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赢在“随文练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学子
2017.01XUEZI
阅读与写作赢在“随文练笔”
张 丽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最为重要的两项语文素质,落实这两方面的内容,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
在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正好是把阅读和写作融汇起来的桥梁。
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随机进行练笔。
由于内容熟悉,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且“心动”而致“笔动”,自然会下笔如流水。
但真正要让学生练有所获,并反过来助力阅读和写作,是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的。
一、从理解与巩固的角度入手开练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与文本对话,在读,在悟,而读后练笔,则能读中悟写,练笔助读,读写同步更能助力理解课文,并巩固自己的理解。
1.以课文中心为“引”,改写与扩写相融
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落实的写的训练包括改写、扩写和缩写。
而且这三个方面,任意一篇文章都可以进行。
古诗类的文章,可以进行改写。
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中心,而且对先前的理解也能进行进一步深化。
如改写《送元二使安西》,写成一篇“送别”的记叙文,根据前两句写出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从后两句展开叙事,表达送别的情感。
不少学生在改写的时候把握住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不拘泥于诗歌本身,又超越诗歌的内容,真切地把握了中心,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
2.以课文内容为“媒”,练写中深化感情
对于学生的作文来说,应该让他们写出“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
小学阶段的选文,大多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能激发起学生的某种情感,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
在此种情形下来练笔,真可谓水到渠成。
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在理解老人十几年来照料喂养海鸥,老人把海鸥当孩子,以及在老人去世后,海鸥围着遗像的情景,学生深受感动。
此时练笔,学生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二、从仿写与迁移的角度开练
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
可能有人会问,是先有阅读积累,还是先有外化表达?其实,二者不可能界限分明。
有的时候,积累促进表达,反过来,表达又能促进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专家归纳出了“九字真言”——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
这其中,就包括对理解的“迁移”。
教学中的随文练笔,便是“迁移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就能促使学生及时地把储备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并于表达中理解和积累。
1.仿写片段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能读到优美的片段,独特的片段,这些都值得学生模仿。
因此,模仿内容,模仿方法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第三自然段写了桂林山的奇、秀、险。
学完后,我问孩子们,你能模仿它的样子写一段话吗?同学们一听,面露为难的神色。
此时,我及时出示我在课前写的片段,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
学生听了,很受启发,于是,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
他们有的写的是妈妈煮的饭,有的写的是家乡的小河,有的写的是课间的情景。
2.仿写结构
很多时候,孩子们不知如何表达自己所掌握的材料。
这其实就是不知道如何构思,包括开头和结尾,以及如何安排文章的重点部分。
此时,如果再扶他们一下,他们定能渡过这个难关。
每一篇都是范文。
我们应抓住这些文章,引导他们仿写。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条理很清晰,很值得学生仿写。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之后再让他们依照这个结构写,便能掌握这种表达方法。
三、从拓展与想象中开练1.从结尾拓展
很多时候,文本在结尾处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妨以结尾为开头,将文本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
比如,《穷人》一文,结尾是“桑娜拉开了帐子”。
我们就可以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为题让学生写。
又如,《别饿坏了那匹马》,“我冲出院子”,会想些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学生对此进行拓展。
这类课文,都是学生拓展的题材。
阅读学生的一篇篇作文,你会被他们的想象力所折服。
2.情节扩展式
在文本学习时,我们会发现,往往一句,或几句简单的话里,暗藏大乾坤。
据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其写具体,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母鸡》一文中,前面部分写母鸡生了蛋,前院后院不停地叫。
此时,母鸡会想些什么呢?扩写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母鸡那行为,那神态进行拓展,从而把母鸡的另一面写细致,以衬托和理解后文母鸡为人“母”最伟大的一面。
随文练笔,短、平、快,不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对阅读和写作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