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价值的访谈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有价值的访谈实录
最有价值的访谈实录
作者:杨申凯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1年第1期
杨申凯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他的名著《意拳正轨》的《自序》里这样写道“……呜呼!利人
当徒,大道何倡,午夜深思,曷胜浩叹。
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
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己利人之训,
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
我们认为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杨云中与
蓝晟两位先生身上,由他俩整理出版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所载同样有
着经典不朽的价值。
过去,我们听不少老师讲过拳论,所看过的访谈录也不少,但是我们认为“讲记”是我们
目前看到的太极拳界甚至在武术界最好也是最有价值的访谈实录,书中的讲谈者是王氏水性太
极拳的创导者王壮弘先生,他是当代太极拳界的名家巨擎,我们相信:其言一出,必当反响于世,泽被后人。
一方面,我们认为本书的出版是明师高徒,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结果,整理者之一的杨
云中先生曾经从学于不少文武贤达,另一个整理者蓝晟先生,也是如此,如果他们没有高绝的
认识,没有深厚的功底,他们绝不会“每一次听课,都要录音录影,5年下来,也有数百盘光
蝶了”,也就没有这本“讲记”的整理出版了。
而我想王壮弘先
生讲谈时的心情与深度,也与
听讲者的水平与灵感悟性见识等大有关系,我自己也从明师采访与实录过拳论讲解,只有双方
讲得投机,问得高明,被问者才会饶有兴致,一发不可收拾,访谈的内容才会步步加高,步步
加深,以致于奇奥无止,这样的访谈实录才有价值。
另一方面,从现实来看,我们认为他们所作的访谈与所出的书的内容,可被定义为一项武
学文化的抢救工程。
的确,我们应该从“文化抢救”的角度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来理解他们
创立的“中华太极智慧学院”与出版《太极文化》刊物的意义。
能够留下大师对于学术与人生
所悟的第一手材料,能够传播大师的孤绝技艺,怎么说都算是做了一件公德无量的事情。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在历史上创下了极大的辉煌业绩与不少的奇迹,也
终将继续创立新的辉煌与奇迹。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逆流,致使其实战性被革了命,理论也变得反动与乏味。
从而使太极拳变得面目全非,太极拳变成了太极操,许多太极大师也
变成了“只说不练的假把势”,或是“只练不说的傻把势”。
真东西到处藏,假东西到处卖,
即使尚有真正的大师在,大多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且是三缄其口。
这情况正如一首诗里
所说的那样“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研读了“讲记”,观看了随书赠送的光碟以后,不禁大为感叹:神
州自有英豪在,不负长城千载情。
毕竟还是有人在继承着我国的国宝绝学,并且还以自己的灵
感悟性创新性地发展着国宝绝学。
王壮弘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武术家与金石书画碑刻鉴定家,王先生以他的多栖、多专业、博学多
能的人才类型,为我们的武术界人士树立了一个典范。
“能说能练真把势”,中国武术的极致就是成为一个武者不带兵刃气的传世宗师。
但是,宗师
往往是不世出的,只有才高八斗,气质高雅,骨骼清奇的人方可为之。
我们说眼下的武术界极
少大宗师,正是因为武术界缺少综合素质高的博雅之士的缘故。
那些自称者因为言过其实而只
是枉然。
大家都知道,品位与意境是中国文化(包括武学文化)的灵魂,他们都是先技艺而存
在的,而不是相反。
这也是我们一直很重视“必先致学问而后晓武技”,也是我们一直很看重
文人武术家的原因。
比如,我们之所以拜魏坚毅先生、陈守孚先生为9币,都是因为他们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