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对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胃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每日口服抗生素,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服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每天1剂,4周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

结果治疗组在损伤胃黏膜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hp清除率方面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黄黄连泻心汤在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时既对症又对因,能有效清除和抑制hp,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01-02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收录了由大黄和黄连两味药组成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中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1-2]”,后世多用于治疗脾胃疾病。

慢性胃炎是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从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引发各国学者对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研究显示,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且和胃癌的发生相关[3],hp感染可终生带菌,自然消退率很低。

在慢性胃炎的早期对hp进行积极治疗,对于控制炎症发展,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则至关重要。

近年研究发现泻心汤可有效清除hp,改善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症状。

本科应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22~78岁,平均45.2岁;病程8个月~22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636000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疾控中心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门诊病人184例,分成治疗组92例,在使用常规对症性治疗与支持性治疗的基础上,并予中医治疗;对照组92例单独使用对症性治疗与支持性治疗。

治疗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sup】15.27,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133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hronicgastritis.methods:totally 184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94 cases)which received routine heteropathy ,supportive treatmen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treatment,control group which only treated wich routine heteropathy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after the treatments,the effects on 2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7.8%,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81.5%,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x 【sup】2【/sup】15.27,p<0.01).conclusion:combination ofchinese t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good effect on chronic gastritis.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combin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胃痞”范畴。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研究进展摘要现代医学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引发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西药疗效单一,存在不同毒性和不良反应,而大量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证实,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有良好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1 中药治疗1. 1 化浊解毒方由柴胡、黄芩、连翘、藿香、瓜蒌等组成。

霍永利等[1]用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兰索拉唑对照治疗60例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30 d后治疗组Hp根除率85.71%,对照组86.21%。

1. 2 失笑散合痛泻要方加味由蒲黄、五灵脂、白芍、白术、姜半夏等组成。

刘江龙等[2]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对照治疗96例Hp感染胃炎,4周后中药组愈合率70.00%,西药组71.73%。

1. 3 胃愈胶囊由法半夏、黄连、吴茱萸、黄芪、八月札等组成。

董勇云等[3]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治疗64例Hp感染胃炎。

治疗后Hp 治疗组转阴率87.50%,对照组93.75%。

1. 4 益胃散由党参、砂仁、延胡索、黄精、白术等组成。

祝玉朴[4]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对照治疗68例Hp相关胃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6.47%。

1. 5 运脾除湿杀菌汤由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丹参等组成。

乔晓林[5]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对照治疗80例Hp感染性慢性胃炎,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76.67%。

1. 6 甘露消毒丹由黄芩、滑石、藿香、茵陈、石菖蒲等组成。

徐小平等[6]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照治疗60例Hp相关糜烂性胃炎,2周后治疗组Hp根除率43.33%,对照组94.00%。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2. 1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王方石等[7]临床观察127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8周后观察组Hp 阴转率95.2%,对照组80.6%。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医药在根除Hp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方面取得独到进展,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病因病机、体质、辨证分型、及药物的治疗做一简要综述以指导临床运用。

标签: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综述自从1983年Marshll和Warren年成功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现已证实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子、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1]。

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根除治疗方案三联或四联疗法疗效肯定,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极易产生耐药性[2]及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中医中药用于Hp感染的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症状和病理,联合西药有协同增效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较少、复发率低等优势[3],文章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Hp感染的病因病机认识《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中医“邪气”范畴,从临床症状来看,Hp感染相关性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泛酸”等病证的范畴,其多与饮食不节有关,脾胃升降失常、寒热虚实错杂、气机阻滞是其主要病机。

其中脾胃湿热是Hp相关性胃病的重要病机,但究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以脾虚为主,标实是以在脾虚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

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是Hp感染并引起疾病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郁热、湿阻等病理变化又为Hp的附着、繁殖、致病提供了客观条件[4]。

