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 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6抗日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从材料看,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交织,中共希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情景应出现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之后,故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较,C项早于D项,且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D项与一些口号内容不符。

故选C项。

答案:C
2.(2016·山东潍坊高三调研)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内容。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
B.取消红军番号并接受改编,交出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灵活调整政策,使其更加适合团结抗日的总任务
解析: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式即形式上接受国民政府领导,但在政权和军事上保留独立性,故A、B项与史实不符,故A、B项错误;此次合作不是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而是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四川“联测促改”活动)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 000人。

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 000余人的说法。

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 000人的做法()
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
解析:平型关战斗并不是大规模会战,故A项错误;平型关战役之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故意把歼敌人数夸大,有利于鼓舞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国民党当时不可能肯定中共敌后
战场为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山东青岛质检)《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解析: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事件为抗战时期的后撤,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A、B项对材料所指事件判断错误,故A、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推论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但并不是材料描述的主体,故C项错误。

答案:D
5.(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

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反映了抗战时期,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说明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提高民族尊严和自信心,故B项正确;A、C项所述现象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A、C项错误;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D项错误。

答案:B
6.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支援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故②④正确。

美国支持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战后中国能牵制苏联,故③正确。

苏联政府并未强烈要求中国参加联合国,故①不符合史实。

答案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1930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
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 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 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亿美元。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信息“侵略战争”“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化学战”等归纳;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等信息归纳。

答案:(1)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化学战;掠夺中国财产,破坏中国城市等。

(2)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抗日战争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奠定了基础。

(3)国家和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敢于在危险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