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用质量管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用质量管理答案
电大《质量管理》习题7>2014-3-4 单项选择:
1、家电企业出售的电视机,适用电压为220伏。
这一参数反映的质量特性为( B )A 真正质量特性 B 代用质量特性C假定质量特性 D平均质量特性
2、汽车轮胎的下列质量特性中,不属于代用质量特性的是( C )A 耐磨度 B 抗压度C 使用寿命 D 抗拉强度
3、主要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的做法属于质量管理发展中的哪个阶段( B ) A质量控制阶段B质量检验阶段 C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D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管理方法是(B )
A主要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B运用多种管理方法 C主要用技术检验法 D 防检结合
5、A 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
A 工作质量 B工序质量 C技术标准 D人员素质
6、广义的质量,是指( B )
A产品内在质量和产品外观质量 B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C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 D产品质量和技术质量
7、散步图是研究(C )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A多个变量 B两个常数 C两个变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排列图主要用途是( C )
A研究质量分布 B制定工序是否稳定 C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D 以上都不对
9、直方图也叫( B )
A散步图B柱状图 C排列图D石川图
10、在PDCA循环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工作,发生在(A )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1、在PDCA循环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订成标准、规程、制度,巩固成绩,克服缺点的工作,发生在(D )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2、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检验报告、试验数据、检定报告、不合格品评审报告等属于(D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13、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信息的文件是( A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14、针对特定的产品和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体系文件是( C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15、ISO指的是(A )
A国际标准化组织B国际电工委员会
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D合格评定委员会
16、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始于( B)
A 1979年
B 1981年
C 1983年
D 1995年
17、我国参加ISO的时间(A )
A 1979年
B 1949年
C 1983年
D 1995年
18、最有系统地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始于西方一些( C )
A建筑业 B汽车制造业 C军工企业 D商业企业
19、当过程能力指数小于等于0.67时,表示工序能力( D)
A尚可B过高C不充分D无过程能力
20、当过程能力指数大于1.67时,工序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
A增加检验频次B降低设备精度等级C改进工艺D放宽公差范围
21、当过程能力指数等于1时,工序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 )
A降低设备精度等级B增加检验频次C进行全数检查D放宽公差范围
22、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工作不细心造成的检验误差是( A )
A情绪性误差B程序性误差C技术性误差D马虎大意性误差
23、在PDCA循环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工作,发生在( A)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24、在PDCA循环中,按照计划内容,扎扎实实的去实现质量改进分目标的工作,发生在( B)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25、在PDCA循环中,检查、验证执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工作,发生在( C)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26、在PDCA循环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订成标准、规程、制度,巩固成绩,克服缺点的工作,发生在( D)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27、偶发性质量缺陷收集资料的方式是( C)
A. 在特别的试验中收集
B. 定期收集
C. 日常工作中收集
D.月末收集
28、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叫( B)
A外部质量保证成本B外部损失成本C鉴定成本D预防成本
29、( A )在《总体质量规划》中指出:质量改进是使效果达到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
A朱兰 B田口玄一 C西蒙 D以上都不对
30、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维持某一特定水平的质量水平、控制系统的( A )缺陷。
A偶发性 B原发性 C始发性 D长期性
31、一般说来,产品的可靠性是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 A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衰退
32、生产过程的可靠性管理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 D )。
A开始 B 结束 C始发环节 D中心环节
33、生产过程可靠性管理的核心( D )
