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积累运用(共13题;共94分)
1.(2分)(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B .肄(yl)业冶(y6)游
C .镣铐枷锁
D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相勖(xu)皆詈(ydn)
蜷缩峰颠安之若素崇山峻岭
2.(2分)(2017高一下•泰安期中)下列各项中,没有两个错字的一项是()
A .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 .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 .地也,你不分好夕何谓地!
D .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3.(2分)(2017高一下•济南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整个赛季同时失去姚明和麦蒂这两位巨星的休斯顿火箭队,居然取得了42胜40负的战绩,主教练阿德尔变的执教能力让人侧目。

B.在影片《2012》中,地震、冰香、狂风接踵而至,火山爆发穿云裂石,这些灾难带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震撼。

C .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D.总理和网友的互动,是网络民主的体现,而且上行下效,互联网在各级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

4.(2分)(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B.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

C.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维持肠道健康,增进肠道端动,还能改正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A.蓊(wdng)郁弥(nl)望猗(yl)郁混(htin)沌
长。

D.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这意味着各国需要“求同存异”,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

5.(1分)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一段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①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

(据新华社报道)
②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6.(10分)(2020高二上•柯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用一句话归纳以上照片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2)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很少有笑容,而照片中的祥林嫂却满而春风地出现在鲁镇,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100 字,
7.(9分)(2017高一下•山东期中)阅读下而的文字,回答小题。

豌晋时期是地道的乱世,因此文人的普遍心理即是思治,这就促使魏晋名士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并开始追求新的思辨哲理。

在这种背景下,“文的觉醒”与“人的觉醒”时代到来,思想开放与自由论辩的风气成为当时文人名士的生活常态,而“魏晋风度”正是在这种氛闱中应运而生的。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这种文化,有何晏、王弼首发其端,他们酷爱庄老,而起清谈之风;发展至“竹林七贤” 时代,这一群体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和王戎等七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

然而,由于身处乱世,虽有济世报国之才,却没有值得辅佐的明主,只好用形骸放浪、不拘小节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不合事宜的言行来表达对朝政的不满。

魏晋名士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外化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不同常人的放旷、真率与智慧。

这种艺术的人生是自然的,是个人的真实处境与心境的流露。

正是由于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命悬一线,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深重的哀伤。

这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玄学是这个时期文人的思想灵魂与源泉。

他们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在空谈中探讨自然与人本体的关系,探求更本质的人生意义,将关注点从无能为力的政治转向了自身存在价值的讨论。

《周易》《老子》和《庄子》被奉为玄学经典。

玄学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中国的哲学文化领域带来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是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化表现。

魏晋名士以率性率真的人性来品味玄趣,由此生发出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这使他们开始转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探究,以空灵之心审视山水自然的大道之美。

正是这种超越形的束缚的情怀,使自然山水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灵性与无穷的玄趣。

另一方面,他们把在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的具体展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在那时具有广泛的时代意义,对后世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哲学和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士人通过自身在乱世中真实而坚定的实践,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感染力,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

- 方面,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文人清高的气质与清醒的思辨;另一方面,它为后世处于低谷困境的文人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与平静,并得以发展为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用以追求人本质的回归、精神的解放和个性价值的真第3页共14页
正体现。

(1)
下而对“貌晋风度”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名士用言行、诗文将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具体表现为放旷、真率与智慧。

B .以自由、理性、思辨的哲学思维,表现出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

C .超越形的束缚,品味玄趣,生发了一种由外知内、以形显神的美学观念。

D .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造就了文人自古至今清高的气质和清醒的思辨。

(2)
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
A .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 .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 .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 .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
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 .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 .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 .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晚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8.(20分)(2017高一下•柳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将军泪
张爱国
草原骑兵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又一次突袭边疆。

军情飞报到京城,皇上不再是往常那样惊慌失措•,而是会心一笑,继而拍案而起,命令飞虎军迎战。

草原骑兵长驱直入。

近百年来,每当他们遭遇饥荒,不,每当他们抢来的物资所剩无几时,他们的铁蹄就踏将过来。

最初,他们还会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后来,他们懒得找理由,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而不论怎样,每次不仅能掳去大批人、番、物,还能收到中原王朝可观的“息战金”。

可是这一次,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将终结在这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飞虎军手里。

