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1800年之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出山1800年之后
207年,诸葛亮结束躬耕生涯时,他也许想不到1800年后,他的出山如此惊动天下后世。

2007年4月13日的襄樊,编钟、古筝、笙、箫与礼炮齐响,1800面汉旗、汉幡两边排开,近千武士身着汉服分立道旁,更有影视大腕唐国强诵读《诸葛孔明颂》,学术明星易中天诵读《出师表》,入夜,1800盏彩色孔明灯陆续升起,照亮汉江鱼梁洲。

名人属地之争
活动组委会称,诸葛亮出山,是一件改变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格局和历史走向的事件,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是襄樊不容错过的机遇,否则,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时代、愧对市民、愧对后人。

所谓重谋“隆中对”,再唱“借东风”,襄樊的“四个愧对”在网络上引起了争鸣。

有人从中看出了全球化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城市营销的大势所趋。

有人从中看出了诸葛亮躬耕之地的争端,风云再起。

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樊?这场绵延千年的争端,在今天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诸葛亮品牌之后的800亿元无形资产。

这实为各地文化遗产争夺战之缩影。

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由来已久,“考据热”风起云涌,文化历史资源热得发烫由来已久,而总是僧多粥少,各地难免争个不休,或成立研究学会,邀请专家论证,编会刊出文集;或大兴土木修复所谓古迹或无中生有建仿古建筑,以期造成既成事实;或通过新闻媒介大造舆论,企图先入为主……一时似乎处处硝烟。

安徽涡阳和河南洛邑争老子;石门夹山与通山官山争闯王归宿地;浙江萧山、诸暨和绍兴争西施;安徽与山东争《金瓶梅》;尧帝究竟生于河北唐县、隆尧,还是山西临汾?李渊的祖籍是河北隆尧,还是太原、陇西?
一些神话中的人物,也被勒令还俗。

福建的学者声称发现了孙悟空的墓地,山东的教授则考证出泰山是花果山的原型。

一些历史人物,被祭上神坛。

成都武侯祠三义庙举办盛大的“祭祀中华‘鞋神’玄德公仪式”,其依据是刘备幼年时的“贩履”经历。

“鞋神”的经济意义
网友五岳散人从这热闹里,看出了文化的屠宰场意味:文化的屠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一刀就把根给砍断了,还有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滑稽表演。

挂文化之名而卖经济狗肉,更可
能把文化给真正弄死。

对于纪念诸葛亮出山1800年,多半网友持肯定态度。

学者郑渝川认为,诸葛亮出山,
当时的中国政治格局确实体现出“三分”的气势;但也正是“隆中对”的路线设计及关羽错误的
执行,蜀汉建国后才偏安一隅,因此不要把“隆中对”神化。

襄樊成为三国文化的源头之说也
站不住脚。

至于刘备被尊为“鞋神”,有评论者认为,不过是历史文化中寻根而来的附会。

成都武侯
区年产皮鞋8000万双,产值50亿元。

在关于“西部鞋都”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之下,一位“鞋神”的横空出世可谓意义深远。

对于抢文化名人现象,有论者认为,一方面中国的古籍太过丰厚,相互抵牾者多,致使
后辈争辩不已。

所谓“譬如芝兰玉树,人皆欲其生于堂前”。

怕只怕谬托知己,罔顾学术规范,致使名人里籍之争,成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

“心在朝廷原勿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历史的终归于历史,现实的终
归于现实。

凭抢夺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来壮大自己的声威,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滞后的沉疴?城市营销的旗帜下,文化何去何从?这一切都值得人们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