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
1.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
A.深圳的昼比夜长
B.我国南极长城站(62°12’59” S,58°57’52”w) 正值极昼期
C.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 C
【解析】
10月24日太阳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正午太阳高度小,A、D错;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B错;太阳在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C正确。
【考点】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2.索契是地球最北端的亚热带气候区。
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当地时间),第22届冬奥会在索契隆重开幕。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961年~1990年索契气候资料统计表
【1】索契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
②临海,冬季沿岸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索契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量较多;北部有大高加索山脉的阻挡,受寒冷气流影响小;索契不临海,所以不受暖流影响;索契位于中纬度地区。
【2】索契冬奥会开幕时()
A.北京(116oE)的张伟于8日凌晨观看开幕式的实况转播
B.纽约(74oW)的中学生杰克已经结束了7日下午的学校学习
C.伦敦(0o)的艾丽丝正迎着朝阳,开始了7日这一天的工作
D.温哥华(123oW)的乔治正按计划召集8日9点的部门会议
【答案】A
【解析】索契位于东三区,当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约为8日1时14分,纽约约为7日12时14分,伦敦约为7日17时14分,温哥华约为7日9时14分,故A乡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成因及时区计算。
3.当南极洲周围海域的浮冰范围达一年中最小的时候,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我国东部季风区盛行东南季风
B.潘帕斯草原上草绿牛肥
C.太阳直射在新加坡
D.长江中游段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当南极洲周围海域的浮冰范围达一年中最小的时,说明此时南半球是夏季,我
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新加坡位于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长江没有凌汛现象;此时
为南半球的夏季,潘帕斯草原位于南半球,所以此时草原上草绿牛肥。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4.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D.地方时差异
【答案】D
【解析】该实验模拟的是地球的自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A、B错;因为该实验是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运动,地球仪上没有运动的物体,故无法模拟运动物体
的偏向,C错;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从而产生地方
时,D正确。
【2】图中 P 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 6 时日出D.当地时间 8 时日出
【答案】A
【解析】由图中可看出,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P地由黑夜进入白昼,故P位于晨线上,A正确,B错误;晨线上表示日出的时间,P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故日出时间应在6点以前,C、D 错。
【考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晨昏线的判读及特点
5.按地方时来说,当地球上新的一天正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时,北京时间为()
A.2时B.4时C.6时D.8时
【答案】B
【解析】
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为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当地球上新的一天正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时,
即新的一天占120°,则60°E为0时,北京时间即120°E上的时间为4时。
【考点】日界线即时间的计算
6.读经纬网图,某日巴西利亚的昼长为12小时40分。
回答下列各题。
该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
A.2小时B.2小时10分C.3小时D.2小时20分
【答案】D
【解析】
基多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日出的时间为当地6点钟。
基多与巴西利亚经度相差30°,通
过计算,当基多日出6点钟时,巴西利亚的时间为8点钟。
某日巴西利亚的昼长为12小时40分,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12小时减去12小时40分(昼长)的一半,等于5点40分.因此该
日巴西利亚与基多日出时间相差8点钟减去5点40分,是2小时20分,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时间计算。
7. 2013年1月1日北京时间零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一道直径11米、射程达5000米、汇聚正能
量和祝福的“北京之光”直射夜空(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右图为“四幅日照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与“北京之光”点亮时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附近是极昼,北极附近是极夜,甲、丁错误;此时北京
时间是0:00,乙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图中标出180°经线的位置,可知该图上夜半
球的中央经线即0时经线为150°W,故乙错;丙图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可知图中60°经线为 60°W,此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0时经线为120°E,与“北京之光”点亮时相符,丙正确。
【2】“北京之光”点亮后一周内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最慢B.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刻推迟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我国昼长与夜长的差变长
【答案】C
【解析】“北京之光”点亮后一周内,时间为1月1日---1月7日,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速度
最快,A错误;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渐长,各地日出时刻提前,昼长与夜长的差逐渐变短;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而赤道至南回归
线之间有的地区太阳高度变大,有的地区变小。
【考点】地方时的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8.一架飞机执行航空拍摄任务,要求飞机保持匀速飞行。
该飞机于10:55从C地起飞(见右面
经纬网图),沿AC线路飞至A地时为14:50,在A地休整一小时后,继续沿AB线路飞至B
地时为17:50,此时B地盛行东北风,太阳正好在地平线上(题中时间均为国际标准时间)。
据此完成问题。
【1】A地经纬度为( )
A.3ºE,7ºS B.3ºW,7ºN C.7ºE,3ºS D.7ºW,3ºN
【答案】B
【解析】AC长度为20°,用时小于4个小时;AB长度为10°,用时为2个小时。
又因飞机是匀
速飞行的,由此可知∣AC∣<2∣AB∣,则AC是纬线、AB是经线。
又知B点盛行东北风(东北
信风),可知B点经纬度为(17°N;3°W)。
则A地经纬度为(3ºW,7ºN)。