交战伊始,他们满以为对手会像以前那样不堪一击,因此游戏一般,嬉笑着,冲杀着,抢夺着。

等他们发现了异常,迟了一一飞虎军以迅雷之势歼灭了入侵之敌,取得了近百年来中原王朝对草原劲敌的第一次胜利。

飞虎军大帐里,探马来报,敌军主帅恩鲁受伤,正带着残存的数百人马在几十里外休整,战斗力丧失殆尽。

将士们一听,纷纷请大将军下令,乘胜追击。

大将军不说话。

他在想数年前组建飞虎军的情景:那时候,这群人大多还是孩子,但凡是被选中的就立即无条件地被带进冰天雪地里,进行残酷的训练。

别说战死的,单是训练中累死、病死、冻死的,就不计其数。

大将军曾暗暗发誓,班师回朝后一定让每个人都封官进爵。

“大将军,乘胜追杀恩鲁,彻底歼敌,如此,他们至少三十年不敢南顾!”副将道。

大将军还是不说话。

他又在想他自己:出身贫苦,父亲早亡。

寡母带着他受尽了人间屈辱。

参军以来,经历了多少次残酷的战斗,多少次死里逃生,身上多少处伤口愈了又伤伤了又愈。

作为军人,杀敌报国是梦想,出将人相不也是梦想?
“大将军,恩鲁不火,不久又会集结人马南侵。

恩鲁一死,敌国定然瓦解,我边疆从此就高枕无忧啊!”大将军依然沉默。

他在想:现在,仅凭这一仗、这一功,全军上下,将士们达不到封官进爵的条件,自己也没有出将入相的资格。

一旦杀了恩鲁,敌国瓦解,则从此再也无仗可打,无功可立,飞虎军也没了存在的必要,所有的梦想更没了实现的可能。

“大将军,机不可失啊……”众将士齐声道。

“恩鲁狡诈,不可轻敌,不可盲目追击。

”大将军一咬牙,命令道,“飞虎军全线后撤五十里!快马报告皇上,说敌军又集结数万人马,准备与我军决战!”
不久,朝廷从全国各地紧急征集的新兵、筹措的粮草、打造的军械,千里驰援到飞虎军。

于是,飞虎军的捷报开始频频传到朝廷:飞虎军又打了胜仗,杀敌多少人,但恩鲁仍然在逃,仍然在纠集人马,伺机再战。

皇上又喜又忧,一而一次次嘉奖飞虎军,一面一次次将兵员、粮草、军械送往飞虎军。

三年后,大将军见一切都已成熟,一举全歼敌军,杀死恩鲁,继而敌国土崩瓦解。

大将军奉旨率领飞虎军,班师回朝。

京郊,蓝天白云,春风徐徐,空气中花草的气息沁人心脾.大将军端坐马上,身后是威武浩荡的大军。

前方,皇上率领满朝文武欢迎大军凯旋的锣鼓声已隐约可闻。

路边,野地里,一位老妇人,白发凌乱,衣衫褴褛,骑坐在田城上,艰难地挖着野菜。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裹着拖地的破旧大棉袄,呆立在老妇人身旁,有气无力地问:“奶奶,我爹什么时候回来?仗什么时候打完?”
“快了,快了……”老妇人气喘吁吁。

“你骗人,你老说快了快了,可……”小男孩呜呜地哭起来。

大将军下马,上前,拉过小男孩:“娃儿,想爹了?你爹在哪儿打仗?”
“飞虎军。

”老妇人看看大将军和他的队伍,轻叹一声,”三年前,老大老二被飞虎军征去,一个死于训练,一个死于战斗。

去年,老三又被征了,老三媳妇就疯了。

老头子上个月给飞虎军送粮,累死在路上。

现在,这一家就我和孙子,还有他的疯娘。


看着祖孙俩已显浮肿的脸,大将军强忍汨水:“老姐姐,仗打完了,你儿子就要回来了。


“谁说得准啊!三年前就说打完了,飞虎军要解散了,可是……”老妇人摇摇头,“唉!我老了,今儿明儿就死了也不足惜,可怜我这孙子……”
大将军忽然热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将军泪”为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将军的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情节安排上,依据“飞报军情一一将军迎战——皇上迎归一一途遇老妇”的发展顺序构思情节,“皇上迎归”是情节的高潮。

C.小说在塑造将军形象时,多次运用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示了将军的梦想:杀敌报国,出将人相。

D.小说结尾未写将军立功受勋,却以将军热泪纵横戛然而止。

“热泪纵横”寄寓了将军对老妇人一家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内心深深的悔恨。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小说中的将军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9.(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母,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
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日:“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爽王,顷裂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片不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夫”是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B . “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

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B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 .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②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10.(10分)(2019高二下•徐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而小题。

补唐书骆侍御传
(明)胡应麟
骆宾王,越东阳郡人也。

父为博昌令。

宾王生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曰"白毛浮深水, 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神童。

比长,天才逸发,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擅一时,号“垂拱四杰”云。

先是,唐起梁陈衰运后诗文纤弱委靡,体日益下。

宾王首与勃等一振之,虽未能骤革六朝余习,而诗律精严,文辞雄放。

唐三百年风雅之盛,以四人者为之前导也。

永徽中,历官侍御史。

时高宗孱,不君,后矍擅国。

宾王喏唐运且密移,数上书言天下大计。

后矍怒,诬以法, 谪临海丞。

高宗崩。

后矍废中宗,改唐物。

宾王耻食周栗,即日弃官归。

会英公徐敬业起兵诛后矍,宾王仗策从之。

敬业雅慕宾王名,得之大悦,引至戎幕中,羽书文告之属一切谄焉。

既而义师大集,将直指长安,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谕海内。

檄传,四方振动。

矍读之至“一杯六尺”语,凛然曰:“如此材而流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魏元忠纵火围逼敬业,军遂溃。

