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办公室在行政效能提升中的作用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办公室在行政效能建设中的作用途径
朱庭凯
根据行政管理理论中通用的解释,行政效能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以较小的行政资源投入来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简单表示行政效能:
行政目标
行政效能=
行政投入
在工作实践中,由于形势的变化,通常也会对行政目标和行政投入进行同向(同增,或同减),或反向(此增,或彼减)的调整,因此,更能反映实际应用情况的行政效能表达公式应为:
行政目标±目标调整
行政效能=
行政投入±投入调整
行政效能建设,就是通过对内部影响行政效能的各项因素进行优化配置,使行政效能最大化的过程。
从上面的公式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四种途径来实现:准确制定并督促实现行政目标、准确制定并适度控制行政投入、合理调整行政目标、合理调整行政投入。
由于办公室是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首要部门,因此,必须根据行政效能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发挥相关职能、手段,提升本级机关的整体行政效能。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办公室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发挥作用:
一、科学策划,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无论是全局性工作目标,还是单项局部工作项目,无论是中、长期目标,还是阶段性工作,在形成行政决策前,都离不开办公室的把关参与,其中,对行政目标和行政投入进行确定,是决策前的核心内容。
一般来讲,要实现行政效能最优,必须使行政目标尽可能最大,而行政投入尽可能最小。
但在工作实际中,我们常常发现,超出现实条件许可过多的行政目标,会导致执行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要么无法到达,要么需要大幅度追加行政投入,而行政效能反而会下降。
因此,办公室提前作好科学策划,在方案计划等行政公文的制发生效前通过审改稿、建议等手段来为决策提供参考,是行政效能最优的基本前提。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实情。
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实际情况的准确、全面掌握上。
因此,在作出任何一项行政管理决策前,都必须进行情况调研,或利用已掌握的数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或重新进行情况数据的归集,进而实施分析,其中,影响行政目标执行和行政投入的几类因素状况,是调研的重点,如客观环境的支持度、人力资源的执行力、预算资金是否足够、管理水平能否配套、硬件条件是否具备等等。
弄清了这些情况,才能权衡各方,设计尽可能高的行政效能结构体系。
办公室的职能决定了其对整个部门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调动行政力量进行数据调查是其职责之一,必须让这一职能切实为行政管理决策服务,在审议其他部门向决策层提供的行政方案前,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审查方案是否完善,还要看掌握和依据的实际情况是否充分、准确。
办公室自身制定并提交行政管理方案时,更要着眼全局,深入掌握情况,把执行方案和制定依据一并提
交决策。
二是精确评估,优化预案。
根据调研搜集的情况,对整体行政目标和行政投入进行评估,是最基本的工作。
在确定行政目标时,既不能好高骛远,设定得过高,也要防止因目标设定过低,导致管理形同虚设、工作原地踏步,必须根据实际的工作水平,设定一个经过一定程度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目标作为行政目标;在确定行政投入时,要切实考虑执行的实际需求,使之与行政目标的执行相匹配,既不能定得过高过大,导致行政效能降低,也不能定得过低过小使得行政目标执行失败,导致行政效能为零。
办公室要根据这两方面原则,对工作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向决策层提交优化建议,确保以最优的方案为行政效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及时协调,发挥润滑提速作用。
方案制定后,便转入执行环节。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看到,绝大多数行政任务都会由一个以上的单位部门来配合执行,因此,如何组织好行政力量,明确执行的责任主体,并协调各执行主体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而办公室在此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需要办公室发挥协调作用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行政执行方案表述不够明确的地方。
行政目标执行中的情况往往远比事前的预想要复杂得多,所以原定方案难免有疵漏,遇到这种情况,执行单位将会把情况向负责方案管理的部门(可以是办公室,也可以是其他部门)报告,而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决策层根据问题作出决策,由办公室进行方案再明确再细化后交付执行。
二是行政执行方案中内容与现实情况相冲突的地方。
这一情况时见于行政目标和执行方案都由上级机关制定,而下级执行机关的实际情况具备特殊性,因此,在执行此行政目标时,需要
办公室根据本级机关的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领导和部门,制定适合本级实际情况的执行方案。
三是现实情况发生变化后,行政执行方案需要打补丁的地方。