选项B正确。
【2】这一天B地昼长为( )
A.11小时16分钟B.11小时40分钟C.12小时04分钟D.13小时56分钟
【答案】A
【解析】B地国际标准时17:50日落,可计算出该地日落地方时为17:38,由此可知此日B地昼
长为11小时16分。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线的长度和昼长计算。
9.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正向南运动。
阅读上图可知左图中观测到的地
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表明图示半球为南半球,b点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此后太阳直射点
向南运动。
表明b点是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故B为正确选项。
【考点】
【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C
【解析】分析右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
时恰好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为6月22日前后。
A地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冬季,A项错误;b地
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B项错误;c地位于赤道上是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位置,故c
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C项正确;d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全年都不会出现极昼或极夜,D项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处于某位置时的相关地理事象
10.(16分)下面为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排列次序已打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气温曲线图对应城市名称为,G降水柱状图对应城市名称为。
(4分)
(2)试分析四城市中A城市其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原因。
(6分)
(3)四城市年降水总量由大到小排序为 (名称),说明四城市降水月份分配的显著
异同点。
(6分)
【答案】(1) 武汉(2分)北京(2分)
(2)冬季,纬度高,白昼短,太阳辐射量小,又紧临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4分)
夏季,虽然纬度较高,但白昼较长,气温较高(2分)
(3)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2分)同点:均冬季少雨,夏季多雨(2分)
差异:广州的降水量有两个多雨期,5、6月份的锋面雨和8、9月的台风雨;武汉6月份多雨(梅雨);北京、哈尔滨7、8月份多雨(锋面雨)(2分)
【解析】
第(1)题,AB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判断位于北方地区;CD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故判
断位于南方地区。
结合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越往北,冬季气温越低;结合各地的降水分布差异,越往南,雨季越长,越往北,雨季越短,故判断B气温曲线图对应城市名称为武汉,G降水柱状
图对应城市名称为北京。
第(2)题,结合图示,越往北,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主要分析其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的形成原因。
第(3)题,降水量的多寡主要结合各地的降水分布差异,越往南,雨季越长,越往北,雨季越短,故降水总量也呈由南到北递减的趋势。
四地位于季风区均冬季少雨,夏季多雨。
但由于四地
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所以广州存在两个多雨期,5、6月份的锋面雨和8、9月的台风雨;武汉6
月份多雨(梅雨);北京、哈尔滨夏季7、8月份多雨(锋面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
点评:本题结合我国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
我国疆域广阔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导致各地气候的也存在差异。
解答时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答案】D
【解析】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故只有丁地符合。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根据四地的昼长可分别计算其夜长,进而可计算其昼夜长短的差异,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异越大,即可判断纬度高低。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分析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并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
12.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1】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的地球昼夜分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季,故北极地区气温较高,且出现极昼,故为北极科考最佳季节。
A正确;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C
错误;②表示地球轨道以内的金星,而距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为水星,D错误。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答案】D
【解析】①、②为火星与金星;与他们相比,地球有生命存在,基本条件之一是适宜的大气厚度
和大气成份。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示的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地球的昼夜分布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季节,并结合地球
的位置判断八大行星的分布。
第二小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
课本相关内容,注意知识迁移运用。
13.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A.8时B.9时C.15时D.16时
【答案】B
【解析】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图示昼夜平分,A点为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故判断A点为6时,则甲地位于A点东
侧45°,其地方时为9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
【答案】C
【解析】图示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AO为顺着
自转方向由6日进入7日的交界线,为7日0时,故甲地较A点所在经线东侧45°,地方时早3
个小时。
即为7日3时。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计算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图示的时间问题分析的关键点,能找出6点或18点;注意若为两个日期分界线,则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利用自转方向确定0
时经线的位置即可推算时间。
14.如下图虚线代表甲、乙两地同一天物影影长及朝向的时间变化,据此回答题。
【1】甲、乙两地
A.均位于北半球
B.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D.均位于南半球
【答案】A
【解析】甲地影子一天都朝南,说明甲地位于北极点,且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半球。
乙地一天都
有影子,说明也出现极昼,应在北半球。
