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四)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四)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怒而飞,。
(《庄子·北冥有鱼》)
(5)《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比较接近的句子是
“,。
”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甲诗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乙文的编者之一孟子是
时期的家代表人物。
3.甲诗中的“一经”特指;乙文中的“是心”指的是。
4.甲诗首联既是回顾身世,又暗示自己久经;乙文从“鱼”和“熊掌”说起,其作用
是。
5.对诗文的理解,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诗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乙文多处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C.甲诗中最能阐释乙文中“贤者能勿丧”之“是心”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甲诗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乙文用大量的客观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奇货可居
《战国策》
濮阳人吕不韦①贾②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③。
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
”“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
”曰:“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
”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④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
【注释】①吕不韦:战国时大商人,后为秦国相国。
②贾:做买卖。
③秦质子异人:留在国外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
④泽:恩泽。
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归.而谓父曰()②泽可以遗.世()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努力耕田,拼命劳作,还不能丰衣足食。
B.如果人们拼命耕田,迅速出力,却难以维持温饱。
C.今天人们用力耕田,费心工作,尚不能吃饱穿暖。
D.即使人们吃力耕田,快速做事,仍难以吃穿有余。
8.从选文内容看,吕不韦是一个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学会自我快乐
流沙
①我一直努力地向我11岁的儿子学习。
②他说数学要考95分,结果考了96分,狂喜,高兴得差点在地板上打滚了。
我问他:“全班平均分是多少?”他说:“94分。
”我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但他仍然很高兴。
③我称之为“自我的快乐”。
④“自我快乐”,说白了就是_____________。
⑤要做到“自我的快乐”其实很难。
许多人不开怀、不高兴,最初并不是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而是与别人比较后,马上就排山倒海般地不快乐了。
譬如这个月发工资,发现涨了500元,你很高兴。
后来一看别人,竟然涨了600元,你就会想:“凭什么他能涨600元,而我不能?”结果是涨了500元工资,不仅没有带来高兴反而带来烦恼,真是对不起这涨上去的500元。
⑥快乐大抵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在一个人()的心情中流逝的。
⑦有人问阿里巴巴的马云:“你的事业如此成功,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喝喝咖啡,阳光好的日子打打高尔夫球?”马云说:“这怎么可能!一个做企业的,身上永远穿着一件叫责任的衣裳,穿上了就脱不下了。
工作和生活不可能绝对分开,我在家的时候仍在想着工作,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职场人。
”
⑧原来缔造财富传奇的马云也没有“自我的快乐”,天天背着“责任”上路,以“企业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⑨显然,这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甚至已是一种道德规范。
⑩我们从不苟同“自我的快乐”,总是要求“个人的快乐”要与“集体的快乐”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你很快乐,但没有把这种快乐放到集体中去考量,这叫“不地道”;如果一个集体不快乐,而你独自快乐,那就叫“不道德”。
这个社会不赞同也不支持“自我的快乐”,而是要求人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⑪在我的家乡,有句话一直让我受益无穷:“虾有虾路,蟹有蟹路,田螺没路,原地打圈儿。
”这话的意思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乐子。
自成一体,自我生存,乃是自然之道。
⑫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不能主导自己的快乐?不能像虾啊蟹啊田螺啊这样自成一体,有自己的活法?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标尺,一天到晚去量去称,然后才决定自己该不该快乐,或者自己快乐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
⑬真的是有些荒唐。
⑭现代派诗人穆旦和妻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想用文艺报国。
他来到南开大学,一心扑在翻译国外文学大家的作品上,希望中国人能更多地读到世界文学名著。
但后来国内风云变幻,“运动”不断,他不停地被审查,最后被罚在校园扫楼道、厕所。
有一年,他在美国的同学回国看望他,得到的是“外宾”礼遇,有专人招待,住在宾馆里。
穆旦去宾馆看望老同学,相谈甚欢。
穆旦的子女们很不理解父亲,他们抱怨:“你当年为什么要回国?如果留在美国,就不会扫厕所,而是像你老同学一样作为贵宾住宾馆了。
”
⑮但穆旦有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被叫去交代问题写检查,还是扫完了楼道扫厕所,他回到家后吃了饭,就铺开稿子翻译作品,译出了好句子还会把全家人召集起来给大家念上一段,非常自得,非常快乐。
他没有等来命运的春天,就因心脏病突发过世了,死时才59岁。
⑯但穆旦的子女们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在那段时间不快乐,甚至都不知道父亲为何晚上喜欢伏案工作到深夜。
穆旦的命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悲剧。
但在他的世界里,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有“自我的快乐”。
⑰“自我快乐”背后其实就是“自我价值”,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漠视这样的“自我价值”。
所有人似乎都被驱赶到了“赛场”,要求大家一起奔跑,然后告诉大家,只有那个最先到达终点的人才有资格快乐。
⑱但是为了一个人的快乐,却牺牲了那么多人的快乐。
那些跑在后面的、成绩不佳的,难道就没有资格快乐?
