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基本原理(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基本原理(一)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父母给孩子带来生命。

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有着割舍不了的血缘关系。

所有父母都对孩子寄予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不这仅仅是一个美好心愿,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自然的力量使然。

2、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爱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安全感。

爱是安全感、自信心的基础,是儿童探索世界的能量源泉。

唯有获得了足够的爱,孩子才能在情感的满足中奔放,将生命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心智的发展中(孙瑞雪《爱与自由》)。

3、父母的行为将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

孩子具有难以想象的学习能力。

他们从哪里学会认知世界,了解规则,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用什么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最重要的是从养育他们的人,父母、长辈等。

前面讲了三条,来说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
1、智力构建。

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看,人的智力构建主要是在5岁以前完成。

孩子们是如何从一无所知到理解人类的语言,情绪及世界万物?
2、认知世界。

学龄前儿童通过对世界的探索、感知来认识世界万物及一般发展规律。

他们是如何感知?如何把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从而探索出其中的内在联系?
3、能力发展。

在孩子的敏感期培养相应的能力对于未来一生有重大意义。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
的驱动,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的过程。

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释放出内在的新的生命力,进入下一个敏感期。

这一理论将帮助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

孙瑞雪《爱与自由》
大家不必能够回答所有问题,但是大家有时间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与自己孩子发展的关系,并主动去找到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通过这几点,我们会发现孩子的一些行为特征。

在此之前,我们会否定孩子,去阻止他们。

但是,今天以后,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

三、家庭教育的子女的终身影响
1、婴儿阶段:养育、启蒙、依恋
依恋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上。

依恋提供了一种家庭基地。

当儿童变得更加独立的时候,他们能够逐渐漫步在距离安全基地更远的地方。

母子之间的依恋质量对儿童以后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来说,在大一些的时候表现出更少的心理困难,更善于交往,具有情绪能力,更加积极。

成人的浪漫关系与在婴儿期所发展的依恋风格有关。

但这种影响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有证据表明,在婴儿期依恋关系受挫的孩子,也有在未来表现得很好的。

总结一下:依恋质量决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时间表和能量。

孩子是否有冲劲,有大的成就,敢于承担责任,均与此有一定关系。

2、幼儿阶段:性格养成、生存能力培养、基本行为准则
性格养成:父母在生活中对人处事的态度,以及面对问题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这种影响很难通过刻意的训练能够改变的。

生存能力培养:北师大以前有个外教丽达,她说:中国学生不具有青春期时的反抗精神,这些21岁的人非常想家,动辄就咯咯的傻笑,对未来似乎没有考虑,行为上又天真,很富于孩子气,他们所做的事
情,在美国只能引起初中生的好奇。

她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靠父母的支持,这导致了他们独立意识的丧失。

婴儿阶段,孩子的生存是依靠父母的无限关爱。

从孩子2岁以后,就有了背离父母依恋,走向独立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他们要自己去感知世界,了解世界,“掌控”世界,往往会受到成人“爱心”的阻挠,最终影响到孩子生活能力,乃至生存能力的养成。

基本行为准则:幼儿阶段,孩子无法了解我们成人世界规则的意义,所以,说教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他们将从有影响力的渠道,包括父母的言谈举止、电视、图书、故事等媒介获得这些知识。

如果整个环境对正确的准则有积极正面的,以能够让他们关注和理解的方式评价,则他们内心将逐渐构建这些准则。

大家可以通过婴幼儿的成长规律来反思自身的行动方式。

3、小学阶段:兴趣培养、习惯养成、拓展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在当前应试教育的状态下,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而保护孩子对于世界万物的兴趣是首要的。

有了兴趣。

才有机会去探索,才有机会去了解,才有机会去自发的学习。

父母往往在兴趣与学习两个方面难以取舍,缺少远见。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阅读的兴趣,而阅读的兴趣源自对于生活、自然、社会文化现状的未知。

习惯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习惯会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健康的体魄,拥有受人尊敬的表象;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情,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最终会影响到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自信心。

相关的拓展能力,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见闻,对于事物拥有独特的观点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些都是确保孩子超越他人所应该拥有的能力。

上面这些是有关小学阶段:兴趣培养、习惯养成、拓展能力的讲述
4.初中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过渡期)——,个人意识再次觉醒,背离父母和家庭的趋势显著呈现,是人生的一个“动乱”时代。

在中国,恰好这个时期是学业的关键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社会交往能力:青春期的孩子,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的需求。

他们对自身的评价依赖于朋友、同学、老师,而不在是家庭和父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价值观指导越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反抗可能越多。