A技术状态管理 B增长试验 C环境试验 D工序质量控制
34、服务承诺,是企业向顾客公开表述的要达到的( D )
A诺言 B要求 C标准 D服务质量
35、为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 A )
A单位产品 B批量 C样本单位 D样本大小
36、容差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对影响大的参数给予( D )的公差值
A较大 B平均 C一般 D较小
37、被撤销体系资格认证者,( A )内可重新提出体系认证申请。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 四年
二、多项选择
1、在质量指标中,当全数检查时,( BD )指标属于工作质量指标
A优等品率 B废品率 C可靠性 D不合格品率E可靠度
2、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BD )
A产品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局部质量事后控制阶段 D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E产品试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B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C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D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 E全方位的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ADE)
A标准化工作B质量改进工作C质量决策D质量责任制E质量信息工作
5、在我国质量管理实践中,两图一表的质量管理方法是( ABE )
A排列图B因果图C流程图D调查表E对策表
6、下列各种方法和工具中,可以与头脑风暴法结合使用的有( BCD )
A矩阵图B树图C因果图D亲和图E散布图
7、影响工序的因素有( ABCDE )
A操作者 B机器设备 C材料 D工艺方法 E测量和环境
8、提高顾客满意的途径( ABC )
A 服务承诺
B 顾客服务
C 所谓服务补救
D 道歉
9、顾客满意度因素包括(ABC)
A 产品本身因素
B 厂家推荐
C 同行影响
D 性能因素
10、质量控制步骤包括( ABC )
A 评价实际绩效
B 比较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
C 对差异采取措施
D 确定顾客需求
11、质量特性的波动原因按影响大小与作用性质分为( AB )
A 偶然因素
B 系统因素
C 设备
D 原材料
12、产品质量设计的职能是( ABCD )
A 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
B 产品质量目标的制定
C 产品质量评价
D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
13、产品质量设计评审的目的是( ABC )
A 纠正设计质量“至善论”
B 打破产品设计垄断
C 防止产品设计的片面性
D 产品设计评审
14、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是( ABCD)
A 认证对象不同
B 认证依据不同
C 认证机构不同
D 认证获准表示方式不同
15、体系运行状况出现( ABC )情况之一,即构成严重不合格。
A 系统性失效
B 区域性失效
C 后果严重的不合格
D 区域性一般失效现象
16、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 ACDE)
A质量手册B质量决策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E程序文件
17、产品设计评审主要解决( ABD)问题
A防止产品设计的片面性B纠正设计质量“至善论”
C提高设计能力 D打破产品设计垄断 E讲求经济效益
18、影响工序的因素有( ABCDE )
A操作者B机器设备C材料D工艺方法E测量和环境
19、( BD )是偶然性因素的特点
A有时存在B难以去除C影响较大D始终存在E不难去
20、( ACE)是系统因素的特点
A有时存在B难以去除C影响较大D始终存在E不难去除
21、田口将产品的设计过程三个阶段,即( ACD )
A参数设计B统计设计C系统设计D容差设计E标准差设计
22、顾客满意包括( CDE)
A使用满意B消费满意C社会满意D产品满意E服务满意
23、质量检验的具体工作包括( ABDE )
A度量B判断C检查D比较E处理
24、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 BCDE)
A 封存 B报废C返工D返修E原样使用
25、质量检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CE)
A把关作用B提升作用C预防作用D警示作用 E报告作用
26、PDCA循环的特点是( CDE)
A. 大环套小环,相互制约
B. 不断循环往复
C. 推动PDCA循环
D.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
E. 不断循环上升
27、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有( BE)
A控制图分析法B定量分析法C因果图分析法D对策表分析法E定性分析法
28、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常用( CD)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描述。
A可用度B平均修复时间C可靠度D平均寿命E敏感度
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靠性工作必将日益重要,这是因为( ABCD )11
A现代产品的复杂化 B产品使用的多样化 C装配密度上的提高 D为了降低总成本而要求研究可靠性 E规定时间的要求
30、递增型质量改进的特点是( AB )9
A改进步伐小 B改进频繁 C改进步伐大 D改进缓慢 E缺乏计划性
31、可靠性管理部门的任务(ABCDE )11
A编制和实施可靠性工作的规则 B制定与实施可靠性管理的制度及有关文件 C组织可靠性的设计评审 D负责可靠性信息管理 E开展可靠性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
32、质量手册受企业的( ABC )等因素的影响。
4
A组织结构 B规模 C产品特点 D企业文化 E所有制性质
33、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概念的贯通点( ABCDE )3
A两个体系的目的是相似的 B所需的活动是相似的 C体系的原理是相同
的 D二者的形式是相似的 E都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判断
1、质量是一个不变的概念,他不会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 错 )
2、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就是要求产品的技术特性越高越好。
(错)
3、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著名管理专家戴明。
