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选文中的“自然美”
浅谈中学语文选文中的“自然美”
![浅谈中学语文选文中的“自然美”](https://img.taocdn.com/s3/m/7b18e47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b.png)
创新教育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自然真是千姿百态,色彩纷呈!从喷薄而出的红日到清辉朗照的明月,从鱼跃鸥飞的大海到牛羊肥壮的草原,从千里莺啼到万里雪飘,从泉水叮咚到大江东去……这一切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你若是读过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一定会记得这样一段话:“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悠雅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山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
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对这令人爱慕的自然之美,文学艺术家们往往用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并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摹写它,吟咏它,赞美它。
中学语文课本中多有这样的华章佳构。
如写山之美,有刘征《过万重山漫想》所写的“夹江两岸连绵起伏”,时而“像虎豹迎面而来”,时而“像仙女腾空而起”的三峡群山之美;有姚鼐《登泰山记》中所写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泰山之美;有李白《望天门山》所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天门山之美;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写的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之美;有苏轼《石钟山记》所写的水石相搏,“如乐作焉”的石钟山之美;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之美;还有老舍《济南的冬天》所写的“摇篮”一般、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所写的“眉黛”一般的无名小山之美;更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写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之美,《沁园春·雪》中所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群山与高原之美。
若是从这两首《沁园春》词联想开去,你还会发现作者所发表的50余首诗词中-竟有30余首提到了山,诸如《七律·长征》中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念奴娇·昆仑》中“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山,《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兽盘山,又如写海之美,曹操《观沧海》中写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b9ef53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d.png)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泰山奇观(《雨中登泰山》)。
可以说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先必须了解自然美的内涵及课文这个特定环境中自然美的本质,然后针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教育。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本质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
“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
”(注:蔡仪:《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
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
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
自然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决定自然美的本质的多元性。
关于自然美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笔者根据自然美在语文课文中的表现,认为至少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具有物理属性。
自然美与社会美不同,它是侧重于形式美的,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属性构成的自然美的形式,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
也可以说,课文中美的自然景物是对社会现实中具体的自然景物的描绘,离开了社会现实中自然物的物质特性本身,就无法描绘出自然美。
《自然美》教学的反思
![《自然美》教学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90a0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1.png)
《自然美》教学的反思1. 课程概述《自然美》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理解自然美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动植物美学等方面。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和理解自然美的概念和内涵;- 培养观察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反思4.1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上,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
课程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都有所涵盖。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的比例,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自然美的魅力。
4.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我尽量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被动,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3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我采用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
但这种评价方式可能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他们在课程中学到的其他技能和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4 教学反馈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但仍有部分学生反馈意见不及时,建议建立更加畅通的反馈渠道,如线上问卷、教学论坛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5. 总结通过本次《自然美》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写景描写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写景描写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046c0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f.png)