(有删改)
9.从全文的论述来看,下列填入第④段横线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认可后的一种心理感受。
B.取得成绩后的一种新的期许。
C.驱散了忧虑后的自我陶醉。
D.不计较成败得失的自我满足。
10.填入第⑥段括号中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抑郁B.纠结C.矛盾D.烦恼
11.作者在论述“学会自我快乐”的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反面例子。
请你依次概括前三个反面例子,并分析产生三个反面例子的本质原因。
第一个:;第二个:;
第三个:;
本质原因是
12.揣测穆旦在“逆境”中的快乐感,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__________
林一苇
①同学们纷纷将作业本交到林老师面前时,只有小豆豆一直拿着作业本看,看看作业本皮又翻翻里面,难道里面有什么秘密吗?林老师走到小豆豆面前说:“小豆豆啊,将作业交了吧?”
②“老师,我……我……我的作业没有做。
”这句话小豆豆说得特别难为情,简直像蚊子哼哼。
③“哦。
为什么没有做呀?”林老师把嘴贴着小豆豆的耳朵,他说话的声音特别小。
④“我的算术课本被人撕了!”小豆豆也贴着林老师的耳朵说。
⑤林老师的心难受了一下。
小豆豆撕课本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林老师也看到过被赶出教室的小豆豆。
对把小豆豆赶出教室的做法他是不赞成的,但用撕课本的办法逃避做作业,是个很傻的主意。
“我布置的作业也不难啊,而且只有一道题。
”林老师想,“如果仔细听讲,就会知道答案了,是什么心态让她对算术这么敌视呢?”
⑥这是林老师的第一堂课,是他非常用心做的第一个实践。
但是失败了,林老师也有点难过。
但林老师没有生气,他想,小豆豆还小,总有懂事的那一天吧。
“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这是他教书的信念。
林老师轻轻拍了一下小豆豆的肩膀,走上讲台。
⑦“同学们,我说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有人把小豆豆的算术课本撕了。
”
⑧教室里传出“咦——”的声音,同学们想,这是小豆豆爱耍的老手腕了,林老师怎么不知道呢?林老师继续说:“撕同学的课本,害得小豆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下不为例!小豆豆同学以后也要看好自己的书包。
你想好好学算术,但是也许就有人不想让你进步,要不然你的算术成绩就会
像语文成绩一样好了,希望你不要因为别人的破坏影响了你的进步!”
⑨林老师讲话时一直看着小豆豆。
他满怀希望地向小豆豆倾注着他的爱与信心。
小豆豆趴在桌子上哭了。
⑩本来连小豆豆的同桌都怀疑是小豆豆自己撕的书呢!可是经林老师这么郑重其事地一说,仿佛真的有人撕了小豆豆的书似的。
有的同学还想到小豆豆过去撕书的事情,说不定真的是算术老师冤枉了小豆豆呢!
⑪小豆豆听了同学们的这些话后,哭得更难过了,同学们也更加同情她了。
仿佛小豆豆真的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林老师静静地等小豆豆哭完,才开始上课。
⑫这次,小豆豆听课特别认真。
⑬但小豆豆已经对算术很恐惧了,能不看,她就不看,能不提,她就不提。
能上林老师的算术课,她已觉得给老师面子了。
每次上完算术课,她都会松一口气。
哎呀,终于完成任务啦!