(错)
4、“质量第一”就是“质量至上”( 错 )
5、“用户至上”,用户第一,下道工序就是用户(对)
6、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错)
7、排列图的横坐标,是按项目频数递增的顺序自左至右列出的。
(错)
8、散布图的强正相关,是指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随之显著地减小。
(错)
9、排列图的两个纵坐标,左侧的表示频率,右侧的表示频数。
( 错)
10、直方图的纵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值,横坐标表示频数。
(错)
11、代用质量特性是企业为了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作出的规定(对)
12、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的研究分析。
(对 )
13、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的反映客观事实。
(对)
14、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大,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小。
(错 )
15、流程图可以用来描述现有的过程,也可以用来设计一个全新的过程。
(对)
16、树图可用于因果分析,可作为因果图使用。
(对)
17、产品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及早查出和补救产品设计中的缺陷( 对 )
18、田口建议用公差来度量合格品输出特性偏离目标值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错 )
19、当产品的技术标准确定之后,T就为定值。
标准差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大小,标准差越大,波动就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而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 对 )
20、当产品的技术标准确定之后,T就为定值。
标准差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大小,标准差越大,波动就越小,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而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 错 )
21、过程能力指数值越大,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
( 错 )
22、过程能力指数值越小,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
(对 )
23、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传统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特点(错 )
24、传统质量管理与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后者引入了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对 )
25、如果两个分布的标准差相同,但平均值相差很大,标准差不能确切的评价其相对波动的大小( 对 )
26、利用实验设计法可以使实验规模小,但获得信息的效率不高(错 )
27、质量功能展开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错 )
28、容差设计的目的是确定各个参数容许误差的大小( 对 )
29、三次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产品制造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力图用最低
的制造成本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对社会造成损失最小的产品(错 )
30、服务质量是服务管理的核心( 对 )
31、由于生产不均衡、加班突击及管理混乱所造成的误差是技术性误差(错 )
32、质量改进的效果在于突破(对 )
33、产品质量突然恶化所造成的缺陷是短期性质量缺陷( 错 )
34、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所造成的缺陷是长期性质量缺陷(对 )
35、外部损失成本就是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错 )
36、质量成本应该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 错 )
37、失效率是衡量可修复产品可靠性的指标( 错 )
38、可靠度是衡量不可修复产品可靠性的指标( 对 )
39、质量改进是一个变革和突破的过程,该过程也必然遵循PDCA循环的规律。
(对)
40、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属于外部损失成本。
(对)
41、采取不同的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将会对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产生相同的影响。
(错)
42、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产品的可靠性。
(对)
43、可靠性预测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定量的估计未来产品可靠性的方法。
(对)
44、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服务管理已成为国内外管理界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
45、朱兰论证了服务质量与企业获利之间的关系。
(对)
46、质量检验的具体工作是指:度量、比较、判断、处理。
(对)
47、计量检查包括计件检查和计点检查。
(错)
48、工序检验通常有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三种形式。
(对)
49、样本是指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单位产品。
(对)
50、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关键就是要搞好质量设计。
(对)
51、系统设计不属于专业技术工作范畴。
(错)
52、系统设计一般指样机设计以前的工作。
(对)
53、证后监督审核要求,证书三年有效期内,监督审核时间间隔期时间不超过2年。
(错)
54、ISO9000族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对)
《质量管理》习题2 2014-3-4
一、单项选择