初中语文写景描写知识点汇总写景描写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通过文字描绘自然、人物、场景等来表达感知和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写景描写的关键时期,下面将就初中语文写景描写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描写的对象与场景的选择在写景描写中,首先需要确定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以及所选择的场景是什么。
对象可以是大自然的景物,也可以是人物、事物、事件等。
常见的场景选择有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河流、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景等等。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景,可以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和方法。
二、运用生动的形象化语言写景描写需要运用生动的形象化语言,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描写对象的色彩、形状、动态等。
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拟声、拟态等手法,以及形容词、动词等丰富的词语来表达感知和情感。
比如可以用“山明水秀”来形容美丽的山水风景,用“闪闪发光的湖面”来描绘湖光山色等。
三、运用细致的描写技巧细致地描写是写景描写的关键技巧之一,主要是通过细节的描述来增加描写的真实感和可感知性。
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地描写,如描述整体的构造、布局,再逐渐细化到细节的色彩、纹理、气味等方面。
同时,可以用对比、递进、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描写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运用适当的写作结构写景描写可以采用不同的写作结构,如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事件结构等。
空间结构主要是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大到小进行描写;时间结构主要是通过时间的流转来描写对象的变化和情感的变迁;事件结构则是通过事件的发生和展开来表达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根据描写的需要和目的,可以选择适当的结构来写作。
五、运用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写景描写中,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法和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准确和美观。
正确的语法使用可以使句子通顺、表达明确,而修辞手法则可以使描写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可以使用修辞手法中的排比、对比、夸张等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六、注重感知和情感的表达写景描写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感知和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6e686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0.png)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C.1740年 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详细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芒的神秘的夜所冲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间隔D.美在形式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表达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 D.性的选择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17ffcc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0.png)
自然与美丽的关系自然与美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自然的美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纯粹的美,它源远流长,悠远而魅力非凡。
自然与美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之美,并试图在艺术和生活中加以再现的那一刻。
自然不仅是美的创造者,更是美的灵感来源,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文学,自然都为人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自然美的体现自然美的体现不仅限于山川湖海的自然景观,也包括植物、动物、天空、星辰等自然元素。
在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奇妙造化,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湖光山色,每一处风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即便是微小的昆虫、一株碧草,也蕴含着自然之美,而这些美丽的元素构成了我们周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
自然与健康之美自然与健康之美密不可分。
身处自然环境中,清新的空气、绚丽的阳光、青翠的植物,都是健康之美的体现。
大自然的美能净化空气、润泽肌肤、调整生理机能,进而带来身体健康和心灵愉悦。
户外运动、徒步旅行等自然活动也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让人焕发活力,焕发健康的美丽。
自然与心灵之美自然与心灵之美相互渗透。
在大自然中,人们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滋养和抚慰。
静静地聆听风的吟唱、观赏日出日落,置身于宁静的山林、湖畔,都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馨,让心灵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同时,自然的纯粹与深邃也激发着人们内心最深层的情感,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热爱自然的重要意义热爱自然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和自然生态的珍视之情。
热爱自然能够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的观念,更能够使人们抛弃浮躁的心态、摆脱生活中的压力。
在热爱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实现内心的安宁、放松心情、拓展心灵,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享受心灵的美好。
自然美的秘密自然之美的秘密在于它的纯粹和独特。
自然不需人工雕琢,它以最原始的状态展现出最美丽的风采。
自然美的秘密还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无论是季节更替、风云变幻,还是万物生长,都展现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和神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aea57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2.png)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一起看看吧!中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美学密切相关。
