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豆杉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红豆杉育苗及人工造林技术
张章盈
(福建省周宁县林业局李墩林业站,福建周宁355400)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在福建省周宁县长期从事南方红豆杉人工造林实践,从林地准备、苗木选择、人工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意义的人工造林技术,对南方红豆杉大面积人工造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育苗;人工造林;周宁县
中图分类号:S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18-0007-02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为国家一级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包括宁德市所辖的九个
县(市、区)均有野生种群分布。

由于该树种集材用、药用和园林
绿化为一体,尤其是其优质木材深受广大林农喜爱,因而遭受人
们过度利用,目前宁德市仅有少量天然分布。

近年来随着繁殖技
术得到突破,使得人工栽培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宁德市周宁县
亦不例外。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本人总结多年来从事
南方红豆杉人工育苗、造林等实践,以期为大面积推广人工培育
南方红豆杉提供参考。

周宁县地处北纬26°44′~27°10′,东经118°41′~119°13′,属亚
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平均气温15.5℃,最热(7月)平均气温23.8℃,最冷(1月)平均气
温6.5℃,最低温-8.2℃,最高温34.5℃;年平均日照时数1395.9h;
年均降水量2069.5mm,5—6月为梅雨季节,雨量占全年的29.6%,7—9月为雷阵雨季节,雨量占34.8%,秋冬季雨量较少,占17.6%;无霜期239d,相对温度80%。

试验地海拔680~740m,
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水肥条件较好。

1实生苗造林技术
1.1林地准备
1.1.1造林地选择
南方红豆杉造林地选择与杉木造林地有相同之处,对立地条
件要求较高,一般选择阴坡或半阴坡、立地质量等级为Ⅰ~Ⅱ类
地、坡位为中下部和山坳部的土层深厚的林地。

1.1.2整地挖穴
南方红豆杉林地一般在秋、冬季做好林地清理和整地挖穴。

林地清理采用块状清理,即沿着等高线劈除1m宽度的杂草、藤
蔓和灌木,茬高10cm以内,劈杂时保留珍稀树种,清理物平铺林
地不架空;实行挖明穴,穴规格为为60cm×40cm×40cm,并清理穴
内树根、杂草、石块。

1.2苗木准备
南方红豆杉造林苗木以二年生实生苗为主,苗高60cm以
上,地径0.5cm以上。

苗木顶芽饱满、生长健壮、色泽正常、根系完
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苗木应随起随造,并修剪过长根和损伤根,每30株为一小捆,拌好黄泥浆,带浆出圃。

经试验,蘸黄泥浆造林,成活率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而不蘸黄泥浆造林,成活率只有30%左右。

1.3植苗造林
1.3.1造林时间
以立春前为佳,最好选择在大寒至立春。

春前造林和春后造林效果差异明显。

调查数据表明,立春前栽植的苗木抽稍明显大于立春后,其中2014年度相差8cm,2016年度相差10cm,见表1。

造林应选择透雨后的阴天或阴雨天,且造林后持续阴雨天气为最佳。

若遇到持续干旱,则等雨后土地湿润方能造林,否则,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

1.3.2造林技术
南方红豆杉山地植苗造林,整地挖穴规格为50cm×40cm×30cm,栽植前在穴底先回一层表土,并拣净杂物。

栽植时苗木放置穴中央,疏展根系不窝根,栽直并分层打紧,最后在穴面覆盖一层松土,高度以略低于地面为最佳。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做到随起苗随造林,务必根据施工劳力数量调度苗木,杜绝苗木过多而积压过夜。

1.3.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依立地质量、经营水平、经营目标和地形地势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立地质量好、集约化程度高、培育大径材的洼地和中下坡位的林地,造林密度掌握在1334株/公顷左右,对于立地质量好、经营水平一般、培育中径材的其他林地,造林密度掌握在2000株/公顷左右。

1.4幼树抚育
幼树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营林措施。

由于南方红豆杉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疏松的土壤和充分的养分,一般造林后必须持续跟进幼树或幼林抚育。

第1年:在初秋沿着1m 造林年度
造林时间
冬至~小寒立春后2014年度平均苗高75cm平均苗高67cm
2016年度平均苗高66cm平均苗高56cm
表1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时间抽高调查
注:造林苗木高60cm,地径0.6cm,每块试验地调查500株。

宽度水平带劈除草灌藤,保留有望成才的珍贵阔叶树15株左右,接着在雨后进行扩穴锄草,范围以0.7m为宜,最后在幼树的上方10~15cm处开环形沟施放复合肥50克/株,并覆土压实。

第2—4年,每年安排2次抚育,第一次在2月下旬幼树萌动抽梢时进行,沿用上一年的抚育措施开展抚育,所不同的是施肥量逐年增加到250克/株;第二次抚育在初秋进行,继续沿着水平带劈除草灌藤,此时带宽应扩大到1.4m,使杂草无法抑制幼树生长。