因此,只有脾胃功能正常,升降职司通畅,HP才不易侵入胃腑。

既使感染,也不致发病或发病轻微或易于祛除。

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大法。

2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21中医体质与Hp相关性研究HP作为一种致病菌作用于机体,宿主的应答是千差万别的,宿主对证候转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对疾病的“从化”具有内在的制约性,亦即“客随主变”[5]。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与中医证型关系,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统计每一证型所占比例;结果: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结论:慢性胃炎HP感染以肝胃不和、脾胃湿热型为主,治疗以清肝泻火,清热化湿,调和肝脾为治疗原则。

标签:慢性胃炎;中医证型;HP;相关性分析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至2014年间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经我院或外院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Hp检测为阳性,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20-78岁。

2、方法参照按照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进行诊断与辨证分型。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标准:Hp培养阳性或尿素酶依赖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

中医证型的确定由及2名以上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专家共同认可。

结合我地区患者具体病情,主要分以下5型。

(一)肝胃不和型主症: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作;③嘈杂泛酸。

次症:①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反流。

舌、脉象:舌质潮红、薄白或白厚,脉弦。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舌脉象基本符合;或具备主症1项和次症1项,舌脉象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二)脾胃虚寒(弱)型主症:①胃脘隐痛;②胃痛喜按喜暖;③食后胀闷、痞满;④纳呆少食;⑤便溏或腹泻;⑥乏力,四肢酸楚。

次症:①胃粘膜红白相兼,以白为主;②粘液稀薄而多;③胃酸偏低。

舌、脉象:舌质潮红、苔薄白或有齿痕,脉弦细。

证型确定:具备主症3项,舌脉基本符合;或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1项,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定。

(三)脾胃湿热型主症:①胃脘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尿黄;④脘腹痞闷,渴不欲饮。

次症: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进展自1983年从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于1985年开展这项研究,中医药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有着无与伦比的特色和优势。

近几年对Hp感染微观辨治及其药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

1 微观辨证1.1 Hp阳性与证型关系经胃镜病理确诊慢性胃炎1000余例,辨证分为肝气犯胃、气滞血瘀型(实证),肝胃郁热、阴虚血瘀型(虚中挟实),脾胃虚弱、气虚血瘀型(虚证),Hp阳性率分别为100%、84.6%、76.1%,虚实二型差异显着(P<0.05)。

危氏观察102例Hp感染阳性率及程度高低与证型有一定关系,排列次序是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阴虚。

以脾胃虚证和脾胃湿热型作对比,前者50例中Hp阳性占48.0%,后者12例中Hp阳性占91.7%,两型存在显著差异,即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

进一步研究表明,Hp阳性率与证型有相关性,依次为郁热证>瘀血证>虚寒证>气滞证>阴虚证。

在脾虚证中脾阳虚型Hp感染重于脾气虚型,一般认为由脾气虚到用阳虚的反映脾虚程度加重,故Hp与脾虚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至于虚证Hp感染率低尚有争议。

有人认为脾虚证中脾虚气滞证Hp感染最低、感染程度最轻;与有人提出中虚气滞证不仅Hp阳性率高(92.9%)、菌量多(等级占49.1%),且侵犯部位深、引起细胞变性崩解多(88.6%)的病理结量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统一认识。

1.2 Hp感染胃粘膜微观辨证从50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病、证演变规律与Hp阳性率高低比较分析,排列次序为溃疡分期是活动期>愈合期>疤痕期。

溃疡活动期胃粘膜改变有充血、水肿、糜烂,胃粘膜微观相分型以胃热较多;愈合期胃内炎症好转,充血水肿糜烂消退,溃疡渐愈合,胃粘膜微观相以胃寒型居多;疤痕期胃内炎症消退,溃疡愈合,以气阴虚型居多。

由此可见,同一病期,有不同的证,而不同的证与粘膜相分型及期Hp阳性结果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i sa i t rs l n mirs tli n tblt oc n e ee to n tbl y wok h p o co aelt i sa ii fra c rd tcin i e y


