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市场销售价格形势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米市场销售价格形势分析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0-07-07T14:46:06.857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月下旬供稿作者:冯晓丽
[导读] 销区市场到货减少,对稻米价格构成支撑。

近期,销区大米到货量有所减少。

冯晓丽(黑龙江农垦胜利粮库有限责任公司,建三江 156324)
摘要:本文论述了稻米市场销售价格形势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稻米市场;形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114-01
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水稻商品量居全国第一。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人骄傲的数字,17400万亩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10,若一天一个专列,3年都发不完。

近期,黑龙江省受国家总体稻米价格的影响持上涨趋势。

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运行良好,稻米价格稳中有升,具体表现为:东北产区稻米市场供应数量下降,稻米价格大部分保持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扬;受南方稻米市场需求有所回暖,特别是早稻需求增长较为明显的影响,带动稻米价格稳步上升。

具体情况如下:
市场供应量不断下降,东北产区稻米价格稳中略有上扬。

据了解,近期粳稻价格略有走高,黑吉辽苏四省每50公斤平均出售价格88.3元,比上周略降0.1%。

其中,辽宁91.8元,下降0.6%;江苏87.7元,略降0.1%;吉林87.8元,略升0.2%;黑龙江85.8元,与上周持平。

经过近半年的销售,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户手中余粮已经不多,而且所剩余的稻谷品质一般较好,加之随着水分的降低,农民惜售心理趋强,等待后期涨价心态较为浓厚,导致市场供应量不断下降。

受供给能力下降,需求略有好转因素影响,稻米价格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稳定坚挺,局部地区略有上扬,其中吉林长春中等稻谷进厂价每吨为1860~1900元左右,价格保持稳定,大米销售价格2750~2800元,价格保持稳定。

黑龙江佳木斯二等粳稻收购价1680元,比上周上涨20元。

形成上扬趋势存在着诸多有利因素:
其一,市场粮源进一步减少,东北稻米成为市场供应主体。

据了解,目前南方粳稻市场供应能力不断降低,东北粳稻将会占据市场供应的主导地位,对于整体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当前东北地区多数稻谷库存主要集中在大型贸易商、米厂及粮库手中,因此,可以初步判断,上述三种市场主体的行为对后市的影响力将不断增强。

其二,天气明显转暖,水稻销售成本增加。

水稻出库和大米出厂价格提升。

其三,端午节的到来令糯米价格上涨。

端午节糯米需求大增,糯谷库存减少促使糯米价格上涨。

其四,销区市场到货减少,对稻米价格构成支撑。

近期,销区大米到货量有所减少。

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消耗,加之气温升高、南方部分地区降雨频繁,大米难以长时间保管,产区大米出厂价格和销区售价都有所上行。

我胜利粮库正是在利好的条件下,水稻进入火爆销售高峰,在06年末至07年春,我库委托收购3.162万吨水稻,前期通过烘干晾晒已经安全入仓,在原粮价格看好的形势下,两家物主都以1.60元/公斤以上的价格对外出售原粮。

即便具有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利,运输费用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现在看来却是运力十足,每天正以数百近千吨的数量向外发送。

经前进、创业两处站台中转发送。

据两家业主老板讲述及相关人员统计估算,仅铁力米业一家的7,200余吨水稻就会创收毛利一百万元,真是可喜可贺。

从收购开始到结束仅短短的四、五个月期间收获如此丰厚。

着实让众人羡慕一把。

利好因素令我们兴奋,但是利空因素也不容视:
其一,储备粮拍卖增加市场供给,贸易商采购意愿不强。

进入2007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持续举办稻谷竞价交易活动,从成交结果看,成交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且大多是以底价成交。

储备粮的拍卖增加了市场供给。

另外,目前稻米市场消费仍处淡季,大多贸易商前期备货充足,稻谷的竞价交易活动仍将继续影响其价格走势。

其二,公路运费涨幅大,粮食经营面临诸多压力。

近期,由于公路货运实行载重计量收费,粮食企业的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首先是运费涨幅大。

就拿我粮库来讲,现在通往红卫农场的道路正在维修,所有大小车辆去往三江方向都要从前锋农场绕行,运距增加,无疑增加了运输费用。

其次是部分米厂业主担心经营亏损,不敢轻易加工。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稻米市场虽是利空和利好因素并存,但利空仍占主导,南方销区大米需求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回暖,而且进入6、7月份以来,从大米市场供应本身进入销售淡季,炎热季节居民购买熟食力度加大,家庭存粮减少,对大米的需求量也相对降低,拉动大米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

此外,目前离早稻上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受到新粮上市及托市稻谷不断拍卖以及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等诸多因素质影响,预计短期内稻米市场总体将保持稳中小幅振荡的走势,价格大幅涨跌的可能性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