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l 31(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循环障碍综合征,为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

传统常规治疗(扩血管、强心、利尿)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病情,但不能改善长期预后[2]。

因此,现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应抑制并逆转心室重构肥厚、心血管增殖,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其中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本研究选取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旨在探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8~73(60.13±5.87)岁;纽约心
脏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6例、Ⅳ级8例。

研究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74(60.85±5.83)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16例、Ⅳ级9例。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NYHA 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胸片、病史、体征确诊;(2)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2)窦性心动过缓;(3)支气管哮喘;(4)肝肾功能障碍者;(5)严重感染;(6)急性心衰者;(7)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强心、利尿
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贝那普利(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治疗,初始剂量2.5mg/次,口服,1次/d ,若无不良反应,每周增加5mg ,直至增加至目标剂量20mg 或治疗量,1次/d 。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生产厂家: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132)。

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次,口服,1次/d ,若耐受性良好,每周增加1.25mg ,直至增加至最大剂量10mg ,1次/d 。

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4临床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

(2)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

(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 末端前B 型钠尿肽(NT-proBNP )水平,取空腹静脉血3ml ,抗凝,离心取血浆,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obas c311,瑞士罗氏)检测。

(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NYHA 分级改善2级及以上;好转:症状、体征有所改善,NYHA 分级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NYHA 分级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
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 依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 <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董元磊(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河南兰考475300)
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采用比索洛尔+贝那普利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水平、血浆N 末端前B 型钠尿肽(NT-proBNP )水平、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92%(P <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 水
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的5.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
NT-proBNP 水平,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比索洛尔;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11 ̄8174(2020)13 ̄2060 ̄02
206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l 31(13)
2.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两组血浆NT-proBNP 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乏力1例,胃部不适1例,皮疹1例;对照组头痛1例,皮疹
1例。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3/39),与对照组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0,P =1.000)。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临床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研究发现,心衰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发挥
着重要作用[3]。

因此,阻滞神经内分泌系统,逆转心肌重构是治疗心衰关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延缓心室重塑作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为:抑制局部醛固酮系统,减少局部血管紧张Ⅱ生成;作用于激肽酶Ⅱ,提高缓激肽水平[4,5]。

贝那普利为一种长效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可上调心肌β1受体数目,增加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敏感性,提高心肌收缩力,还可通过阻滞β受体,减轻
损害心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降低心肌张力,从而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6,7]。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提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

分析原因可能为: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协同作用,可同时抑制交感神经系统、醛固酮系统活性,扩张静脉、小动脉,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延缓、抑制心肌重构,延长冠脉供血、舒张期充血时间,增加供血量,从而改善心功能。

NT-proBNP 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由心室肌细胞合成,仅在心脏压力负荷、血容量增加时出现分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可引起舒张功能减低、收缩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加重,NT-proBNP 水平升高[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血浆NT-pro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降低血浆NT-proBNP 水平。

综上可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立新,齐燕群,于俊颖.螺内酯+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3):284 ̄284.
[2]许耀,徐晗,郝云霞,等.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7):
823 ̄826.
[3]陈浩,刘凤岐,张瑞英.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治疗心力衰竭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39(4):615 ̄619.
[4]夏健宁,彭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4):290 ̄293.
[5]蹇晓东,王
冬,李
卉.ACEI 及ARB 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
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J ].山东医药,2016,56(5):48 ̄50.
[6]孟辉,王宇平.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 ].医学综述,2016,22(12):2492 ̄
2495.
[7]阮
萍,黄建明,熊莉.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
泌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3):285 ̄288.
[8]杨鸿媚,安广隶,孙
娜.NT-proBNP 、LVEF 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
力衰竭评估中的作用[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2):46 ̄49.
收稿日期:2020 ̄03 ̄2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对照组χ2P
393927(69.23)19(48.72)10(25.64)11(28.21)2(5.13)9(23.08)
37(94.87)30(76.92)5.1860.023
表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 ±s )n
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ml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t P
393934.27±4.8734.59±4.360.3060.761
54.82±4.7545.54±4.638.737
<0.00138.23±4.3638.89±4.160.6840.496
59.24±5.12
50.42±4.867.803<0.001表3两组血浆NT-proBNP 水平比较(x ±s ,pg/ml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研究组对照组t P
39391336.17±204.191329.57±205.37
0.1420.887
392.41±201.48753.18±202.14
7.894
<0.00120.54612.491
<0.001<0.001
2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