⑭所以,即使林老师当她的算术老师,即使林老师对她那么好,她还是经常不交算术作业。
不交作业的理由还是撕书。
每一次撕书,林老师都会批评那些嫉妒小豆豆进步的同学,然后,安慰小豆豆,要小豆豆看好自己的书包。
他一点也不让小豆豆看出老师已经看穿了她。
⑮书撕得多了,林老师还会送一本新的算术书给小豆豆。
他还会在书上写一句话:“祝小豆豆学习进步!"林老师教小豆豆的第一个学期,送给小豆豆两本书。
⑯后来小豆豆觉得撕书的次数太多了,太假了。
她开始丢书。
⑰林老师就很认真地问小豆豆,怎么丢的?在哪里丢的?以后要小心啊!林老师问小豆豆时是用非常信任的口气问的。
林老师每次问话都让小豆豆觉得既惭愧又感动又温暖。
⑱小豆豆的算术真的进步了,在一次算术测验中,小豆豆考了62分。
这是她小学二年级以来最好的分数呢!
⑲在小豆豆第三次丢课本的时候,林老师送了她一个带拉链的书包,并小声告诉她:“有了这个书包,书就再也不会丢了!坏蛋再偷你的书,拉锁就可以把他的手锁住啊!”
⑳从此以后,小豆豆的算术课本再也没有丢过。
㉑有一天小豆豆突然发现,她怎么不怕算术了呢?
(有删改)13.第②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14.对第⑤段画线句中“难受”的心理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自己用心做的第一个实践竟然失败了。
B.这么容易的一道题,小豆豆竟然不会做。
C.小豆豆不仅不做作业,还对老师说谎。
D.小豆豆竟然会用撕作业本来逃避做作业。
15.第⑪段中,“小豆豆”哭得更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③。
16.从这个故事来看,林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
17.作为选文的标题,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宽容孩子说谎的老师B.“我的算术课本被人撕了”
C.小豆豆不怕算术了D.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五、选择题
18.下列符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文体特点的三项是()
A.文学性B.导向性C.准确性D.生动性
E.真实性F.时效性G.逻辑性H.科学性
19.下列对“红星”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维埃政权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
C.星星之火D.中国的希望
六、名著阅读
20.《红星照耀中国》又叫《西行漫纪》,你喜欢哪个标题?用一段文字阐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
21.爱无处不在。
生活中,我们感受过不同的爱,例如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爱,同学间的友爱等等。
那么,你是否感受过这类爱以外的爱的方式呢?请以“另一种爱”为题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秋风萧瑟
(2)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其翼若垂天之云
(5)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分析】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萧瑟、伊、憔悴、翼、恒。
故答案为:⑴秋风萧瑟;⑴为伊消得人憔悴;⑴似曾相识燕归来;⑴其翼若垂天之云;⑴人恒过,然后能改【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答案】2.南宋;文天祥;战国;儒
3.儒家经典著作;舍生取义的本性
4.磨难;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
5.D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比喻论证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附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
乙文的编者之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3.甲诗中的“一经”特指特指儒家经典,指自己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4.根据前文“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可知作者在语段末句提到的“是心”是舍生取义的本性。
其实人人都有这样的本性,只不过贤者始终不曾丧失这种本性罢了。
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四周星”指明自己的频繁的抗元战争之中度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久经磨难。
乙文从“鱼”和“熊掌”说起,以人们在面对鱼和熊掌的选择时,一定“舍鱼而取熊掌”来类比人们在面对生和义的选择时,应做到“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从而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答案】6.回家;遗留
7.A
8.目光远大有政治抱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
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附参考译文】
