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训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吴有训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09期
吴有训,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县,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任该大学物理研究室助手和讲师。

与康普顿合作对康普顿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1924年与康普顿一起发表论文《钼的Ka射线被轻元素散射的波长》,
1926年秋回国,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長。

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77年逝世于北京。

吴有训于1897年 4月 26日出生在江西高安石溪村,7岁时他入家塾学习。

1912年这个农家子弟先到县城又到省城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1年考取官费留美资格,赴美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教授。

康普顿通过研究 X射线经过石墨等物质时发生散射后的光谱组成,提出了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即康普顿效应。

但康普顿只进行了石墨等少量实验,验证尚不够充分,对这一理论的普遍性缺乏可靠的说服力。

吴有训接受了验证康普顿效应的课题,夜以继日埋头于实验室里,进行艰苦的实验和严格的计算、分析、整理,终于获得了15种元素散射X线的光谱图。

他的实验不管是在精细度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无可挑剔,形成了对康普顿效应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引起科学界的关注。

康普顿效应很快为物理学家们所接受,1927年康普顿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

吴有训的工作也得到了物理学界的重视,他的名字随之而闻名中外。

1925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

取得博士学位后,康普顿盛情邀请他继续留在实验室工作,但他毅然决定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贡献力量。

1928年,吴有训被聘为清华物理系教授,先后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与清华结下了不
解之缘。

他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强调“本系自最浅至最深之课程,均注重于解决问题及实验工作,力矫现实高调及虚空之弊”。

虽然已是知名的科学家,但他亲自讲授《普通物理学》等基础课程。

在讲课中深入浅出,将最新研究成果引进课堂,激发学生们钻研探索的精神。

他还特别注重实验科学,在清华创建了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开展近代物理学实验研究的先驱。

他不辞辛劳,诲人不倦,亲自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制备实验装置,以严谨的作风培养出王淦昌、赵九章、余瑞璜、翁文波等许多优秀学生。

当时中国科研条件非常落后,但吴有训始终没有放弃对X射线的研究,1930年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严济慈盛赞他“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

德国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