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墨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墨平衡
摘要]水墨平衡是胶印的基础。
胶印是利用油墨和水相斥(不相溶)原理,使油墨
和水同时在印版上存在并保持相互平衡,来实现图文的正确转移,获得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印刷效果。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由于水膜和墨膜不断受到
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保持严格的水墨平衡是不可能的,平衡只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关键词]胶印调节印刷材料印刷质量
印刷中最基本的印刷原理是利用油水不相溶、印版具有选择性吸附的两大规
律使油墨和水在印版上保持相互平衡来实现网点转移,并以此达到印刷品图像清晰、色彩饱满的效果。
印刷版面上油墨和水必须同时存在、保持平衡,其目的是既要保持图文印刷区
最大的载墨量,使墨色鲜艳、饱和、网点清晰光洁,又要保持非印刷区高度干净整洁,这种供水量和供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水墨平衡。
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衡是否
恰到好处,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深浅、套印的准确性以及印刷品的干燥状态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能否正确掌握和控制水墨平衡,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稳定的
关键。
1、水墨平衡
在四种印刷方式中,只有一种方式在油墨转移的原理上明显的不同于其他三
种印刷方式,这就是平版印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胶印。
在一定的印刷速度
和印刷压力下,调节润版液的供给量,使乳化后的油墨,所含润版液的比例小于26%,形成轻微的W/O型乳化油墨、用最少供液量和印版上的油墨相抗衡。
胶印
是利用油和水互不相溶的自然规律,在印版上构成图文及空白部分,胶印的印版
分为亲水疏油的空白部分和亲油疏水的图文部分。
在印刷过程中,先给水后供墨,对印版既供墨又供水,空白部分、图文部分分别选择性地吸附水和油墨,然后形
成均匀的水膜和墨膜。
如果在理想的水墨平衡状态下,印版的空白部分附着润版液,图文部分附着油墨,油墨的乳化状态有两种:当水大墨小时,形成'水包油
(O/W)'型;当水小墨大时,形成'油包水(W 这些水膜和墨膜在一定的印刷速度
和压力下,经过滚筒、墨辊之间的挤压,就会融合在一起,使油墨乳化。
/O)'型。
当水和油墨达到理想的供给量,乳化后的油膜中水与油墨的体积之比在15%~26%之间,形成轻微程度的油包水'(W/O)'型油墨,从而使印版上的水量与油墨量相
互抗衡,这时,就达到水墨平衡。
水墨平衡是构成平版印刷的基础。
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衡是否恰到好处,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深浅、套印的准只有当润
版液的表面张力和油墨的表面张力相等时,两者的界面上的扩散压为零,润版液
与油墨在界面上保持相对平衡、互不浸润,这种情况下印刷效果才理想。
但实际
印刷中,水墨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时刻都在变化的。
确定以及印刷品的干燥
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能否正确掌握和控制水墨平衡,是确保印刷品质量稳
定的关键。
2、水墨失衡对印刷的不利影响
水墨平衡失调对印刷造成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情况:
1)水小墨小时:水墨供给量都达不到量的要求,这时由于印版的水量不足以
形成水膜,版画空白部分没有足够的斥墨能力,不能与油墨抗衡,就容易吸附墨
辊上的油墨,导致空白部分上脏;同时由于供墨量也小,图文部分吸墨量不足,
这样就会导致印迹发虚、暗淡,图文不结实、缺少光泽。
2)水小墨大时:由于供水量不足,版面空白部分不能形成斥墨的水膜抗拒油墨,墨辊上的油墨就很容易吸附到空白的非图文区,产生粘脏;网点不清晰和网
点扩大严重,导致图像失去层次,文字也容易糊版,尤其是反白细小文字;由于
水小,对结构不同的图文区缺水程度不一样,也容易造成版面墨色不匀。
3)水大墨小时:版面的水分过大,不仅印版水膜过厚,而且水分会沿着墨辊
传布,经过滚筒、墨辊的相互挤压,油墨乳化加速,形成了'水包油(O/W)'型乳
化状态,从而阻碍了油墨的正常传输。
图文区得不到饱和的油墨,甚至不上墨,
图文墨色逐渐变浅,印迹不结实,网点实虚、灰暗,失去光泽,图像虚蒙,缺乏
层次。
另外,由于水量较大,纸张吸湿后会造成变形伸长,影响套印。
4)水大墨大时:由于版面水分过量,水分不断向墨辊传布,油墨乳化过度,
油墨的粘度和内聚力降低,油墨传输受阻。