教师与学生除传授与被传授关系外,还有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即既有认识关系,还有审美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以美导真的过程。
从静态的教学内容看,不仅都是合乎科学的真知,而且也存在着许多美的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动态的教学活动看,以美去感染学生,按照美的法则去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智能,并且受到美感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近年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投身语文课堂美学教学实践,锐意改革,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
因此,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用美的信息去激发,用美的方式去引导,就可以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情思,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的美学表现方面,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以现行教材来说,文学作品占百分之八十,可以说古今中外名作荟萃。
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情感真切,形象生动,好像生活的百科全书。
从形式看,新颖活泼,小巧玲珑,应有尽有,真是一幅:“语言的图画”(高尔基语)。
从风格看,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形象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彩,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美的世界。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在是评议教师的天职。
一旦认识并履行这种职责,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弦,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有了保证。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f51225bd64783e09122b66.png)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因素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美育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语文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大意义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按照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这一规定,中学的美育目标是:初中阶段的美育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高中阶段美育目标是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和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法律的角度说明,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脱离美育。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为了让语文教学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与时俱进,《新大纲》也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1302210580216fc700afdd9.png)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荷塘月色》),雄奇峻拔、文物荟萃的泰山奇观(《雨中登泰山》)。
可以说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借助于课文中的自然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美,先必须了解自然美的内涵及课文这个特定环境中自然美的本质,然后针对它的内涵和本质进行教育。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本质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
“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
”(注:蔡仪:《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
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
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
自然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决定自然美的本质的多元性。
关于自然美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笔者根据自然美在语文课文中的表现,认为至少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具有物理属性。
自然美与社会美不同,它是侧重于形式美的,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属性构成的自然美的形式,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
也可以说,课文中美的自然景物是对社会现实中具体的自然景物的描绘,离开了社会现实中自然物的物质特性本身,就无法描绘出自然美。
《天山景物记》中天山地区的灵山秀水、奇葩异卉、珍离异兽,都是不依附人类而独立存在,具有自然的特性,没有这些特性,碧野就无法描绘出天山自然美的奇特。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f95dc52bed630b1c59eeb5b8.png)
育。 只有这样 , 才能使 学生 有亲临其境之感 。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 通过文章 中描写 自然 环 境 的 美 去 领 悟 其 中 的 理 性 内 容 。 二 、在朗读教学 中感受美 俗话说 :“ 读书百遍 ,其义 自见” 朗 。“ 读”是我国语 文教 学的一种传统方法 ,它具 有很 高 的语 言艺术 ,是一种声情 结合 的技 巧 。 学是语言 的艺术 , 文 但文 学作 品是形诸 文 学 的书 面 语 言 , 学 生 受语 言文 字 能 力限 当 制 时 ,对课 文艺术美 的感受要打 很大的折 扣,而教师通过朗读 ,可 以弥补这个缺陷。 富有魅 力的范读 , 着声情并 茂的节奏 、和 凭 谐婉 转 的韵 律 , 以 更 好 地再 现 作 品 的 神韵 可 美, 使课文内容在声韵美的感受中浸入作者 的心 田 ,既泛 起 学生 的求 知 欲 ,又激 起 学 生 的爱 国情 。如 :在 教 学 诗 文 时 ,可 以利 用它 的整齐 明快速快的特 点, 指导 学生读 出句子 的节奏 感, 学生得 到音乐美的享 受 ; 使 教学 散文 时,利用它畅达 、飘逸的情思 ,使学生 在朗读 中产 生一种心旷神怡 、 美不胜 收之感 受;教学记叙文 ,利用文章曲折、生动的情 节 和富有个性化 的语 言, 在有张 有弛 的朗读 中使课文 内容 形象地浮现在 学生面前 。 通过 朗读 , 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正确、句 逗分 明、语气连贯的语言习惯 , 而且在节奏 明快 、悦耳和谐的朗读声中 , 能使他们大脑 兴奋 、思维活跃 , 同时也引起心理上的快感 和美的联 想,从而 陶冶情操 。 三、在课文分析中鉴 赏美
浅谈语文学科中自然美的教学
![浅谈语文学科中自然美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b3db31dd36a32d73758119.png)
、
引导 学 生 想 象 。 欣 赏整 体 美
