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1.1
2.2
3.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尤其是在我们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让听课的教师觉得看起来大有看头嚼起来大有嚼头,尤其是在我们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2017-09-10 06:32:06 | #1楼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5课时,前面用了4节课专门让学生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意义,有了这基础才让学生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个内容。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商和知道求商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看除数想乘法口诀。
今天我把本单元课本两节课的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及“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课整合为一节课-用乘法口诀求商,因为我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对乘法口诀口诀的掌握很好,上学期已经让学生掌握拐弯背诵乘法口诀,并且让每个学生过关。
为这节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而这两节课的知识点是一样,重点是掌握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了这前提,的因此我相信孩子们应该能学得好。
一、呈现算法多样化,优化最佳算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小猴分桃的例题:有1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学生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呈现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一:12-3-3-3-3=0,所以可以分给4只小猴。
学生二:3+3+3+3=12,所以可以分给4只小猴。
学生三:3×4=12,所以可以分给4只小猴。
学生四:12÷3=4,所以可以分给4只小猴。
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呈现了相同的结果。
同时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出最快的计算方法:用除法。
再让学生找出除法的计算方法:看除数想口诀,除数是什么就想什么的口诀,
突破教学难点,掌握了这个方法,学生的计算基本上能达到比较快又对。
二、实现“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达标”。
课前先学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高效课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节课我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将求商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学小研究,根据已有的信息,课堂中让学生汇报自己先学的信息,通过说出自己不同的方法,知道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增强知识容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直接提高了学习效率。
同时为了突破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当堂反馈,及时补救,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实效性、有效性。
同时,这节课也有些不足,比如小组交流时学生交流不够热烈,小组的合作仍需培养,做送信游戏时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2017-09-10 06:30:55 | #2楼《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知道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商就是乘式中的因数;最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算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就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哪怕课后再调皮,课堂上的注意力都是很集中的。
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即使当前学习还可以,可经常难以登上知识的顶峰。
尤其是在我们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几乎都在7——9岁之间,注意力难以集中更是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让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小的时候学习计算,我就一直觉得它有点机械、枯燥、乏味。
上课之前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他
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主动的去探索,而不是单纯的用法则让孩子被动接受呢?于是我就想用孩子平时都比较喜欢的故事。
首先我在上课的引入阶段,我先讲了一个妈妈分饼干的故事,加上多媒体的演示,使得学生的眼睛全都盯在黑板的大屏幕上,一个个聚精会神,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
其次,我用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用乘法口诀求商,要先看除数是多少,就用几的口诀。
但是这节课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小组讨论的时候,看上去小组讨论的都很激烈,有的小组每个孩子都在张嘴,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学困生把此时当成了玩耍的最好时机。
很明显,这样的讨论没有起到真正讨论的意义,也没达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时间耽搁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强在这方面的管理,教师要多巡视,不能让一些学生滥竽充数。
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注意力就不会分散了。
第二,我没有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
我应该设计一些从简单到难的题目,让学生体验到一步步攻破难题的快感,愉悦感。
总之,教师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中要让数学和生活练习在一起,这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出来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就出来了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2017-09-10 06:31:35 | #3楼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知道商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商就是乘式中的因数;最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算能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就是如何将学本式卓越课堂与学校的“四度三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努力作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论教”,力图从“被动接受型”的课堂转向“主动学习型”课堂,从“知识增长型”课堂转向“能力发展型”课堂。
让听课的教师觉得“看起来大有看头,嚼起来大有嚼头”。
不仅要在学习方式上求变,还要彰显学科特色,突
出新课标提出的“四基、四能”。
上课时,可能每个老师都有同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哪怕课后再调皮,课堂上的注意力都是很集中的。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就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我们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几乎都在8岁左右,注意力难以集中更是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小的时候学习计算,我就一直觉得它有点机械、枯燥、乏味。
上课之前我就在想: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能主动的去探索,而不是单纯的用法则让孩子被动接受呢?课前准备,激趣导入时,我用对口诀,
背口诀,补充口诀的方法了解孩子们对口诀的掌握情况,请孩子大声朗读题目要求,这样的题目要求和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意识,相信自己能行,为后面教学中学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发表自己独道的看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用。
在我上课的引入阶段,我先讲了昨天上街买了花瓶插花,加上多媒体的演示,使得学生的眼睛全都盯在大屏幕上,一个个聚精会神,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也提高了。
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5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
其次,我用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得出用乘法口诀求商,要先看除数是多少,就用几的口诀。
但是这节课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第一,小组讨论的时候,看上去小组讨论的都很激烈,有的小组每个孩子都在张嘴,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学困生把此时当成了玩耍的最好时机。
很明显,这样的讨论没有起到真正讨论的意义,也没达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时间耽搁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强在这方面的管理,教师要多巡视,不能让一些学生滥竽充数。
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注意力就不会分散了。
第二,我没有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
总之,教师有不断学习、探索,转变育人观念,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中要让数学和生活练习在一起,这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出来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