濮阳商人吕不韦到邯郸去做买卖,见到秦国入赵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便问父亲:“农耕获利几何?”其父亲回答说:“十倍吧。
”他又问:“珠宝买卖赢利几倍?”答道:“一百倍吧。
”他又问:“如果拥立一位君主呢?”他父亲说:“这可无法计量了。
”吕不韦说:“如今即便我艰苦工作,仍然不能衣食无忧,而拥君立国则可泽被后世。
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
6.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归,一词多义,加家。
遗,一词多义,遗留。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今,现在。
力田,努力耕田。
疾作,拼命劳作。
不得,不能。
余,有余。
故译为:现在人们努力耕田,拼命劳作,还不能丰衣足食。
故答案选A。
8.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文本内容可知,吕不韦初见秦异人时,就想到了要拥立他成为秦国的国君,就“泽可以遗世”,可知他是一个目光远大,有政治抱负的人。
【答案】9.A
10.B
11.涨工资后因比别人涨得少而不快乐;马云以“企业快乐”为责任;社会上以“集体快乐”为快乐的道德标准;漠视“自我价值”。
12.示例:穆旦在写检查之余,扫楼道扫厕所之后,陶醉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译出了自己满意的好句子,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3)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9.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联系全文内容可知,我的儿子是有“自我快乐”的人,他认为自己考了96分,比预想的多了一分,于是就狂喜,完全不管别人考了多少分。
他认为超越了自己,快乐无比,这是对自我一种认可,这种认可与他人是否承认无关。
穆旦也是一个有“自我快乐”的人。
他完全不以打扫卫生为意,不认为与同学相比自己如何落魄,而是沉浸在自己学术的世界里,因为翻译出来了好句子就非常快乐。
这是他对自己的认可。
故“自我的快乐”指的就是自我认可后的一种心理感受。
故答案选A。
10.联系第五段的内容可知,本来因为自己涨了五百元而高兴,但一看别人居然涨了六百,就马上有了想法:“凭什么他能涨600元,而我不能?”。
而六百与五百也只是差了一百元而已。
结果一直纠结于这一百元的多少,而把原本的高兴完全冲淡了。
故应用“纠结”。
故答案选B。
11.考查概括事件。
第一件事出现在第五段。
涨了五百元工资,本来很高兴,但一看到别人居然涨了六百,马上就纠结起来,变得不快乐。
可概括为:涨工资后因比别人涨得少而不快乐。
第二件事出现在第七段。
有人问马云为什么不享受生活。
马云回答说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不可能绝对分开。
他以“企业的快乐”作为“自己的
快乐”。
可概括为:马云以“企业快乐”为责任。
第三件出现在第十段。
我们总是要求“个人的快乐”要建立在“集体的快乐”之上,独自快乐,就是不地道。
可概括为:社会上以“集体快乐”为快乐的道德标准。
根据第十七段中的“‘自我快乐’背后其实就是‘自我价值’,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漠视这样的‘自我价值’”可知这三个反面例子的本质原因是:漠视“自我价值”。
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根据第十五段中的“穆旦有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被叫去交代问题写检查,还是扫完了楼道扫厕所,他回到家后吃了饭,就铺开稿子翻译作品,译出了好句子还会把全家人召集起来给大家念上一段,非常自得,非常快乐”可知,尽管穆旦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他需要写检查,需要扫楼道扫厕所,但他还是醉心于自己的事业,回到家后就会翻译作品,译出来好的句子,就“非常自得,非常快乐”,在这种自得其乐之中,他实现了自我价值。
【答案】13.表示停顿,小豆豆一时想不出理由,说话结结巴巴的。
14.C
15.自己撕作业本并说了谎,林老师竟把责任归咎于同学;同学信以为真,误以为过去的老师误解了自己;自己的做法实在是太难为情了。
16.①对学生充满爱心;②宽容学生的缺点,帮助学生自我改正;③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内趋力
17.B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省略号作用的能力。
通常用法:一、引文中;二、列举;三、重复词语;
四、说话断断续续;五、意在言外;六、语意难尽;七、语言中断;八、含糊其辞;九、表示沉默;十、数字延续;十一、语音延长;十二、话未说完。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
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句的意思。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概括能力。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
文章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3.考查赏析省略号的作用。
联系语境可知,小豆豆是一个很不爱算术,又爱撒谎的孩子。
面对老师的询问,他想找个理由撒谎,但一时之间又找不出理由来或者是不好意思当众再说谎,于是说话磕磕绊绊,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