现实生活 中, 人们欣赏 自然景物 , 常常受 到时空 的限制及 自身因素的制约 ,难 以获得 自然景物的全 貌, 也就难以欣赏到 自然景物的整体美 。 在文学作 品 中, 作 家超越现实景物 , 经过巧妙构思 , 源于现实景 物 的 主 要 特 征 得 到 多方 面 、 多角度 、 多 层 次 的反 映 。 因此 , 欣赏者通过欣赏作品 , 能获得作品描绘 的自然 景物 的整体美 。 教学时 , 教师应充分发挥作 品的这一
一
如 茅盾 《 白直的枝 ” , “ 、 r 枝一律 向上 , 而且紧紧靠拢 ” , “ 虽 在北方风雪的压迫 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 的一种树” , 因而象征北方农 民,象征在 民族 解放斗争 中所不可 缺少 的朴质 、 坚强 、 力求 向上 的精神。 自然 景 物 与 生 活 的联 系 也 是 多方 面 的 ,因此 它 的象 征 意 义 具 有 多样 性 ,可 以引 导学 生 从 不 同 的角 度欣赏 自然美。象征美 的欣赏 , 离不开. 隋感的把握 . 因 而 ,教 师 应 引 导 学生 准 确 地 把 握作 品 中 自然 景 物 的情感表现 , 有效地体会象征美 。
二、 把 握 情 感 表现 。 欣 赏 象征 美
自然景物 以某种独特 的形式 ,同人们 的社会生 活发 生 某 种 联 系 ,于 是人 们 就 可 以从 自然 界 与 人 类 社会生活种种类似的地方 , 看生 活的形象 。 自然界 中
的某些景物 ,由于其外在特征与人的美好 品格或精 神相似 , 从而成了人们 的审美对象 , 具有象征美 。教 师在教学时 , 应利用这一特点 , 揭示象征意义 , 施 以 美的教育 。
美育在中学语文课中的体现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课中的体现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d94dad25fbfc77da269b18a.png)
凡属介绍知识 、 阐明事理的文章 , 不管是 自然科学还是社会
科学 , 都体现 了科学美 , 也就是体现 出 自然 的和谐美和真理的发
现美。如《 崇高的理想》 揭示 了实现共产主义才是崇高理想 , 凡是
动者》 里的老将军就保持了劳动者的本色 , 体现了劳动美 。斗争 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 能推动历史前进的才是伟 大的理想这样一 美包括阶段斗争和人们认识 自然 、 征服 自然 的斗 争 , 如《 记念刘 个道理。又如《 景泰蓝的制作》 揭示 了景泰蓝的科学的制作方法 , 和珍君》 《 长江三峡 》等 。课文 中还有体现人与人在相互 交往 中 相互尊重 、 关心和帮助的风 尚美 , 如《 最后 的常春藤 叶》 体现了舍
脱离人 民群众 的弱点 ,华老栓用革命 者的鲜血 为 自己的儿子治
《 景泰 蓝的制作 》 《 祝福》 等课 文 中的语言 准确 、 简洁、 严密, 是语
言美的最好 体现。 要挖掘教 材中的美 的因素 , 语 文教 师要有驾驭教材的素质 。
的 内在美 , 亲情 、 友情 、 爱情美是其 主要 内容 , 如《 我 的母 亲》 《 最 教师对教材驾驭的程度 ,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 , 首先教 师 后 的常 春藤叶》 《 亡人逸事 》 《 项脊 轩志》 《 罗密欧 与朱 丽 叶》 《 品 要深入钻研教材 , 深入研究学情。教师对教材 的掌握 , 不能仅仅 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只是着眼于弄懂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美育教材 ,它包括 了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 。语 文课本 本来就是
古今 中外 的诗歌 、 散文( 广义 ) 、 小说 、 戏剧 编辑而成 的, 而语 文课
主角 : 敲钟人 卡西 莫多和卫 队长菲 比思 。卡西莫多善 良, 但奇丑
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 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高中精选
![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 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高中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26d51c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1.png)
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高中欣赏自然美作文800字,大自然的美使人赏心悦目——题记清风,穿过花香,掠过竹林,踪影飘飘渺渺,岁月,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瞬即逝。
如果说自然是一幅画,那么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绘它随处可见的绚丽。
如果说自然是一首诗,那么再美的言语也无法说清它带给我的乐趣。
如果自然是一首歌,那么它将唤醒我心底沉积的幸福。
每当周末,我总爱到小树林里坐坐,那里可是这忙碌的社会中,难得的一片栖身地。
远看这片树林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把一切烦恼都阻挡在树林外,你可以在树林里想自己的事情,不再有人打搅,应和着小鸟轻快的叫声,轻轻吟唱。
春天的小树林是如此的美好,小草打了个呵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土里钻了出来,小花也不甘示弱地挺了挺腰身,更努力地吸收养分,为的是让春天更美丽,这树林里的生命好似在开运动会,小草追赶着绿,春水追赶这美妙的歌声。
原本光秃秃的树冠上,也长出了几个小嫩芽,它们好似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刚开始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等觉察风不再那么刺骨,阳光变得柔和了,才越发大胆些了,开始融入复苏的春季,它是那么满足,裹着甘甜露水和清晨的阳光,在树枝上摇曳。
我渐渐明白它们的美丽来自自然,然而自然也因为它们变得美丽了。
夏天阳光更充足了,把整个树林照得透亮,我刚一来,树叶老远就冲我招手,让我去看它那身碧绿的衣衫,它自豪地说:“看呀!这是夏姑娘给我量身订做的衣衫,多么绚烂呀!是呀!尤其是阳光照在上面,又好似蒙上了一层金纱,又好似镶上了一圈金子,和那绿衣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既高贵又不俗气的风景线。
一旁的太阳花也向我打招呼,炽热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没使她偃旗息鼓反而让她开得越茂盛。
她的热情融入了阳光,融入了自然,使这个骄阳似火的季节,增添了几分阳刚之美。
秋天来了,落叶飘了下来,好一番秋风送爽的气势。
树叶也抹上了一层由绿变黄的美,整个树叶变成了金海,微风一吹便“哗啦啦〞地响,时不时地还飞落下几个可爱的“小天使〞,它们在向你传递着祝福,传递着不言而喻的笑,传递着金秋的回忆。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https://img.taocdn.com/s3/m/82a5e4f96bd97f192379e98a.png)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欣赏到“美”的鲜花。
如果我們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在文学领域,人们往往偏好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
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
自然美在课本中是随处可见的。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的“过”字,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到朋友村庄去做客的一首诗。
这首五言律诗用了省净的语言,平平静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普通的题材,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兴奋的词语,已经到了自然“看不见诗”的程度了。
那么,这首五言律诗中的佳作,其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诗的头两句“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用鸡黍办了酒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这个开头似乎就像日记上的开头,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环抱在村子的四周,而青山斜在远处的城郭之外。
