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城市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城市化过程中,下列哪项是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的主要标志?
A. 城市面积扩大
B.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D.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国外移民成为了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A. 德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中国
3、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城市化的副作用?()
A. 水资源短缺
B. 生态破坏
C. 人口增长过快
D.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4、以下哪项措施不是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A. 发展公共交通
B. 提高油价
C. 建设停车场
D. 实施交通管制
5、题干:以下关于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B、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分布趋于均衡。

C、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D、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面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减少。

6、题干:以下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B、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城市贫困人口增加。

C、城市化进程会加剧城乡差距。

D、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7、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水平主要由人口迁移所决定
B、城市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C、过度的城市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D、城市化进程中常常伴随着交通拥挤和房价上涨
8、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个因素对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最为关键?
A、政府财政补贴
B、私营企业投资
C、外国直接投资
D、社会资金投入
9、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A. 城市交通拥堵
B. 城市环境污染
C. 城市房价过高
D. 农村人口过度集中 10、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依据以下哪个指标来划分?
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11、在以下城市中,哪一个城市是典型的“卫星城”模式?
A. 北京
B. 上海
C. 天津
D. 香港新界
12、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
A. 噪音污染
B. 水资源短缺
C. 交通拥堵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下列关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夜晚市区温度明显升高
B、城市化导致城市雨岛效应,城区降雨量减少
C、城市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增加
D、城市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
14、以下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越低,表明城市化进程越快
B、城市化水平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人口逐年增加,标志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越好
گن
یناهجمود،人口快速增加,这
15、某城市由于交通便利、工业发展和یزوریپرد
ج
种现象称为()
A. 自然增长型
B. 计划城市化
C. 非农化
D. 人口迁移型
16、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根据这个标志,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
A. 巴西
B. 印度
C. 美国
D. 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需求急剧增长,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为解决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我国某城市实施了以下措施:
(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功能分区;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城市实施的城市土地利用措施及其预期效果。

第二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情况。

表1:某城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年份人口数(万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2010年 500 100 2020年 800 150
表2:某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情况
年份 GDP总量(亿元)人均GDP(万元/人) 2010年 2500 5 2020年 6000
7.5
(1)分析某城市在2010-2020年间城区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说明某城市人均GDP变化的可能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第三题
题目: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迁移的两种趋势及其影响,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A.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城市就业压力,但也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份额。

B. 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城市人口外迁至周边地区或其他国家,造成大城市空心化现象,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第三节城市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城市化过程中,下列哪项是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的主要标志?
A. 城市面积扩大
B.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D.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答案:C
解析:城市化是指乡村地域逐渐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而不是单纯的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面积扩大。

2、哪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国外移民成为了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A. 德国
B. 英国
C. 意大利
D. 中国
答案:D
解析: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以说,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转化为城市劳动力,进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城市化进程中,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城市化的副作用?()
A. 水资源短缺
B. 生态破坏
C. 人口增长过快
D.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答案:D
解析:城市化的副作用包括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面效应,因此选项D不属于城市化的副作用。

选项A、B、C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

4、以下哪项措施不是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A. 发展公共交通
B. 提高油价
C. 建设停车场
D. 实施交通管制
答案:B
解析: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通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停车场、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以提高交通效率,缓解拥堵。

而提高油价是一种经济手段,目的是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间接缓解交通拥堵,并不是直接针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选项B不是为了应对交通拥堵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5、题干:以下关于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B、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分布趋于均衡。

C、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D、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面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减少。

答案:C
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上升,但选项A错误;城市数量确实增加,但分布不趋于均衡,选项B错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环境污染问题加剧,选项C正确;城市绿地面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应增加,选项D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C。

6、题干:以下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B、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城市贫困人口增加。

C、城市化进程会加剧城乡差距。

D、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答案:C
解析: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选项A正确;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城市贫困人口增加,选项B正确;城市化进程会加剧城乡差距,选项C错误;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选项D正确。

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C。

7、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水平主要由人口迁移所决定
B、城市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C、过度的城市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D、城市化进程中常常伴随着交通拥挤和房价上涨
答案:A
解析:城市化水平不仅仅由人口迁移决定,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变化、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8、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个因素对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最为关键?
A、政府财政补贴
B、私营企业投资
C、外国直接投资
D、社会资金投入
答案:A
解析:政府财政补贴对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最为关键,这是因为政府具有较强的财力和技术能力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规划,而其他选项虽然也很重要,但直接性和持续性可能不及政府财政补贴。

9、以下哪项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A. 城市交通拥堵
B. 城市环境污染
C. 城市房价过高
D. 农村人口过度集中
答案:D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共同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房价过高。

这些都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产业和资源的集中而引发的。

而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并不是城市化的共同问题,因为城市化的本质是将人口、产业和资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例下降。