第5年及以后,幼树高径生长速度加快,尤其是冠幅扩展更加迅速,逐步达到陏闭状态,每年应开展2次的全面劈除林地上的杂草灌木,保证幼林生长空间。

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幼林抚育套种黄豆等经济作物,起到以耕代抚、互利共生,从而促进树木的生长。

2容器苗造林技术
2.1容器育苗
2.1.1容器选择
选择美织袋作为育苗容器,一方面有利于环保,另一方面无纺布容器袋可降解,造林不用撕袋,既节约劳力,又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容器口径规格为10cm。

2.1.2作垅搭棚
对圃地土壤翻耙后,开沟作垅并整平压实,垅高20cm左右,以利于排水和养护作业,接着采用毛竹杆搭架作棚,大棚高2.0m,最后覆盖遮阳网以备育苗。

2.1.3基质配方
基质采用85%黄泥土+15%火烧土,再加1.5kg过磷酸钙+ 0.5kg复合肥,充分混合拌匀。

拌匀后装入容器袋,整齐摆放在育苗垅上。

2.1.4种子准备
种子采收经去掉果皮果肉,放置阴凉处晾干后,与干净的经过筛的河沙拌匀,河沙和种子比例为97:3。

在拌匀过程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然后贮藏于泥土做地面的室内,待三个月后开始每个月定期过筛一次。

过筛的作用是摩擦种子蜡质层,缩短休眠期,并去掉霉变的种子。

经过7~8次的过筛,种子表面的蜡质层越来越薄,并开始吸水露白。

2.1.5播种育苗
育苗采用点播育苗,即使用直径略大于种子的竹签在装满基质的容器中央插一个小孔,深度约1.5cm,然后播入一粒种子并覆土,略压实即可。

2.1.6田间管理
种子播种后,要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如遇连续多日无雨天气,应用喷雾器喷湿土壤表面,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

待苗木出土比例达2/3左右,薄施人粪尿,清水与人粪尿的比例为100:5,以后每隔10d左右继续喷施人粪尿,浓度逐渐加大。

当苗木全部出土且子叶全部展开后,开始改施氮肥,浓度从小到大,7月以后,放入的肥料以过磷酸钙为主。

育苗期间,应及时清除圃地杂草,保持土壤水分供给。

到了10月初,揭开棚上的遮阳网,以达到炼苗目的。

2.2容器苗造林技术
苗木起运时要用竹筐装运到造林地,避免损坏苗木或营养土,栽植时将营养袋苗放入栽植穴中,然后覆土踩紧。

造林在“立春”季节之前进行,且选择透雨后的阴天或阴雨天开展施工作业,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每株施放100g过磷酸钙做基肥,以促进幼树生长,促进幼林提早郁闭。

3绿化大苗培育及营造技术要点
3.1绿化大苗培育
密度控制:培育苗高0.8~1.0m大苗,一般苗木密度控制在7200株/公顷以下;培育苗高4~5m大苗,一般苗木密度控制在3600株/公顷以下,苗木高度越高密度则要适当向下调整。

一般每隔1—2年移植一次,且移植后的密度比移植前稀疏。

根系控制:培育大苗一般要做断根处理,第一年在根部的东西方向断根,第二年在根部的南北方向断根,这样有利于将来出圃时有较完整的根系,提高成活率。

经试验,大苗做断根处理后不定根数量能增加3~5倍。

施肥控制:大苗培育应尽量施农家肥,除农家肥外也可施复合肥,用量一般为180kg/hm2;每年施肥为2次,春、秋各一次。

抚育管理: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且每年冬季进行一次修枝,主要是剪掉过长枝、病虫枝、基部萌发枝。

病虫害防治:南方红豆杉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年夏季喷800倍液甲基托布津,一年2个流程,每个流程21d施药3次,可有效防治蚜虫、叶螨等害虫。

3.2四旁造林技术
3.2.1苗木要求
用于四旁造林的红豆杉一般采用苗高2.5~3m,胸径5cm以上的大苗。

起苗要带土球,土球直径大于50cm,土球厚度大于35cm。

土球外用草绳包扎,随起随种,天气选择阴天、雨天为宜。

3.2.2挖穴要求
穴挖好后,用木棍把穴周围打实,苗放入穴内,塞紧空隙,穴面用松泥土覆盖,厚度8~10cm。

造林后,用三根支架支撑,防止风刮,最后浇透定根水。

3.2.3管理要求
造林后如遇连续晴天,每隔3—5d应浇一次透水。

从第二年开始,连续3—5年在春季施一次追肥,肥料以尿素和复合肥为主,尿素和复合肥比例为2:8,每株施肥量100g。

进入第三年要适当进行整形修剪,以促进生长和培养完美树形。

4结语
南方红豆杉作为珍稀保护植物,是福建省列入第一批珍贵用材树种名录重点开发的树种。

笔者近20年来对该树种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苗木培育、国土绿化和战略储备林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种苗是基础,造林是关键。

为此,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培育良种壮苗,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扎实推进南方红豆杉资源培育,以达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
收稿日期:2020-08-17
作者简介:张章盈(1962-),男,汉族,福建周宁人,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