6 7・ 5
性研究进展 [ ] J. 中国肿瘤 。0 3 1 ( ) 8 3 . 2 0 ,2 1 : — O 2
因表达与 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07 l2( ) 20 ,,7 1:
5 — 8 75.
中医分 阶段治疗慢性 胃炎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 疗 效 观 察
常 建 华
【 摘要】 目的: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 胃炎幽门螺杆菌 阳性患者的疗效 。 观察 方法: 选择我院 2 1 年 3 21 年 3 9 例确诊 01 月一02 月 2
C HANG a h a Ln i rdt n l C iee Me iie S n— u ixa T a io a hn s dcn Ho ptl; i si a Emeg n y De at n , n u ixa, 7 1 0 hn re c p rme t Ga s Ln i 3 0 C ia 1
显效 1 例 , 1 有效 1 , 7例 总有效率 7 . %; 1 4 两组 比较差异具有显著 性 , 7 有统计学意义 P 00 。观察组 H <. 5 P转 阴 3 例 , 6 . %, 照 1 占 73 对 9
组 HP转阴 6 .2 两组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52 %, 无统计学意义 P 00 , > . 结果证 明中药在根除 HP方面具有与抗菌药物相同的作用 。 5 结论 :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 胃炎幽门螺 杆菌阳性疗效显著 , 标本兼治 ,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 关键词】 中医分阶段治疗 ; 慢性 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 ; 疗效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30例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30例
6 6 . 6 7 % , 2组相比有 明显差异 ( P <0 . 0 5 ) 。 2组幽 门螺杆 菌根除率相比差异显著 ( 尸 <0 . 0 5 ) 。 结论 : 中医分阶段治 疗慢性 胃炎幽 门螺杆 菌阳性患者临床 疗效显著 , 幽 门螺杆 茵根除率 高。
[ 关键词] 胃炎, 慢性 ; 幽门螺杆 菌; 化湿理气汤; 健脾和 胃汤 [ 中图分类号]R 5 7 3 . 3 [ 3 t 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 i 0 0 4 — 6 8 5 2 ( 2 O 1 3 ) O 9 — 0 0 6 6 — 0 2
唐 大 军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 2 9 0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医分 阶段治疗慢性 胃炎幽门螺杆菌 阳性患者的, 临床疗效。 方法: 将6 0 例 患者随机
分成 2 组, 对照组给 予养 胃冲剂、 羟氨苄青霉素胶 囊治疗 , 连续治疗 9 0 天。观察组给 予分 阶段 治疗 , 第1 阶段 ( 第1 ~1 5天 ) 给予化湿理 气汤, 1 剂/ d ; 第 2阶段 ( 第1 6 ~9 0 天) 给 予健脾和 胃汤, 1 剂/ d 。结果: 治愈率观察 组为 3 6 . 6 7 % ,对 照组为 2 0 . 0 0 % , 2组相 比有 明显 差异 ( P<0 . 0 5 ) 。总有效率 观察组 为 7 6 . 6 7 % ,对 Hale Waihona Puke 组为 道 ・ 临 劈
W e s t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 2 0 1 3 V o 1 . 2 6 N o . 9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 胃炎 幽 门螺 杆 茵 阳性 患者 3 I O例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疗法组 38 2.63(1/38) 5.26(2/38) 7.89(3/38) 2.63(6/38)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中,慢性胃炎属于常见疾病,有病情容易反复、发 病率较高等特点,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且 HP 感染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胃癌、结 直肠肿瘤以及胰腺癌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 [1]。基于内镜 和病理诊断可以将慢性胃炎分成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 两类,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胃癌 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也高于胃癌低发区。因此及 时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特别是 HP 感染的患者对胃癌预防有 着重要的意义。慢性胃炎无特异性表现,少数患者无任何症 状,常见症状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多数患 者有 2 个以上的症状。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包括去除病因、 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无症状、HP 阴性的慢性非 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对于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注 意警惕其恶变的可能性。针对 HP 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应该 进行 HP 根除治疗,采用铋剂四联方案 [2]。我国传统医学认 为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等,治疗以疏肝 理气、和胃止痛等方法为主 [3]。本研究中应用胃苏颗粒进行 治疗,其主要的成分包含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等,具 有和胃止痛、消胀理气等作用。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还显示, 胃苏颗粒能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力及胃液 酸度、增强胃肠蠕动,并对胃黏膜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4]。
17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34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e c c ft e t a me t o p a d HP c e r c a et a e c n r lg o p t e d fe e c ssg i c t ( 00 ) . n l so i f a y o r t n u n l a a e r t n t o to r u . i r n e wa i f a h e r g n h h h n i n 尸< . 5 Co c u i n HP
医脏 腑 定位 在 脾 更 佳 。
4 结

