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典故-六味地黄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典故----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型),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有滋补肝肾的功能。
本方始见于宋代《小儿药证直决》一书,是当时著名儿科医生钱乙首先创制的。
公元1079年,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顿时使他誉满京城。
那时候宋朝的太,一般都是名医的后代。
这些人的祖上也许真有点本事,但传到他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成了靠门第资格吃饭,靠“家学渊源”吓人的庸医了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年龄才四十儿岁,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官僚味儿很足的庸医们张口结舌。
有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却有点嫉妒,不服气。
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了太子的病,小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
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蹬《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
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
小孩子阳气足,我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型),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
弟子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己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征直决》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钱乙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即今人所说的小儿发育不良)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型)会在以后的日子发扬光大,成为滋补肝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
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特别是后来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型)不仅适合男性服用更是女性祛斑养颜的最佳选择。
里面含有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防止女性过早衰老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广泛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