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90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90例效果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16T09:52:58.2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作者:张龙丰
[导读] 分析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效果,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张龙丰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效果,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
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总结婴幼儿急性腹泻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
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结果提示,病原菌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儿占65.63%,其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中,年
龄为0.5-1岁的患儿病原菌阳性比例最高,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婴幼儿急性腹泻患
者,应加强病原微生物项目的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患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关键词】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预防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te diarrhea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and explore the related preventive measures actively. Met Totally 90 infant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tool samples of children w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Results:After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tes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65.63% of the children showed positive pathogenic bacteria test results. Among the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the prevale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aged 0.5-1 years was the highest,
with different ages Stages of children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infec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linical diseas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amin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so as to provide a health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Key words:infants and children;acute diarrhea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preventive measures
急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与病原菌入侵存在较大的联系,婴幼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
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腹痛、
腹泻、恶心以及发热等。
若不及时给予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发脱水、水电解质失衡、生长受限等情况。
本文分析了我院2016年6月-2017
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
1.23岁,入院时所有患儿均表现出大便频率增多、食欲下降等症状,全部病例均符合婴幼儿急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营养不良、心肺
功能障碍、早产儿等。
本组90例患儿临床资料比较(P<0.05),存在可比意义。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取新鲜大便,采用一次性吸管采集3ml大便标本,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检验室进行检验操作。
大便标本所用的培养基为
SS琼脂,采用API鉴定试剂进行鉴别,同时,采用玻片凝集法检验病菌。
1.3统计学处理
用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x2检验,若数据比较显示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结果提示,病原菌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儿占65.63%,其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中,年龄为0.5-1岁的
患儿病原菌阳性比例最高,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
90例患儿,以病毒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在细菌
感染中,以大肠杆菌感染率最高,在病毒感染中,以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在真菌及寄生虫感染中,以隐袍子虫感染率最高,不同病原菌
种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幼儿急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指因多种病原菌感染或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症。
多发于0.6-2
岁的婴幼儿,急性腹泻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婴幼儿出现
腹泻的因素较多,与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密切相关,由于婴幼儿表达受限,误诊和漏诊事件增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患儿病
死率升高。
因此,目前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给予特异性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的分析周期长,需要先在给予支
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特点选择用药,之后在患儿入院后,应及时采集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充分了解患儿感染
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文章的研究中表明,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结果提示,病原菌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儿占
65.63%,其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中,年龄为0.5-1岁的患儿病原菌阳性比例最高,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其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分析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发现,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所占比例最高,分析原因可能是因患儿小肠细胞绒毛被轮状病毒感
染后再胞浆内大量繁殖,从而破坏了细胞的搬运机制,导致水分、葡萄糖、盐的吸收出现了障碍,最终导致了腹泻。
由于病毒引起的腹泻
传统途径较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使得病毒性感染腹泻发生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可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减少发
病率。
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首先应注意饮食卫生,对水源及食品严格管理,餐具需要定期消毒;坚持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婴幼儿的抵抗
力;避免交叉感染,应尽量避免婴幼儿到医院,与发生腹泻的患儿做好隔离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婴幼儿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
素,应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
参考文献:
[1]宁平方.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结果及预防措施[J].母婴世界,2015,42:69.
[2]吴海滨,张岩,李光明等.2014年度我院422例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314-4316.
[3]段金花.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体会[J].健康前言,2016,2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