在工作实践中,一些现实情况的变化,将使部分行政目标失去执行主体,或丧失执行条件,如果不对方案及时打补丁,采取补救性措施,将使最终的行政目标大打折扣,降低行政效能。
可以看到,以上三种情况虽然和行政效能公式中的几个因素没有直接关联,但如果不及时协调解决,行政执行将暂时陷入停滞,而行政目标或行政投入将面临较大调整,行政执行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将会大大增加,预期目标将会降低,因而行政效能也会大幅降低。
所以,遇到这些情况时,办公室作为综合协调部门,要及时发现执行中的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预案,使行政运转的梗阻部位润滑起来,使停滞部位重新运转,确保按时限按标准达到预定行政目标。
三、严格督促,发挥管理中枢作用。
管理控制,是确保目标执行到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忽视这个环节,将直接导致执行主体的惰性被纵容,则行政目标执行的进度和质量均无法保证,而行政效能则更无从谈起。
对行政执行进行督办和控制是办公室的职责之一,因此,强化此项作用,是办公室助力整体行政效能提高的核心途径。
一是进度督办。
行政目标的执行要强调时限性和进度均衡,否则便没有意义,如组织收入目标,如果集中在最后一两个月完成,而不是保持月度相对均衡入库,则此项工作就违背了上级意图,不能起到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的作用。
因此,必须根据目标的性质,对执行的进度进行规范管理,保持进度均衡,对进
度滞后的执行责任主体,根据需要进行督办,促使其进一步重视,合理调配资源,按要求将行政目标执行到位。
二是质量把关。
执行的质量达不到预定标准,其效果等于没有执行,因而也更谈不上行政效能,所以,严把质量关是效能建设的核心手段。
为了避免行政效能打折扣,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开展经常性的工作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执行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到位,把执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重复执行带来的行政投入损失。
三是考核控制。
实践经验证明,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可以对每个执行的责任主体起到警醒作用,消除侥幸心理,增强主动执行目标的积极性,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均会有所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投入则会相应有所减少,根据前述行政效能公式,整体行政效能会加速提升。
因此,办公室对行政目标执行的检查、督办和考核工作与行政效能提升紧密相关,抓得紧,控得严,则行政目标的执行事半功倍,行政投入反而有所降低;反之,疏于管理,懈于考核,则行政目标的执行事倍功半,行政投入会不断突破原来制定的预算,陷入恶性循环。
四、跟踪分析,发挥以文辅政作用。
行政效能建设要求阶段内所有行政执行都保持高质量、高效率,而每一个行政目标的执行通常都会遇到大小不同的困难,从而形成阻碍行政效能提高的一系列负面因素。
应该正确看待行政执行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并善于从困难和矛盾的解决中分析总结,形成经验,进而用于指导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实践,更好地推动行政效能提升。
办公室处于决策信息下达和执行信息反馈的承上启下部位,加上对本级部门的基本情况掌握较为全面,因此,在分析行政执行中的问题得失,
总结工作经验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要把优势变为推力,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时跟踪,全面掌握信息。
办公室要善于利用已经建立的信息反馈网络,同时结合日常工作中检查督办等活动的开展,对行政执行中的信息广泛收集,不仅要收集所谓“报喜”的正面信息,还要特别注意收集“报忧”的负面信息,通过全面掌握信息,形成对行政执行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正确认识,从而为分析工作、改进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认真分析,准确寻根溯源。
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进行分析比对,对执行工作开展得顺利圆满的现象,要找到起决定作用的有利因素,其中包含了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的,要深入挖掘;对执行工作屡受挫折的,更要查找根源,分析行政执行中的各个因素、每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不查明原因不放过。
三是客观对待,形成经验借鉴。
对行政执行中效能出色的经验,遭受困难的教训,要本着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借鉴的态度客观对待,既要宣传和推广那些有效克服执行困难,取得明显成绩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扩大辐射效应,加快全系统行政效能的提高,又要总结和通告那些执行软弱、管理不力的事例和教训,让全机关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诫,改正潜在的问题,同时,将之提交本级机关的决策层,在后续的行政决策中完善方案计划,在日常管理中完善机制制度,进一步标本兼治地解决行政效能建设中的问题。
行政效能建设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要办公室做好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对历史经验、得失教训做到实事求是分析,有扬有弃,并做好挖掘利用,能动地指导实践活动,必将加快行政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