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
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直丝弓技术结合J钩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的效果。
方法对到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0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再采用J钩头帽将拔牙间隙在口外牵引,将其向后关闭。
24个月后观察矫治效果。
结果 30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恢复正常,后牙均建立中性关系,患者的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直丝弓技术结合J钩能良好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明显改善患者的面型,是安氏Ⅱ1错牙合的有效矫治方法。
【关键词】直丝弓矫治技术 J钩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
本文对30例患者采用直丝弓技术结合J钩矫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本院口腔科就诊的30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例患者均为前磨牙远中关系,上颌有不同程度的前突,前牙开牙合3-7 mm,均伴有下颌轻度后缩。
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2-30岁,平均(15.8±2.4)岁。
1.2矫治方法
30例患者均按照矫治计划将上颌第一双尖牙及下颌第一或者第二双尖牙[1]。
根据患者牙冠大小选择适宜的直丝弓托槽,并采用托槽定位器将直丝弓托槽准确粘贴。
采用0.016英寸的镍钛丝作为上下牙列的起始弓丝。
可以将尖牙末端采用弓丝回弯或者向后结扎,以防止覆牙合加深及前牙唇前倾[2]。
使用J钩头帽近水平位牵引结合颌内牵引远中移动上尖牙,两侧牵引力保持200g,咬合平面与力线保持平行或稍微上偏,每日牵引13h。
尖牙远移到位后,在侧切牙的远中焊接牵引拉钩,J钩的小环圈钩直接挂于拉钩上,用J钩高位牵引内收上切牙,两侧牵引力保持250g,咬合平面与力线保持40°,每日夜间戴用13h,与白天颌间及颌内牵引结合使用[3]。
10例患者均进行24个月的矫治,在治疗前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
2结果
经矫治后,3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治疗前后SNA、SNB、L1-MP、MP-SN、L1-NA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患者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恢复正常,前磨牙均能建立中性关系,上前牙唇的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压低及减小,上唇突度也有所减小,面型改善明显。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侧面貌改善情况如表1。
表1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侧面貌改善情况(x±s)
X线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治疗后 t值 P值
SNA(°) 80.1±4.0 79.5±3.8 0.5956 >0.05
SNB(°) 73.6±2.4 74.7±4.6 1.1612 >0.05
ANB(°) 6.9±2.2 5.4±3.1 2.1613 <0.05
U1-NA(°) 36.1±5.1 27.8±3.5 7.3496 <0.01
U1-SN(°) 112.4±3.0 102.5±3.2 12.3621 <0.01
L1-MP(°) 95.7±3.1 96.2±2.5 0.6870 >0.05
L1-NB(°) 32.3±4.6 30.2±3.3 2.0317 <0.05
MP-SN(°) 35.3±3.9 36.9±2.7 1.8475 >0.05
U1-NA(mm) 8.3±2.2 5.2±1.9 5.8411 <0.01
L1-NA(mm) 7.6±2.5 7.1±2.4 0.7902 >0.05
3讨论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是东方人群中较为多见的牙颌面畸形。
患者在自然状态下上下唇难以闭合,表现为开唇露齿,影响其面型外貌美观,给患者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直丝弓矫治技术主要来源于传统的丝弓矫治技术,其在托槽中预置有控制牙齿的三维方向移动数据。
在矫治中只需在托槽中将弓形的平直弓丝插入就可在牙齿的三维方位反复移动,可以减去传统丝弓矫治技术中在弓丝上弯制3个序列的弯曲,大大简化了矫治操作步骤,缩短患者矫治的时间,有效提高矫治的有效性。
对于安氏Ⅱ1错牙合的矫治,最关键的是磨牙支抗的控制。
有效增加磨牙支抗控制的方法是采用口外力。
传统的控制方法是采用弓型口外弓,然而,在使用口外弓控制时需要安放上磨牙的颊面管。
由于颊面管的管径非常小,在插入上磨牙时非常困难,而且在插入的时候会使上颌磨牙带环松动,损伤口腔后部的软组织。
国内外研究显示,采用J 钩头帽使弓丝前段受力加大,弓丝因受力下压而使前牙压低或者尖牙向后移动,这样不仅能有效内收前牙,还能增强对后牙支抗的控制。
通过控制弓丝的转矩,可以将前牙的控根根据需要而移动,使前牙能够保持良好的前倾角度及后移角度,使前牙内收时不至覆牙合加深及牙冠舌倾。
J钩牵引的力线方向包括向上压低及向后内收两个分力,通过两个分力的保持可以沿靠近前牙抗力中心的方向将上前牙压低,降低上颌牙槽突的高度,打开咬合,有效改善患者面型[4]。
本院对30例患者采用直弓丝技术结合J钩矫治,矫治前后X线投影指标改变明显,矫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改莲,艾莉. J钩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01):42-43.
[2]付昌平,马平生. J钩配合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J].中外医疗. 2008,27(24):55-56.
[3]李洪,卢忠林,黄娴君.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杂志.2009,2(07):418-420.
[4]李雁芳,牛云平.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