他们需要否定既定的准则来证明自己的独立。

大家注意:社会交往能力缺失带来的挫折也是青春期困惑的一部分
对于内向的,长期受到父母负面评价的孩子来说,更需要认可!更需要父母的无条件的爱
学习兴趣培养: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广泛,他们也拥有一些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在生活中,对于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现象的兴趣得到引导,并有机会发表自己“幼稚”的看法,那么他们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对未来的学业影响巨大。

我们要坚信,孩子都很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所做出的不同的表现,仅仅是因为他们受到的认可程度以及自身的评价。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在乎学习成绩了。

其实,他们不愿意和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玩,就是想证明自己不在乎。

他们行为的表现就证明:他们在乎
学习方法探索:大多数初中学生还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中。

他们只能通过自身的不断验证,来寻找到真正适合的方法。

他人的指导,即便是经过认证,切实有效,也不一定会被他们采纳。

一个方面,源自学习动机问题,一个方面是源自自身习惯养成能力。

比如,错题本效果很好,帮助很大,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采纳。

还有就是学习英语单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5、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
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此才有机会来应对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变态的学业。

高中后期,学生已经基本度过青春期早期,原来的反叛精神已经
没有那么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得不到父母认可,与父母存在严重冲突,一直受到父母负面评价,以及在学业上、社会交往方面受到挫折,但是又无法找到情感释放的学生,反叛可能仍将继续,不过这时候已经不在是基于背离父母走向独立的反叛,更多的是对于自己评价太低,得不到尊重引发的内心冲突。

有很多曾经厌学的孩子,在高中阶段容易发生突变。

这源自一件事情的影响,一个人、一句话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从此与过去有一个决裂。

从这一点来看,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他们更容易受到一些积极的、颠覆性的影响,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积极的环境和突变的机会,是父母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

比如,一次挫折,一次救援活动,义务工作,一次访问,一个夏令营
这些都有机会促成这种转变。

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不仅仅对婴幼儿的心智成长有巨大作用,对于任何人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我们要创造这种机会和经历,千万不要阻止有安全前提的探索活动。

有一个爸爸偷偷带着8岁的儿子骑车旅行了1000公里,第二年从山东到青海。

现在这个孩子12岁就全额奖学金被美国的高中录取了。

当你走完这1000公里后,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6、成人后:职业、婚姻、人生指导
大家再来看田君
田君是我以前报社的一位同事和好友,田君当过兵,但没有上过大学。

1999年,他到我所在的报社求职。

报社说不招人,他说没关系,可以不要工资,写一篇稿子给一次稿费即可。

他很执着,报社头儿怎么推也推不掉,只能由他,他写的稿子多且好,很有说服力。

后来,通过正式招聘,他进入报社。

进入报社后,田君敢想敢干的特点充分发挥。

他经常主动请缨去做事,从采编向广告、经营方向发展,不断争取,不断取得成绩。


2007年,9年时间,他干了大量岗位,进行了很多开拓,从普通员工迅速升到报社副总,给报社赚了很多钱的同时,自己也赚了大钱。

2007年,因种种原因,他又果断离开报社,自己创业。

如今,取得了更大成就。

我们的父母会不会告诉孩子,你好笨,给你这么一点钱干嘛要做那么多事情呢?
继续田君的评价
田君成长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他从小就敢想敢做,甚至有些“胡作非为”(当然,基本的道德约束是有的,他家也是书香门第,其母对他要求较严),而我从小就在严格约束的环境下成长,听话顺从,认真学习,不敢越雷池。

可悲的是,我的成长环境也正是绝大部分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我的不足也正是多数中国人的不足。

没有进取精神,遇到事情就退缩埋怨。

埋怨大环境,埋怨运气不好,埋怨家庭环境不好,埋怨长相不佳……
这就是我们养出来的乖孩子……
毕业就失业,啃老一族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孩子……
田君是有职业规划的,他知道自己需要如何去实现
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指的是婴儿幼儿阶段的早期教育。

实际上,培养技能的早期教育不能叫教育,只能叫训练,这种行为虽然可以演变出很多具有表演性质的能力,但是并不容易形成一个人终身的学习能力和面对复杂世界挑战的能力。

在此之后,孩子将面临择业、择偶等诸多现实问题。

如果说,以前的问题有父母可以帮助他们,那么现在更多的将依赖于自身的决策能力。

我们认可有些错误的道路必须要孩子亲自去实践,但是做一件事情之前应该有一个行为指导,什么是可以做,什么不能做,都需要父母给予指导,让孩子尽早看清楚事情真相,减少时间浪费。

还有一个是婚姻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