尽管墨量大,但多在墨辊表面上堆积,而版面墨量反而减少,导致墨色逐渐变浅,颜色偏淡,色彩陈旧,图像无光泽和
层次。
这时即使再增加供墨量也不会改善效果,并同时会出现水辊粘脏和版面'浮
脏'的现象;由于油墨中水分较大,引起其性能改变,尤其是干燥性能恶化,印迹
干燥变得缓慢,容易导致印刷品粘脏、蹭脏。
正确的水墨平衡条件是:在保证多原色实地密度达到标准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水
量来实现水墨平衡。
3、产生水墨平衡的条件
众所周知,水墨平衡是做好胶印的先决条件。
当传水辊磨损时,磨损处就会
出现上水量过大的现象。
此时如果没有备用的传水辊,可以将封口胶带贴在传水
辊表面,以减少上水量。
在印刷过程中,即便输水装置调整和操作正确,但由于受停机的影响、印刷车间的温湿度变化、印刷机器的运行速度、油墨、纸张的种类、版面空白部位随着印
刷份数的增多而使亲水性能减弱等情况的制约,也会直接影响到水墨平衡。
1)印版必须具有牢固的图文基础和空白基础,保持亲油和亲水相对稳定。
若
某一条件不具备,就会使水墨失去平衡。
2)砂目的粗细要控制好。
印版表面的砂目必须保持均匀细密,具有一定的物
理强度,使图文和空白部分有牢固的依附基础并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3)车间温度、湿度要恒定。
原则上要求车间具有恒温、恒湿的条件,因为温
度的变化会引起油墨的粘度、流动性的变化,温度升高使水分蒸发,从而使水墨失
去平衡。
尤其是树脂油墨,对温度很敏感。
最好是安装空调,把温度控制在2
0℃~25℃范围内。
4)机器要匀速运转。
在生产中机器运行必须保持正常速度和匀速运转,机器
忽快忽慢,易使水墨平衡失去控制。
5)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纸张、油墨等原材料的特性。
印刷所用油墨和纸张的
性能差别很大,使用不同的纸张、油墨,对水墨平衡有不同的要求。
如纸张有质地
紧密与疏松之分,含水量大小之分;油墨有粘度、流动性、颜料颗粒大小之分等。
在印版、温度、湿度等相同条件下,必须掌握它们性质的变化。
6)干燥油用量要适度。
油墨中放干燥油,促使油墨干燥加速,但干燥油又促使
油墨粘滞,因而,干燥油用量不适是使水墨平衡失去控制而脏版的主要因素。
7)润版稀释液PH值不宜波动。
润版液的PH值也是影响水墨平衡的重要
条件。
必须使之恒定,避负大范围波动。
8)正确调整压力。
印刷机必须有精确的滚筒压力、墨辊压力和水辊压力,这
三种压力直接决定着水墨平衡。
水墨平衡恰到好处,油墨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转移,从而实现网点光沾、整齐、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色彩鲜艳、饱和的印刷效果,并保证套印的准确性以
及促进印刷品的干燥,同时又确保空白部分干净、整洁。
4、如何控制水墨平衡
保持水墨平衡,首先应管理好水。
深刻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是管理好水的
基础。
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他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是偶极物质,能与
许多其它物质相溶解。
但也有与它不相溶的物质,例如,它与油类就是不相相溶的,与其能相溶的物质也有亲疏之别,从金属的亲水性能排列次序上就能看得出来。
下面的排列是亲水性能由强到弱的次序:钾,钙,钠,镁,铝,锌,铬,铁,镍,锡,铅等,我们用的印版机就是亲水性能较好的铝金属制成的。
胶版印刷油墨一般采用抗水性好、色彩鲜艳、透明度、饱和度、纯度都比较
好的油墨。
油是非极性物质,在常规条件下与水不相混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
是纯粹的单一元素的物质,油墨的斥水性也是这样。
从油的分子结构上看,油分
子中各类脂肪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很长的碳氢链,具有斥水亲油性,
称为斥水基团;另有极小部分具有斥油亲水性,称为亲水基团。
这两个基团互相
联系又互相矛盾,性质完全相反的基团存在于一个分子中,前者为疏水亲油的斥
水基,呈非极性,后者为斥油亲水基,呈极性。
也就是说,油具有两重性,既是
非极性,又具有极性成分,既存在油水不相混溶性,又存在油水混溶的可能性。
但是,由于亲水斥油的极性羧基基团在整个油分子中为数极少,在油分子中只处
于从属地位,而非极性的斥水亲油基团占绝对多数,在整个油分子中占取了支配
地位,因而油在常温常压下,呈油水不相混溶的特征。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可知,胶印工艺要使油墨一点也不乳化,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要掌握得当,达到水
墨平衡。
5、润版液的组成、作用及使用
1) 润版液的选用应十分慎重,要考查其是否具有以下成分:缓冲剂、印版保
护剂、润湿剂、防腐剂、干燥剂。
生物杀灭剂和防泡沫剂等。
缓冲剂主要起稳定润版液pH值的作用,因润版液原液一般呈酸性,随着缓;中剂添加量的变化,润版液的pH值会有较大的波动,添加量不合适将影响印版