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

考功郎宋之间谪官岭表,宿寺中赋诗,得“鹫岭龙宫”之句,思不属,方苦吟,一老僧卧禅榻问故,遽续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大骇,质明趣访之,逝矣,识者云此骆宾王也。

始,宾王父早亡,奉母竭力。

至奋身为国,举宗百口,弃置若遗,其忠孝天性然也。

宾王既以起义亡,无敢裒其制作者。

中宗复辟,累诏访求,鲁国都云卿始集传之。

当孽盟革运滔天,盖开辟未闻之变。

一时唐之臣子,宋璟、姚崇、娄师德辈,俯首北面,蒲伏讲裾。

独宾王仗义执言,大声其恶。

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

於戏,宾王不死矣。

顾《新唐书•文苑》阔略未详,而刘响《旧唐》论述尤谬,因稍据《临海丞集》掇其忠孝大都,暨野乘稗官之足征信者,为《骆侍御补传》以传。

(选自《少室山房集》,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以藻绘擅一时擅:享誉
B .宾王仗策从之策:书册
C .宾王援笔慷慨为檄文以谕海内谕:告诉
D .因稍据《临海丞集》掇其忠孝大都掇:选取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骆宾王上书谈论国家大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贬为临海县丞,当天就弃官而去,不与武则天合流。

B .骆宾王的檄文不仅令全国上下振奋,就连武则天读了后也为没有得到骆宾王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C .骆宾王既是忠臣,为国不畏强暴,也是孝子,任博昌令的父亲早逝,骆宾王就尽心尽力孝敬母亲。

D .骆宾王的事迹虽然史书有所记载,但要么过简,要么有讹错,因此作者写了《骆侍御补传》传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党与悉禽,独宾王变姓名逸去,削发为浮屠,居天竺灵隐间十余载。

②自宾王举事,历宋迄今八百余载,而公论始定于一,殆若有天意存焉。

(4)本文记述了骆宾王诗文写作方面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11.(10分)(2017高一上•思南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噪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 .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 .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脂,气势雄阔而豪迈。

D .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2)开头前三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在、地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12.(5分)(2019 •浙江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洪则有岸,。

总角之宴,。

(《诗经》)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王勃《滕王阁序》)
(4)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0(白居易《琵琶行》)
(5)曾是寂寥金烬暗,° ,何处西南任好风。

(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
13.(5分)(2020高二上•怀远期末)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底气,就是做人的信心:底气,就是内在的力量;底气,就是生活的勇气;底气,就是不忧、不惑和不惧:底气,就是理想信念、开拓进取和坚定不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少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13题;共94分)
1-1, D
2-1, D
3-1.。

4-1、D
5-1、上面这条消息实在是让人不快信下面的这条消息知让人喜悦这条瓶©也与外国人有关第据《城市晚报》报道,
6-1、自迅宅下人物阿Q、祥林嫂在告镇吸引众多游客。

笆迅笔下的祥林嫂生活中仝去革命后,那时的中国是封建落后的,祥林嫂再次守寝后,儿子又被狼叼走,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6-2、羞辱,因此,很少有笑容,而照片中的祥林嫂生活在新时代,衣食无忧,受人关怀,因此满面看风
7-1, 0
7-2. 0
7-3、。

8-1、B
从视此触觉、嗅觉多角度生动形象地雌了将军凯旋时的自然环埴.渲染了立庆的氛围,烘托了栉豆胜利归来时的喜悦心
8一2、情,与后文老妇人领孙子哭诉的氛圉形成对比,
8.3、①出身费苦,受尽屈瓯②<钻^敢•苦于帚国③贪图功名,不限百姓. ④良知未混,心生愧次
9-1. C
92 D
9-3.
①齐国与塞国联合抗泰,泰惠王以为这是忧生,便派张仪假装离开泰国,全若丰厚的礼物送绐整国作为信物,表示建磨侍奉造 9-4、王*②避越国,赵国襁胸坳.又回到妻国,雕死在奏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国 10-1、 B 10-2、 A
①参与的人全部被握住,只有替女王改变姓名逃走.剃去头发做了僧人,在天竺山灵建寺居住十几年.©自从骆宾王(森与)
10一3、起义,经历宋朝到现在A 百多年,公众的评论才确定婉一,大慨像有上天的意旨存在吧.
10-4.应客赋语;革新诗风;书号双;逋佚诗句。

11-1. D
构上,为下边抒情做了叁,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丽.遥相呼应.
① 块”字在地写出了岳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成一样的壮丽美昂.
11-3、②"争"字让碧螺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场南道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雨海面.
【第1空】KS5脩泮
12-1、【第2空J 含笑星旻
【第1空】柳政长玉验雎系
12.2、【第2空】恨不情疏林挂住斜展
【第1空】余梁心于海魅
12-3、【第2空】岂乏明时
【第1空】似谎平生不得志
12-4.【第2空】说尽心中无限事
【第1空】断无消息石榴红
12-5、【第2空】斑卷只探垂杨岸
13-1
【举考例文】
底气
①&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T
勺英雄气慨,为至1司领了摩情拄调;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