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和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提问:课文写蔺相如在什么情况下负荆请罪?
2. 简介《将相和》课文的资料。
3. 读课题,说理解。
引导畅谈围绕这个课题“将”“相”“和”三字还想到了哪些内容。
二、深读文本,找出根本原因
1. 过渡:那么,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把相关的段落边读边想。
抓住关键语句,画一画相关的情景,品味并积累语言。
2. 汇报交流:
(1)理解“理直气壮”。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抓住“在秦王送回和氏璧时,他跟秦王说了几句硬话”的“硬话”一词体会。
(2)秦王与蔺相如较量后,是怎样对待蔺相如的?从这说明了什么?
(3)理解“将计就计”。
从这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4)想象:当廉颇知道蔺相如说的这些话时,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引导积累:让我们把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留在记忆里。
请同学们把这些情景写下来。
三、精读文本,体会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1. 过渡: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顶梁柱,有他们这样忠心耿耿的将相,赵国会越来越强大。
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课文6—8自然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反复朗读。
2. 汇报交流:
(1)“从此蔺相如的话传遍了赵国,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国士。
”
(2)体会“负荆请罪”的过程,引导学生把请罪的过程用笔连一连。
并把廉颇背负荆条请罪的情景表演出来。
3. 总结:将相之间是建立在团结、信任的基础上。
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4.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话翻译过来。
并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过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某些大国想称霸地球,他们鲸吞割据,发动战争,让许多幸福的
家庭流离失所,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和宽容。
有人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同伴、对朋友、对亲人、对一切人的一片宽容之心。
五、作业超市
1.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 把课文6—8自然段改写成小故事。
3. 课外积累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
4. 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发生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说给大家听。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妒忌蔺相如的地位比他高,多次为难他,而蔺相如却避让廉颇。
后来蔺相如对廉颇解释说:“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我是为了我们赵国的利益才这样做的。
”廉颇听了这些话后,觉得十分羞愧,就赤着膀子上门认错的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赵国文臣武将团结一致的精神。
全文共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合起来看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文语言平实,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遇到矛盾时的不让、各自逞强、矛盾被激化到化解矛盾后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共同进步。
同时通过这个故事也让学生明白“和”是一种豁达大度的胸怀,一种协作精神的正能量!教学时我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抓住重点,深层研读;第三课时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下面我着重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目标: 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蔺相如有智有勇,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2. 能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