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为什么呈上升趋势?只靠包衣能解决问题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恶苗病”为什么呈上升趋势?只靠包衣能解决问题吗?
近几年,水稻低温冷害、稻瘟病都没有大发生,相反,纹枯病和恶苗病发生却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近3年来,水稻恶苗病频发,已经上升为主要病害,必须引起重视。
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分析导致水稻恶苗病大发生的具体原因。
一、水稻种子带菌量过大
1、抗性差的水稻品种流入市场,增加恶苗病爆发风险水稻恶苗病属种传病害,水稻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很明显,这是不争的事实。
抗性强的品种,不进行药剂处理,恶苗病感病风险也不大,相反,抗性差的品种,药剂处理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隐患。
2、水稻繁种田管理不到位,种子带菌基数大同一品种,由于繁种条件不同,种子带菌基数也不相同。
因此,稻农在选购品种时,一定要把对恶苗病的抗性列入选择条件之一。
二、片面夸大种衣剂的预防效果
1、水稻种衣剂只能起辅助作用,不能作为防病主流水稻种子包衣剂,无论是对恶苗病,还是立枯病,绵腐病只能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不能以偏概全,认为包衣就可以预防恶苗病的发生。
其实预防绵腐病和立枯病还得靠壮秧剂,预防恶苗病还得靠药剂浸种才行。
2、水稻种衣剂配方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种衣剂根本没有预防恶苗病的药剂成分,如何能起到预防恶苗病的作用!仅包衣、不浸种消毒发生恶苗病风险极大,特别对恶苗病重的品种,很难幸免。
三、干籽育苗导致浸种消毒环节无法实施
1、水稻安全成熟不是问题,取消了浸种催芽环节近些年,水稻播期一再提前,浸种催芽抢夺积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干种下地同样能保证如期成熟,因此导致稻农省略了浸种催芽过程。
2、干籽直播迎合了稻农图省事心理,大有不推自广之势干种包衣后就直播,优势在于迎合了稻农图省事和侥幸心理,推广速度极快,也正因如此,导致了恶苗病大发生。
3、恶苗病只能预防,浸种消毒防病环节无可取代水稻不浸种,无法完成种子内部消毒过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好的
方法可以取代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的发生。
并且恶苗病只能预防,如果遇到抗性品种还好说,一旦遇到感病品种,无论是苗床,还是本田,细高、黄瘦的公稻子成片,只能望洋兴叹,没有补救办法。
四、预防恶苗病药剂更迭缓慢,个别品种产生了抗性
1、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技术历史悠久在预防恶苗病的过程中,经历了901、恶苗灵、咪鲜胺、氰烯菌酯时代,以及近两年刚刚兴起的种菌唑,还有待田间检验。
浸种消毒历时近40年,只是药剂不同而已。
2、每种药剂在不同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01、恶苗灵由于抗性产生,已经成为历史。
咪鲜胺应用时间最长,对恶苗病的预防贡献最大。
寄希望的氰烯菌酯却历时时间最短,部分地区出现了抗药性。
种菌唑则是刚刚在预防恶苗病上投入使用。
(2)预防恶苗病的药剂还是首选咪鲜胺,以其为主,搭配种菌唑或氰烯菌酯,防效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