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嘉祐六年制科考试考的科目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嘉祐六年制科考试考的科⽬是“贤良⽅正能直⾔极
谏”科
参加制科考试,⾸先得有⼆位⼤⾂举荐。

苏轼的举荐⼈⼀为翰林学⼠欧阳修,⼀为龙图阁直学⼠杨畋。

欧阳修在嘉祐五年《举苏轼应制科状》中说:“⾂伏见新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轼,学问通博,资识明敏,⽂采烂然,论议蜂出。

其⾏业修饬,名声甚远。

⾂今保举,堪应材识兼茂明于体⽤科。


从奏状中看,欧阳修保举苏轼参加的科⽬是“材识兼茂明于体⽤”科,但苏辙在《亡兄⼦瞻端明墓志铭》中的记载却与此不⼀致:“⽂忠以直⾔荐之秘阁。

”“直⾔”也是制科科名,全称为“贤良⽅正能直⾔极谏”科。

那么苏轼到底应的是哪⼀科呢?苏轼《谢量移汝州表》云:“伏念⾂向者名过其实,⾷浮于⼈。

兄弟并窃于贤科,⾐冠或以为盛事。

旋从册府,出领郡符。

”表中的“贤科”,即“贤良⽅正能直⾔极谏”科的省称。

何薳《春渚纪闻》卷六“裕陵眷贤⼠”条可证:“公⾃黄移汝,谢表既上,裕陵览之,顾谓侍⾂⽈:‘苏轼真奇才。

’时有憾公者,复前奏⽈:‘观轼表中犹有怨望之语。

’裕陵愕然⽈:‘何谓也?’对⽈:‘其⾔“兄弟并列于贤科”与“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之语,盖⾔轼、辙皆前应直⾔极谏之诏,今乃以诗词被谴,诚⾮其罪也。

’裕陵徐谓之⽈:‘朕已灼知苏轼衷⼼,实⽆他肠也。

’于是语塞云。

”另,苏轼在《答李端叔书》中解释得更清楚。

他说:“轼少年时,读书作⽂,专为应举⽽已。

既及进⼠第,贪得不已,⼜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其科号为直⾔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以应其名⽿。

⼈苦不⾃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

故譊譊⾄今,坐此得罪⼏死。

”意思是,我年轻时候读书写⽂章,都是专门为了应举考试⽽已。

中了进⼠以后,我仍贪图功名不已,⼜参加了制科考试,究其实,这⼜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为考试的科⽬名称叫“直⾔极谏”,所以每每乱七⼋糟地说古道今,评是论⾮,都是想以此来应付这个名⽬罢了。

⼈⼤多有个⽑病就是缺乏⾃知之明,既然得到了“能直⾔极谏”的科名,就以此认为⾃⼰真有这⽅⾯的能⼒。

所以多嘴多⾆到如今,不但因此获了罪,⼏乎连性命都丢了。

 
由《答李端叔书》作者的这⼀⾃叙,我们可以确定苏轼嘉祐六年制科考试应的科⽬是“贤良⽅正能直⾔极谏”科。

“贤良”是说才学出众,“⽅正”是说⼈的品⾏好,正直正派。

“能直⾔极谏”是指敢于说话,直⾔不讳,勇于给皇帝提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