“合”、“斜”两字极为传神,但又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
这个村庄坐落平野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恬淡幽静。
正因“故人庄”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宾主临窗举杯,畅快痛饮。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酒席,举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
一个农家小院,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构成了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遭遇到的挫折与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忧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的对酒,从他与朋友的交谈,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情绪开朗多了。
农家自然环境的美,在这里显示出了极大的征服力。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透露了作者想要重来的心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https://img.taocdn.com/s3/m/d83d9a0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4.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摘要:语文教学是美的展现,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
现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各种体裁的展现的名篇精粹,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他们表现了生活中的美,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传递着人类所共有的美的精神与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言美自然美形象美科学美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者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给予学生美的教育。
”就语文教育而言,便是将德育、智育、美育紧密地融为一体。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而审美教育则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生活中美的事物无处不在,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要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步入美的世界,享受美,获得美,从而创造美!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语文课文中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因此,领悟绚烂多彩的语言美是实施语言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作品中美的语言能让人精神愉悦。
比如同是写“莲”,就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乡情和爱情;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还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阜晓风残月”的柔情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美等等。
可见,大量美文中都蕴蓄了审美信息,使学生学会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二、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中学语文课文中大量的如诗如画的自然山水,表现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沁园春•长沙》;参天耸立的白杨(《白杨礼赞》);亭亭玉立的荷叶(《爱莲说》)。
浅谈自然审美
![浅谈自然审美](https://img.taocdn.com/s3/m/749037416bec0975f565e2a2.png)
浅谈自然审美自然审美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愉悦身心。
进行自然审美可从把握最佳审美时机、选择最佳审美位置、充分发挥审美想象、联系文化历史审美等几方面入手。
标签:浅谈;自然美;审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
”的确,自然界是一个千姿百态的美的世界。
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清风明月都会给人们带来愉悦与满足,令人心旷神怡。
在我国,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现代社会而言,自然审美的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精神生活,愉悦人的身心等多方面的审美教育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
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去充分享用这丰盛的美的精神大餐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对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般说来,进行自然审美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最佳审美时机自然美有变易性特点,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不同自然景观的美,在不同季节,不同时令,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有的随季节变换而呈现出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有的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很多景观都有自己的最佳观赏期,明代袁宏道讲述赏花经验说:“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
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
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月,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
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石边。
若不论风日,不择佳地,神气散缓,了不相属,此与妓舍酒馆中花何异哉?”因此,必须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把握最佳审美时机。
观赏“黄山云海”选择合适的季节,把握好时机,可观赏到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
大理的“蝴蝶会”,每年农历4月15日前后,正是蝴蝶泉边合欢树开花释放花蜜的季节,也是各种蝴蝶交配繁殖后代的时间,它们从各处飞来采蜜、交配,呈现出这种蝴蝶会的奇观,人们又赋予她美丽的传说故事。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d3abdcefc4ffe473268ab27.png)
如何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陕西省大荔县石槽中学石槽初中王宁大千世界绚丽多姿,自然之美无处不在。