1、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检验报告、试验数据、检定报告、不合格品评审报告等属于(D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2、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信息的文件是( A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3、针对特定的产品和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体系文件是( C )
A质量手册B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
4、ISO指的是(A )
A国际标准化组织B国际电工委员会
C欧洲电工标准委员会D合格评定委员会
5、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始于(B )
A 1979年
B 1981年
C 1983年
D 1995年
6、我国参加ISO的时间(A )
A 1979年
B 1949年
C 1983年
D 1995年
7、当过程能力指数小于等于0.67时,表示工序能力( D)
A尚可B过高C不充分D无过程能力
8、当过程能力指数大于1.67时,工序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 )
A增加检验频次B降低设备精度等级C改进工艺D放宽公差范围
9、当过程能力指数等于1时,工序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C)
A降低设备精度等级B增加检验频次C进行全数检查D放宽公差范围
10、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工作不细心造成的检验误差是( A)
A情绪性误差B程序性误差C技术性误差D马虎大意性误差
11、在PDCA循环中,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工作,发生在(A )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2、在PDCA循环中,按照计划内容,扎扎实实的去实现质量改进分目标的工作,发生在( B)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3、在PDCA循环中,检查、验证执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工作,发生在(C )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4、在PDCA循环中,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制订成标准、规程、制度,巩固成绩,克服缺点的工作,发生在(D )
A. P阶段
B. D阶段
C. C阶段
D. A阶段
15、偶发性质量缺陷收集资料的方式是( C)
A. 在特别的试验中收集
B. 定期收集
C. 日常工作中收集
D.月末收集
16、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叫( B)
A外部质量保证成本B外部损失成本C鉴定成本D预防成本
17、( A )在《总体质量规划》中指出:质量改进是使效果达到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突破过程。
A朱兰 B田口玄一 C西蒙 D以上都不对
18、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维持某一特定水平的质量水平、控制系统的( A )缺陷。
A偶发性 B原发性 C始发性 D长期性
19、一般说来,产品的可靠性是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 A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衰退
20、生产过程的可靠性管理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 D )。
A开始 B 结束 C始发环节 D中心环节
21、生产过程可靠性管理的核心( D )
A技术状态管理 B增长试验 C环境试验 D工序质量控制
22、服务承诺,是企业向顾客公开表述的要达到的( D )
A诺言 B要求 C标准 D服务质量
23、为实施抽样检查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称为( A )
A单位产品 B批量 C样本单位 D样本大小
24、容差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对影响大的参数给予( D )的公差值
A较大 B平均 C一般 D较小
25、被撤销体系资格认证者,( A )内可重新提出体系认证申请。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 四年
25、最有系统地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是与西方一些( C )
A建筑业 B汽车制造业 C军工企业 D商业企业
26、美国( B )年提出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质量大纲要求》
A1965B1959C1981D1985
27、( D )世纪( )年代,美国的菲根堡姆提出了较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A19 60B19 50C20 80D20 60
28、1994年版的ISO9000族标准,它包括( C )个部分。
A九B十C五D八
29、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关键就是要搞好( A )
A质量设计B质量控制C质量安全D以上都不对
30、进行质量?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在保证实现产品质量目标的前提下( A )
A降低产品成本B提高性能C延长使用寿命D扩展用途
31、产品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及早查出和补救产品( C )缺陷
A控制中B制造中C设计中D成本中
32、( D )认为,即使是合格产品,其输出特性的波动仍可给用户和社会造成损失。
A巴雷特B朱兰C伏特D田口玄一
33、田口建议用( B )来度量合格品输出特性偏离目标值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A极限偏差B质量损失函数C目标值D中心值
二、多项选择
1、提高顾客满意的途径( ABC )
A 服务承诺
B 顾客服务
C 所谓服务补救
D 道歉
2、顾客满意度因素包括( ABC )
A 产品本身因素
B 厂家推荐
C 同行影响
D 性能因素
3、质量控制步骤包括( ABC )
A 评价实际绩效
B 比较实际绩效与质量目标
C 对差异采取措施
D 确定顾客需求
4、质量特性的波动原因按影响大小与作用性质分为( AB )
A 偶然因素
B 系统因素
C 设备
D 原材料
5、产品质量设计的职能是(ABCD )
A 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
B 产品质量目标的制定
C 产品质量评价
D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
6、产品质量设计评审的目的是( ABC )
A 纠正设计质量“至善论”