因此,D选项是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10、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依据以下哪个指标来划分?
A.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B. 城市产业结构变化
C.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A
解析: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主要依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一指标来划分。

城市化进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初级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比10%-30%)、中级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比30%-70%)、高级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比70%-80%)和成熟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比80%以上)。

这个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城市与农村人口分布的转变,是衡量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B、C和D选项虽然也与城市化相关,但不是划分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指标。

11、在以下城市中,哪一个城市是典型的“卫星城”模式?
A. 北京
B. 上海
C. 天津
D. 香港新界
答案:D
解析:香港新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个区域,其中的卫星城模式是指在原有城市周边建设新的城市区域,以缓解中心城市的拥挤和环境污染问题。

香港新界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卫星城的典型特征,因此选D。

12、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导致的环境问题?
A. 噪音污染
B. 水资源短缺
C. 交通拥堵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噪音污染、交通拥堵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都是常见的环境问题。

水资源短缺虽然与城市化有关,但它更多地是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导致的,而不是城市化本身直接引起的问题。

因此,选B。

13、下列关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夜晚市区温度明显升高
B、城市化导致城市雨岛效应,城区降雨量减少
C、城市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增加
D、城市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A
解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物密集和人为活动导致市区温度比郊区高,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现。

夜晚市区由于建筑物多、人为活动多,散热慢,温度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A选项正确。

14、以下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率越低,表明城市化进程越快
B、城市化水平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城市人口逐年增加,标志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越好
答案:B
解析:城市化水平通常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B选项正确。

城市化率低可能意味着城市化进程较慢或者刚刚开始,无法直接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快慢,A选项错误。

城市人口增加确实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唯一标准,C选项表述不够全面。

城市化水平高不一定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越高,反之亦然,因此D选项不正确。

یناهجمود،人口快速增加,这
گنج
15、某城市由于交通便利、工业发展和یزوریپرد
种现象称为()
A. 自然增长型
B. 计划城市化
C. 非农化
D. 人口迁移型
答案:D
解析:题目描述的城市人口增加是由于交通便利、工业发展以及战争胜利等多个原因造成的,这属于人口迁移型的城市化。

自然增长型主要指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导致的增长;计划城市化是指根据国家或地区规划有计划推进的城市化;非农化是指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的转变,这些选项都不符合题目描述。

16、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根据这个标志,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
A. 巴西
B. 印度
C. 美国
D. 中国
答案:C
解析:快速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快速上升的过程。

巴西、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上升。

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进程已经较为成熟,城市人口比重变化不大,因此不属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需求急剧增长,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为解决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我国某城市实施了以下措施:
(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功能分区;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该城市实施的城市土地利用措施及其预期效果。

答案:
该城市实施的城市土地利用措施包括:
(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预期效果是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功能分区:预期效果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内部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预期效果是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土地浪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预期效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措施及其预期效果。

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该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城市土地利用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优化空间布局和推进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则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情况。

表1:某城市人口与城区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公里)
年份人口数(万人)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2010年 500 100 2020年 800 150
表2:某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情况
年份 GDP总量(亿元)人均GDP(万元/人) 2010年 2500 5 2020年 6000 7.5
(1)分析某城市在2010-2020年间城区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说明某城市人均GDP变化的可能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答案:
(1)某城市在2010-2020年间城区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的。

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city’s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从表1可以看出,城区面积从2010年的1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50平方公里,同期人口数量也从500万人增加到800万人。

(2)某城市人均GDP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升级,经济效益提高;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3)城市化认识:
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②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发展,防止城市病的发生;
③政府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居民应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此题要求分析城区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表1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2)此题要求说明人均GDP变化的可能原因。

结合表2数据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原因,可以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居民收入增加等方面进行回答。

(3)此题要求谈谈对城市化的认识。

考生在回答时可以从城市化的发展意义、存在的问题、政府治理和居民行为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题
题目:以下是我国某城市人口迁移的两种趋势及其影响,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A.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城市就业压力,但也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份额。

B. 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城市人口外迁至周边地区或其他国家,造成大城市空心化现象,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答案:
1.趋势A分析:
(1)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推动城市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活力。

(2)劳动力资源丰富,吸引企业投资,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丰富市场份额,推动产业链升级,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4)增加城市交通、住房、公共服务等压力,造成城市问题加剧,如环境污染、居住拥挤、教育医疗资源紧张等。

2.趋势B分析:
(1)大城市人口外迁至周边地区或其他国家,缓解大城市压力,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合理布局。

(2)减少城市交通压力,降低拥堵现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3)增加中小城市人口,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社会稳定受到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人口迁移的趋势及其影响。

首先分析趋势A,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规模扩大,提高城市活力,但也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

接着分析趋势B,大城市人口外迁至周边地区或其他国家,缓解城市压力,但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在解答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多个角度阐述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