波澜壮阔的大海,白云飘飞的蓝天,云雾缭绕的山峰,牛羊成群的草原是自然之美;喷薄欲出的红日,一泻万里的江水,变幻莫测的山市,美轮美奂的极光是自然之美;和风吹送,山花烂漫,百草丰茂,花果飘香,莺歌燕舞亦是自然之美……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情讴歌、倾情赞美。
自然美是永恒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它既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题材。
中学语文教材中对自然美的描绘可谓比比皆是。
如《春》之灿烂,《济南的冬天》之秀丽,《海滨仲夏夜》之幽美,《三峡》之壮美,又如《落日的幻觉》中落日景观之奇妙,《湖心亭看雪》中西湖雪景之素雅,《望岳》中泰山之巍峨,《观潮》中钱塘江潮之壮观,《答谢中书书》中祖国山川之壮丽……等等。
无论长者还是顽童,无论学者还是村妇,无论洋人还是国人几乎每个人都迷恋于大自然的绰约风姿。
请看中学生作文中对秋天的描写:“秋天悄悄地走来,她给山林带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飘悠悠从上面飞下无数只黄蝴蝶,……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遮盖了半个天际,和霞光连在一起,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连成一片,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精彩的描绘啊……然而有的学生对身边俯拾皆是的自然美,对教材中精选的名人大家笔下描绘的自然美,对文学作品中涉及的自然之美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不理解不领会亦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学习欣赏了。
此种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呢?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生活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你只有置身其间才能感受它的美妙,它的精彩。
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身火热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精彩与美好,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快感。
再说,人生活于大自然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如果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自然就会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心怀感激。
如梦如歌如诗如画--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美
![如梦如歌如诗如画--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acf4c81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c.png)
如梦如歌如诗如画--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美
张琪
【期刊名称】《海峡科学》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 车尔尼雪夫期基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语文科是一门集文学、艺术、历史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选文是各类文体精品,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处处闪耀着美的光辉:那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语言美,游记的自然美,小说戏剧的形象美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使者,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品味、欣赏语文教材中浓郁的美学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张琪
【作者单位】仙游华侨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J], 李东方
2.语文如歌——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艺术 [J], 曹慧巧
3.寻找语文美点培养审美观念——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J], 王金芳
4.美丽乡村之广东省佛山市逢简村——南国水乡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J], 张玉荣
5.塑造美的灵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 [J], 黄德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美与人格
![审美与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254e8f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5.png)
审美与人格发布时间:2021-02-19T09:18:27.03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作者:郭娟[导读]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的教育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格教育,从而发挥出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特点。
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教学中的人格指向以及审美塑造进行分析,促进二者的融合,使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能够上升。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郭娟 063000摘要: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最终的教育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格教育,从而发挥出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特点。
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析,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教学中的人格指向以及审美塑造进行分析,促进二者的融合,使中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能够上升。
关键词:审美与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双重指向前言:中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人格塑造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最终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性格。
本文通过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双重指向,对于审美与人格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希望能够帮助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朝着更加创新,具有审美与人格的培养力度发展。
一、品味教材,挖掘课文中的美感,提高学生美的享受(一)寻找自然美在中学语文的教材课文当中,蕴含着很多的自然美。