【2】当乙地物影朝正南时,北京的地方时恰为23时,则乙位于北京的哪个方向
A.西北B.东北C.东南D.西南
【答案】B
【解析】乙地物影朝正南时,影子最长说明太阳高度最小,地方时应为0(24)时,北京的地方
时恰为23时,所以此地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日影朝向问题。
点评:本题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甲地影子一天都朝南,说明甲地位于北极点,且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半球。
乙地一天都有影子,说明也出现极昼,应在北半球。
(2)乙地物
影朝正南时,影子最长说明太阳高度最小,地方时应为0(24)时,北京的地方时恰为23时,所以此地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
15.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a、b为晨昏线,且晨昏线由a向b方
向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晨昏线为a线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甲地的昼长是小时。
(3)当a向b移动时,请说明此季节北京与堪培拉昼夜长短状况以及变化规律。
【答案】(1) 45°E,20°S 70°S及其以南地区
(2) 2
(3) 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堪培拉: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1)晨昏线为a线时,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
纬度互余,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图示70°N以北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20°S。
根据图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45°E,即45°E的地方时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45°E。
图示70°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则70°S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2)根据图示45°E为
正午12时,则30°E为11时,该地11时日出,故计算其昼长为2小时。
(3)晨昏线由a向b
方向移动,说明晨昏线自20°S向10°S移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则北京昼短夜长,由于直射
点向北移,故北京昼变长夜变短。
堪培拉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夏半年,则堪培拉昼长夜短,受太
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堪培拉昼变短夜变长。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
属于局部晨昏线图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
以下几点:①掌握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纬线之间的关系;②利用极地地区的极昼极
夜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③掌握晨昏线图示上时间问题分析的突破口:能找出6点、
18点、12点或0点的位置;④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分布和昼夜长短变
化规律。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晨昏线图示中的一些常用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16.新华网: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发射,11月1日发射神八。
【1】天宫一号发射时,纽约(西五区)华人收看直播为:()
A.9月29日10时16分B.9月28日10时16分
C.9月29日8时16分D.9月28日18时16分
【答案】C
【解析】“天宫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29日21时16分,纽约西五区位于东八区西面13个时区,故西五区的区时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计算西五区时间为29日8时16分。
【2】天宫一号至神八发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
【答案】A
【解析】“天宫一号”发射时为2011年9月29日,11月1日发射神八。
而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最快,在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最慢。
9月29日到11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在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的过程中,故公转速度由慢到快。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和区时计算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远日点最慢,近日点最快;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时区=已知时区+时差。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主要考点的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形成常规解题思维。
1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答案】B
【解析】元旦为1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并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如下图所示。
18.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阿布辛拜尔神庙。
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2月21 日(法老生日)和10月21日(法老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
读图回答问题。
【1】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答案】A
【解析】埃及位于北半球,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出现昼短夜长,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
【2】如果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是4月21日,他选定登基的日期有可能为()
A.3月21日B.6月22日C.8月23日D.9月23日
【答案】C
【解析】两个日期应关于6月22日对称,故若他的生日为4月21日,则登基日可能在8月23日左右。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和季节均相同
B.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和区时一定相同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之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答案】D
【解析】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与夜;地球自转的意义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选择D项。
20.读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完成问题。
【1】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B.7点或19点
C.12点或20点D.8点或20点
【答案】D
【解析】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Q1和Q2分别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
