后1个月组别对照组干预组统计值P
对照组
干预组统计值P
对照组
干预组统计值P
例数3334
32323131人生感悟17.64±7.0016.59±5.81t =0.6670.50718.44±7.4821.25±5.11t =-1.7570.08418.94±6.1722.55±3.70t =-2.7950.007
个人力量8.72±3.319.21±3.02
t =-0.6180.5399.25±2.8710.81±3.15t =-2.0740.0429.68(7.00,11.00)11.65(9.00,13.00)Z =-2.7910.005新的可能性9.36(7.00,11.00)9.21(6.00,11.25)Z =-0.0130.99010.34±4.4911.28±4.56t =-0.8290.41010.81±4.0913.16±3.49t =-2.4390.018
与他人关系8.33±3.618.68±3.28
t =-0.4070.6858.59±3.4910.88±2.79t =-2.8870.0058.97(8.00,11.00)10.94(10.00,13.00)Z =-2.6170.009自我转变
8.73±3.408.09±3.74t =0.7310.467
10.25±3.2612.50±3.78t =-2.5510.013
11.26±3.7113.77±2.73t =-3.0440.003
总分
52.79±17.5551.76±16.35t =0.2470.806
56.88±18.6666.72±15.77t =-2.2790.026
59.65±16.4972.06±10.83
t =-3.505<0.001
注:人生感悟,F 时间=14.453,P 时间<0.001,F 组别=2.008,P 组别=0.162,F 交互=5.973,P 交互<0.001;个人力量,F 时间=15.607,P 时间<
0.001,F 组别=4.577,P 组别=0.036,F 交互=2.678,P 交互=0.073;新的可能性,F 时间=19.294,P 时间<0.001,F 组别=1.728,P 组别=0.194,F 交互=3.481,P 交互=0.037;与他人关系,F 时间=12.600,P 时间<0.001,F 组别=4.682,P 组别=0.034,F 交互=5.531,P 交互=0.005;自我转变,F 时间=33.072,P 时间<0.001,F 组别=3.918,P 组别=0.052,F 交互=5.699,P 交互=0.005;总分,F 时间=44.548,P 时间<0.001,F 组别=4.046,P 组别=0.049,F 交互=11.365,P 交互<0.001。

表6 两组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及干预1个月后IES‑R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单位:分时间干预前
干预结束时
干预后1个月
组别对照组干预组统计值P
对照组干预组统计值P
对照组干预组统计值P
例数3334
32323131侵袭性13.64±8.3813.76±7.54t =-0.0660.94813.56±6.5213.00±6.53t =0.3450.73111.81±5.1310.19±4.86t =1.2710.209
回避性10.52(3.50,17.50)12.62(6.75,19.00)
Z =-1.0990.272
10.97(7.00,14.75)12.31(8.25,14.75)
Z =-1.2450.21310.13±4.8110.32±3.66t =-0.1780.859
高唤醒9.18±6.438.32±5.88t =0.5700.5708.81(6.00,12.75)8.69(6.00,11.00)Z =-0.2430.8087.65±4.337.42±3.50t =0.2260.822
总分33.33±21.0234.71±20.13t =-0.2730.78633.34±16.7534.00±15.99t =-0.1600.87329.58±12.7827.94±10.58t =0.5520.583
注:侵袭性,F 时间=8.907,P 时间<0.001,F 组别=0.094,P 组别=0.760,F 交互=1.023,P 交互=0.366;回避性,F 时间=2.456,P 时间=0.094,F 组别=1.729,P 组别=0.194,F 交互=1.429,P 交互=0.248;高唤醒,F 时间=5.569,P 时间=0.006,F 组别=0.036,P 组别=0.851,F 交互=0.293,P 交互=0.747;总分,F 时间=6.716,P 时间=0.002,F 组别=0.082,P 组别=0.776,F 交互=0.998,P 交互=0.375。

·
·2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