B 打破产品设计垄断
C 防止产品设计的片面性
D 产品设计评审
7、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是( ABCD)
A 认证对象不同
B 认证依据不同
C 认证机构不同
D 认证获准表示方式不同
8、体系运行状况出现(ABC )情况之一,即构成严重不合格。
A 系统性失效
B 区域性失效
C 后果严重的不合格
D 区域性一般失效现象
9、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 ACDE )
A质量手册B质量决策程序文件
C质量计划D质量记录E程序文件
10、产品设计评审主要解决( ABD )问题
A防止产品设计的片面性B纠正设计质量“至善论”
C提高设计能力 D打破产品设计垄断 E讲求经济效益
11、影响工序的因素有( ABCDE)
A操作者B机器设备C材料D工艺方法E测量和环境
12、( BD)是偶然性因素的特点
A有时存在B难以去除C影响较大D始终存在E不难去
13、(ACE )是系统因素的特点
A有时存在B难以去除C影响较大D始终存在E不难去除
14、田口将产品的设计过程三个阶段,即( ACD)
A参数设计B统计设计C系统设计D容差设计E标准差设计
15、顾客满意包括( CDE)
A使用满意B消费满意C社会满意D产品满意E服务满意
16、质量检验的具体工作包括( ABDE )
A度量B判断C检查D比较E处理
17、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 BCDE)
A 封存 B报废C返工D返修E原样使用
18、质量检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CE )
A把关作用B提升作用C预防作用D警示作用 E报告作用
19、PDCA循环的特点是( CDE )
A. 大环套小环,相互制约
B. 不断循环往复
C. 推动PDCA循环
D.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
E. 不断循环上升
20、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有( BE )
A控制图分析法B定量分析法C因果图分析法D对策表分析法E定性分析法
21、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常用(CD )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描述。
A可用度B平均修复时间C可靠度D平均寿命E敏感度
2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靠性工作必将日益重要,这是因为( ABCD )11
A现代产品的复杂化 B产品使用的多样化 C装配密度上的提高 D为了降低总成本而要求23、研究可靠性 E规定时间的要求
24、递增型质量改进的特点是( AB )9
A改进步伐小 B改进频繁 C改进步伐大 D改进缓慢 E缺乏计划性
25、可靠性管理部门的任务(ABCDE )11
A编制和实施可靠性工作的规则 B制定与实施可靠性管理的制度及有关文件 C组织可靠性的设计评审 D负责可靠性信息管理 E开展可靠性教育、培训和咨询活动
26、质量手册受企业的( ABC )等因素的影响。
4
A组织结构 B规模 C产品特点 D企业文化 E所有制性质
27、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概念的贯通点( ABCDE )3
A两个体系的目的是相似的 B所需的活动是相似的 C体系的原理是相同的 D二者的形式是相似的 E都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28、TCL176在制造和修改ISO9000:2000标准时,提出了四个战略目标(ABCE)
A全球通用性B当前一致性C未来一致性D过去一致性E未来适应性
29、ISO9000与ISO14000概念的贯通点(ABCDE)
A制定人相同B制定形式相同C包括的内容相似D都要求某种承诺E传达的对象和贯彻的要求相同
30、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的要点是(ABCD)
A收集产品质量信息B选择质量改进目标C找出主导性因素D制定改进措施E加强改进督导
31、运行质量成本由(ABCE )组成
A内部故障成本B鉴定成本C预防成本D外部质量保证成本E外部损失成本
三、判断
1、产品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及早查出和补救产品设计中的缺陷( )
2、田口建议用公差来度量合格品输出特性偏离目标值给用户造成的损失( )
3、当产品的技术标准确定之后,T就为定值。
标准差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大小,标准差越大,波动就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而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 )
4、当产品的技术标准确定之后,T就为定值。
标准差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大小,标准差越大,波动就越小,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而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 )
5、过程能力指数值越大,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
( )
6、过程能力指数值越小,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
( )
7、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传统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特点( )
8、传统质量管理与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后者引入了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
9、如果两个分布的标准差相同,但平均值相差很大,标准差不能确切的评价其相对波动的大小( )
10、利用实验设计法可以使实验规模小,但获得信息的效率不高( )
11、质量功能展开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 )
12、容差设计的目的是确定各个参数容许误差的大小( )
13、三次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产品制造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力图用最低的制造成本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对社会造成损失最小的产品( )
14、服务质量是服务管理的核心( )
15、由于生产不均衡、加班突击及管理混乱所造成的误差是技术性误差( )
16、质量改进的效果在于突破( )
17、产品质量突然恶化所造成的缺陷是短期性质量缺陷( )
18、产品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所造成的缺陷是长期性质量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