由于此日期为夏至日,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从正南射入时为正午十二时,此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从正北射入时为午夜,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
综是所述,可知图中的时间为正午12时或午夜0时,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也就是中时区为0时或12时,故北京时间为8点或20点。
【2】若角θ、ω相差12°,则F点纬度为
A.12°N B.78°N C.84°N D.72.5°N
【答案】C
【解析】若角θ、ω相差12°,其分别对应的余角(即Q1和Q2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相差12°,出现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0时和12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F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12°/2,即为北纬84°N。
21.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动车发生追尾事件,车上一位旅客1小时后顺利得救,他马上赶赴机场回德国(东一区)和亲人团聚,路上飞行时间为9小时,当他回到国内时当地时间为
A.23:34B.18:26C.12:34D.01:3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该乘客从机场出发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3日21时34分左右,飞行时间为9小时,则到达德国的北京时间为24日6时34分,换算成东一区时间为23日23时34分左右。
22.《新民晚报》定期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
该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阅读后回答问题。
A.1小时25分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D.1小时58分
【答案】A
【解析】直接根据各城市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计算各城市的昼长即可。
【2】请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纬度越低,则昼夜的差越小。
23.昼夜更替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B.24时3分56秒
C.23时56分4秒D.24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故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4.如图,半圆ABC表示晨线,B点为晨线与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交点且平分 ABC ,A 点的纬度为70°N,且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试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比较结果是___________
(2)试写出B点的经纬度及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3)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
A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地方时为___________。
C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_,地方时为___________。
(4)写出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答案】(1)B>A=C
(2)B点的经度为120°E,纬度是0°,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50°W,纬度为20°N
(3)6时 30°E 4时或0时 150°W 12时
(4)30°E向东到180°之间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
第(1)题,因ABC为晨昏线且B为中点,判断B位于赤道上,A、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故自转线速度比较时,B点最大,A、C相等。
第(2)题,由题中可知,B点的经度为120°E,结合上面分析可知其纬度;因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而A点纬度为70°N,则说明70°N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
太阳此时直射在20°N纬线上,其经度可由B点是6时推知。
第(3)题,晨线在地球表面所跨经度范围为180°,B点的经度为120°E,则可推动A点经度为30°E,C点经度为150°W。
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30°E,由此可知与北京处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25.中国某一远洋运输船舶沿着图1中虚线航行,在阳光初露海面时,刚好通过P地,此时,收音机正在播报北京时间为9:00整。
回答问题。
此日, P地的昼长为()
A.11小时20分B.12小时40分
C.10小时30分D.12小时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阳光初露海面时,刚好通过P地(80ºE)
即为当地的日出时间,而此时北京时间为9:00整,可以计算出P地日出的地方时为6:20,由昼长公式昼长=2(12-日出时间)可计算出第7题选A
26.图为甲乙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对比()
A.甲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乙地则没有
B.6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C.12月22日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综合运用。
由题意和图可知甲地冬至日影子朝北(太阳在甲的南边)夏至日影子朝南(太阳在甲的北边)且冬至日影子要长,甲地一年中影子有朝南和朝北的现象,因此甲地的纬度范围应为0°-23.5°N,同理乙的纬度范围0°-23.5°S,由于甲地12月22日的影子比乙地6月22日的影子要长,所以甲的纬度高于乙的纬度。
因此正确选项为B
27.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
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纬度分布规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快、慢),该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4)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点昼长为______ __
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_________点,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答案】(1)略(2分)
(2)季节分布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中的最大值(1分);南半球达全年中的最小值(1分);
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1分)。
(3)慢高温多雨
(4)23°26′N,135°W 0小时 6点西南方向
【解析】(1)根据图1可知是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
图2根据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推理是南半球。
45ºE地方时是0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二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最大值。
(3)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高温多雨。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45ºE地方时是0时,直射点的经度是135°W。
a是南极圈,发生极夜现象。
B位于赤道,日出是6时,日落是18时。
A在b的西南。
28.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