自然美的含义是指自然事物以及人们想象中的美的存在。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对于课文内容的运用,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美的存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作者对于春天的自然美景进行了丰富的描写,通过文字的表达,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春天到处一副春机盎然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选文中的“自然美”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旨在激发学生感受美的情趣,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美的素质,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
关键词:披文入情拥抱自然升华生命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大自然真是千姿百态,色彩纷呈!从喷薄而出的红日到清辉朗照的明月,从鱼跃鸥飞的大海到牛羊肥壮的草原,从千里莺啼到万里雪飘,从泉水叮咚到大江东去……这一切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你若是读过方志敏的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一定会记得这样一段话:“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悠雅的雁荡,与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山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
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
对这令人爱慕的自然之美,文学艺术家们往往用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并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摹写它,吟咏它,赞美它。
中学语文课本中多有这样的华章佳构。
如写山之美,有刘征《过万重山漫想》所写的“夹江两岸连绵起伏”,时而“像虎豹迎面而来”,时而“像仙女腾空而起”的三峡群山之美;有姚鼐《登泰山记》中所写的“苍山
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的泰山之美;有李白《望天门山》所写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天门山之美;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写的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之美;有苏轼《石钟山记》所写的水石相搏,“如乐作焉”的石钟山之美;有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写的“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之美;还有老舍《济南的冬天》所写的“摇篮”一般、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所写的“眉黛”一般的无名小山之美;更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写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之美,《沁园春·雪》中所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群山与高原之美。
若是从这两首《沁园春》词联想开去,你还会发现作者所发表的50余首诗词中-竟有30余首提到了山,诸如《七律·长征》中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念奴娇·昆仑》中“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山,《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中“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六兽盘山,又如写海之美,曹操《观沧海》中写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沧海气势、力量之美;峻青《海滨仲夏夜》绘出一幅幅流动而变化着的大海画面的色彩之美;鲁彦的《听潮》真切摹状出海潮的“伟大的乐章”的音乐之美……
此外,写江流之美、湖泊之美、瀑布之美、树木花草虫鱼鸟兽之美的篇什,所在多有,就不一一列举了。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当代美学家朱光潜说:“我们在欣赏一片山水而觉其美时,就已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山水里去,就已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
所以有人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谈美书简》)文学作品中,美的景物激起作者情思的涌动,涌动的情思又赋予景物更多主观的色彩,情与景会,景与情融,此时传达给读者的,不只是一种美的图象,更有无穷的美的意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无论写北国还是咏江南,优秀作品无不浸润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愫。
姚鼐的《登泰山记》乍看只写登山,但我们读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其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时,难道不可以想见作者那一步一咬牙地奋力攀爬的身影,领略那“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以“如海”状苍山,显示长征前途的波澜壮阔和红军进军的声势浩大;以“如血”写残阳,象征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和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壮烈。
“如海”之山,“如血”之日,从中自可想见作者广阔的胸怀和血战到底的气概。
至于曹操的《观沧海》,写作者北征乌桓途经渤海边时,登临碣石,眺望大海,从而生出许多感慨;或者可以这样说,这位英雄人物在半生复杂的政治、军事生活中,心里早就有许许多多感慨,只在面对壮阔的大海时,才找到了它现实的对应物,从而以大海的形象为依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
古往今来,人们从大自然的美中得到了多少享受和启迪,获取了多少力量和慰藉!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他常带着弟子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性情、增加感受、开阔胸怀、寄托理想。
司马迁横遭冤狱,
竟不屈不挠坚持《史记》的写作;李白书剑飘零,却自有铮铮傲骨,写下“光焰万丈长”的不朽诗篇,这同他们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苏辙19岁即“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养其文章“浩然之气”,成为唐宋八大散文名家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类的解放事业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但他们同样热爱和陶醉于大自然的美。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这样,故园的稻菽,异国的樱花,雨中的岚山,风雪的太行,苍茫的大江,绚丽的彩虹……都曾使他们倍添革命的豪情。
关于自然之美,当代著名画家、曾十上黄山游览作画的刘海粟有着深切的体会。
他说:“黄山的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仅提供你无限美景,而且触发你的诗思,或使你心旷神怡,或使你对坐忘饥,以致阔别数十年后仍能保持极深印象,一朝念及,回忆便如飞流倾泻,纵然白发垂耳,心情也贴近生命的春天!”你看,自然美在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方面有着多大的潜力!是的,只要我们热爱大自然,用全部身心拥抱大自然,就能随时随地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从中体味生活的情趣,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