的使用寿命(对印版产生腐蚀).另外还会使油墨干燥困难,特别是含有金属颜料
的油墨。
印刷过程中,润版液一直和印版接触,印版的非图文部分(无机盐层)会不断溶解,从而使印版的亲水性降低,导致脏版现象。
印版保护剂则可不断补充溶解的
无机盐层,维持动态平衡,保证印版稳定的亲水性。
印版保护剂还含有护版胶,
出现临时停机的情况也不用擦版。
印刷过程中,在不脏版的前提下用润版液越少越好,因此润湿剂很重要。
润
湿剂可以降低润版液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印版上,用较少的润版液
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润湿效果。
一般传统润版液中的酒精添加量在15%以上,而现
代新型润版液中含有润湿剂,可大幅降低酒精的用量。
防腐剂可保护金属部件,因为润版液呈弱酸性,对印刷机的金属部件有腐蚀性;干燥剂可促进油墨的干燥;生物杀灭剂可防止藻类及微生物在水路循环系统
中的滋生,避免管路的堵塞;防泡沫剂可防止泡沫的生成,因为水箱中的大量泡
沫不利于对印版的润湿。
现代新型润版液应含有上述成分,另外,用户选择时还应结合印刷厂的水质
及其他条件,对工厂用水的硬度、电导值、pH值进行测试。
润版液生产商也应根
据用户的水质条件提供适用的润版液及相关参数,这些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润版液
原液添加量、异丙醇(酒精)添加量、润版液的pH值和电导率等。
2) 润版液的使用
润版液原液的添加量一般控制在2%~3%,但如果缺少必要的量取工具,或
遇到自动抽取设备出现障的情况,操作人员往往只能凭经验添加,这就引发了润
版液用量控制中的很多问题。
如果润版液原液添加量过少,则印刷时易脏版,调机时间长;不易达到水墨
平衡,难以取得满意的墨色效果,增加机器锈蚀的危险。
如果润版液原液添加量
过大,则油墨易过度乳化,墨色不易控制;发生甩墨、飞墨现象,污染水斗和水辊;墨辊不上墨,油墨易堆积在橡皮布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添加润版液时需配备标准量具,以保证定量添加;
如果有自动添加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使用现代新型润版液时,酒精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0%以内,一般操作人员会
认为酒精添加量越大越不易脏版,故酒精用量总是偏大。
其实不然,当酒精用量
过高时,会使纸张表面溶解加剧,印品易出现纸毛纸粉;油墨易过度乳化,影响
印品质量。
pH值和电导值两个参数通常用来反映润版液的状况,并通过其进行监控。
试
验证明,pH值在4.8~5.3范围内时,印刷最稳定,印版寿命最长,印品质量最好,水墨平衡最易控制,pH值不仅由润版液原液添加量决定,还受纸张酸碱性的影响。
电导率一般应控制在(1400±200)μs,电导值易受水的硬度、酒精用量、灰
尘及油墨混入物的影响,故电导值在800~2000μs允许的,但当润版液看起来明
显已受到污染时,就必须重新配制。
总之,在印刷过程中控制好润版液,往往会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水墨平衡失调的现象分析
如何实现水墨平衡,操作者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水墨相互间的有机联系,相互
间的制约因素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微妙变化的规律,还应该分析和探讨水墨不平衡
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1)水小墨也少的现象分析:在印刷过程中,印版在空白部分有一定的水膜
存在,当水膜与油能抗衡时,就不会被墨辊上的油墨沾脏,如果水分过小,水层
的量不能抗拒油墨对空白部分的吸附,则空白部分会沾附油墨,产生挂脏,供墨
量少则会使印品字迹无光泽,浅淡发灰,印迹不实,印迹中布满雪花似的白点.在这
种状态下,虽然也达到了"水墨平衡",但这种"水墨平衡"不是我们所要的"水墨平衡".
2)水少墨多的现象分析:此时最易产生印品墨色不均,挂脏,某一部位或大块
版面由于缺水导致糊版,糊字.同时印品的印迹墨色也比较深,使印品变的黑糊糊,
网点不清晰,尤其对细微网点的再现影响最大,图象分不清层次.
3)水大墨少的现象分析:如果版面的水分过大,逐步传布到所有的墨辊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阻碍了油墨的正常传送油墨的乳化速度加快,印迹墨色逐
渐不饱和,图文变浅,字迹发虚,发灰,发毛,发花,暗淡无光。
印迹周围有晕
虚不利落,图像不清晰,无层次。
4)水大墨多的现象分析:当版面水分过量时,墨色会变浅,往往会盲目的
认为供墨量少,因而不断增加墨量,长时间的循环往复,油墨乳化失去了稳定性,造成水墨不平衡的恶性循环,导致油墨严重乳化,堆聚在墨辊表面,使印刷无法
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胶印的使用和调节》.
[2]《印刷材料》.
[3]《胶印工艺与胶印机操作》 . [4]《PS术及应用》.
[5]《胶印技术问答》.
[6]《印刷机与质量控制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