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不等式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不等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不等式。
2.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掌握基本的不等式求解方法。
3. 通过不等式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读写方法。
难点: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包含不等式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不等式求解的过程。
2. 实物或图片: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等关系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提
问引发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思考,例如:“你们觉得这个形状是什
么样的?”、“这两个物体的重量是否一样?怎么知道?”等。
2. 概念解释(10分钟):
通过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出示不等式符号“>”和“<”,解释其含义:大于和小于。
并例举几个例子进行解释,比如:“3 > 2”表示3大于2,“5 < 8”表示5小于8。
3. 不等式读写方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子并总结,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读写方法,例如:“a > b”读作“a大于b”、“x < y”读作“x小于y”。
4. 不等式的比较(1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示例,让学生能够进行不等式的比较。
教师
出示几个形式不同的不等式,让学生比较大小,例如:“5 > 3”和“3 < 5”,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对称性。
5. 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2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例如:“2x + 3 < 7”,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不等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操作意义。
(3)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进行实践演练,巩固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6. 应用实践(20分钟):
(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建立不等式,并解决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概念、读写方
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给
予足够的练习机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学
内容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