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之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之策略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价值取向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并呈
现趋于多元化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美术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传承,还应该包含生命教育的因素。

将生命教
育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美术课堂对自然万物生命的诠释,让学生
在美术学习中领悟生命的真谛以实现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进
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本文则围绕生命教育和美术课堂教育的联系,分析了生命教
育融入美术课堂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美
术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生命教育策略
当前,小学生处于紧张压抑的生活之中,身心发展往往会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

加之缺少对生命的正确理解与认识,体会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极易导致
在某种程度上漠视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因此,围绕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及存在
问题等方面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人类精神发明发展的产物,美术逐渐成
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如何为他们的生
命文化发展方面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也颇为重要。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的价值
1.生命教育理念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涉及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与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
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

本文根据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
梳理,认为教育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生命教育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 (1)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发挥潜能、实现自我。

(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珍爱
他人的生命。

(3)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尊重并爱护
自然生态、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永续发展。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命运。

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尊重人的生命,还应包括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乃至
于对一草一木生命的关爱。

并且,生命教育还应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目标
与理想的探讨与追求;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意义地生活在世界上,面对挑战、挫折
时如何调节自身的情绪和行为。

2.小学美术课堂的独特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
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
程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课堂主题丰富多彩、有趣生动,有利于学生的参与。

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生命、享受生命的存在。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美术作品是美的心性与感情的具体
表现,美术课堂能够使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感情。

美术课程凸
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体验中获得直观的美的感受和感动,这种美的
感动是最自然的动力,可以引发学生美的心性,促进心灵成长,达到心灵洗涤的
目的,进而提升对生命的欣赏能力。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
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3.小学美术课堂融入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针对传统的美术教材,教师可以在日常教
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观。

如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四年
级上册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该篇介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教师除了介绍它们各自的功能外,可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这些事物“生命”,激发孩子们联想的创意,让生命精彩。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了自信心,养成了健康人格。

(2)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绘画艺术领域中有一句名言,叫作“没有
注入情感的绘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没有价值的作品”。

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们真正懂得,著名画作都是由创作背景与真挚情感融合之后的产物。

譬如印象派画家梵高,虽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技法训练,但毕生作品却震古烁今,具有举世无双的价值。

他通过色彩的力量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向日葵才“拥有”了
生命,灿烂色彩的背后更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狂热,饱含情感的作品与高超的绘画
技巧的结合成就了梵高的作品声誉。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
官的经验,并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加深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美术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身就
包含了很多生命教育元素。

教师可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引导学生
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实现将美术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

这样,既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激发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对
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生命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情况,本人以前期城区和郊区各
实习学校的美术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生命教育主题开展了实地调研。

据调查了解到,只有少部分美术教师了解生命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但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却没有重视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而是把重点
放在绘画技法的训练上,追求学生画得是否很“像”,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为基础美术教育已经不是传统的手艺训练了,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
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对师生学习生活的调查不难看出,大部分不重视美术教育的原因是觉得
美术教育无关紧要并且觉得美术学习枯燥无味。

只有少部分人是喜欢的,但是又
受现实生活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难投入学习。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觉
得美术课不能吸引他们,传统美术教育重视的是形体的刻画,完全不重视人的感受。

我们所说的美术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审美思维、创造力
等非智力因素。

将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能培养学生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探索美,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浅探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的途径
本文以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理念为出发点,总结提炼
出针对生命教育与美术课堂的多种教学策略,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
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命美。

小学美术在教学生绘画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以一种积极全面的眼光来
欣赏艺术美。

美术作品往往反映和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生活、命运的主观情感
感受,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构图来表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感悟和理解,对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体悟。

如画家齐白石老人笔下的鱼虾总是流露出生命的律动,我们能感觉到他那不屈服于黑暗社会的压迫,在不屈不挠中体现了一种竞技
拼搏的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要让学生透过画面去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美、
沧桑美,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震撼和深思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生命美。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运用描绘、雕塑、
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
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主张学生通过造型活
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的情感,学生可以合理地运用各种美术材料,通过关注文化与生活,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情感态度。

3.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生命美。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
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比成人设计而言,儿童的创造更加率真,无拘无束,具有更多原始性、独
创性。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努力
创造抒发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开展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

当他们把自己的设计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时候,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手眼协调的
能力等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此外,他们还能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
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并且得到创造美的生命体验。

4.在美术学习中探索生命美。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生命教育,既可以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面来
考虑,也可以从超越学科界限的角度来考虑。

当代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是强调学科
之间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以便解决关于人、社会和自然的各种问题。

美术教
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学习
背景,营造多元化、生活化的情景氛围,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去探索,去发现。

同时学校开展众多美术实践活动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因素,如美化校园、
安全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美术作品展览等。

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塑
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康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愈来愈高,对美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在整
个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阐述了现代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对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中的现状进行了论述,通
过对生命教育理论和教材的分析,为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生命美”“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生命美”“在美术学习中创造生命美”“在美术学习中探索生命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力图挖掘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将其渗透在美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可以
在美术课堂上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领悟。

将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堂
之中,潜移默化中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赋
予美术课堂更多灵性。

参考文献
[1]刘慧《生命教育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于海霞《美术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鸭绿江,2014。

[3]赵斌杰《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美——美术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

[4]黄永龙《美术课程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13。

[5]金旭东《美术教育培养生命美感探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

[6]徐栩《美术课堂彰显生命教育》.小学教师,2009。

[7]陈欣欣《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的行动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为例》.首都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