用 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定位诊 断时,不能完全 以现代医学 解剖学为依据, 而应以中医的脏腑 生理功 能、 理表现 为依据 , 病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脏 腑定位亦应遵循此 原则 。鉴于现代医学肝
[821a 1—2q华医 典[ . MI 升级版 , : 电子 音像 出版社 长沙 湖南
t d c t n g o p a d i ewe tr d cn o p a trt a me t o o s r et e ci i a f c c d HP ce r n e r t . e ci i a o me ia i r u n t se me ii eg u , f e t n b ev l c l i a y a la a c a e Th l c l o n h n r e r t h n e n n
中医,042 (0: 395 2 0,51) 0—0 9 [7吕凤娟 等. 性肝 炎从 肝胆 论治 质疑 [ . 1] 病毒 J 中医药 学报,0 8 62: —8 ] 2 0, () 67 3 7
可见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 现与中医学的肝脏病理表现相
去甚远 ,却与中医脾脏的病理表现基本 一致 。因此 ,本病 的中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145例慢性胃炎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

实验组实行中医分阶段治疗(开始理气化湿治疗2周,2周后予以健脾和胃),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hp转阴率、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5%,p<0.05。

结论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 hp阳性中医药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是临床胃病中的常见病,发病率极高,其病因是因为胃黏膜上皮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侵犯,发生的持续性炎症性病变。

临床以胃痛、嘈杂、痞满、纳呆为主症。

笔者经过3年的临床对比和论证,认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的患者,共计145例,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4.83岁;病程0.6~12年,平均病程8.4年;浅表性69例,萎缩性26例,异型增生24例,肠上皮化生21例。

实验组75例:男60例,女1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4.95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9.1年;浅表性70例,萎缩性25例,异型增生23例,肠上皮化生22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参考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试行标准。

西医依靠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所见为准。

1.3 治疗方法(1)对照组予以西医的四联疗法,即泮托拉唑胶囊40mg bid po+枸橼酸铋钾220mg bid po+克拉霉素0.5g bid po+阿莫西林0.5g tid po。

养胃舒治疗HP阳性相关性消化性疡的临床

养胃舒治疗HP阳性相关性消化性疡的临床

养胃舒治疗HP阳性相关性消化性疡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10)刘薇刘晋生梁代英危北海郭培光养胃舒是具有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的中成药,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纳差、消瘦等症。

我们应用此药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现总结如下:一、临床疗效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观察了养胃舒胶囊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与丽珠胃三联治疗进行了对照比较,选择门诊经胃镜检查诊断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人45例,其中养胃舒治疗组3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溃疡11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6个月至7.3年,平均1.7年。

丽珠胃三联治疗组15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溃疡5例,男性9例,女性6例,病程7个月至6.8年,平均1.5年。

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经胃镜活检尿素酶试验阳性和13C或14C 呼气试验阳性而证实。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或夜间胃痛、胀满、嗳气、呃逆和大便不调等症状。

治疗方法:养胃舒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下,连服1个月。

丽珠胃三联每次4粒,每日2次,早晚各1次,饭前半小时服白片,饭后半小时服绿片和黄片,连服1周或2周。

对两组症状较重而持续的病人都随症加减服用中药汤剂,治疗1个月以后,所有病人都经13C或14C呼气试验,复查HP,有26例复查了胃镜,17例做了X线钡餐复查,2例未复查。

治疗结果:养胃舒治疗组症状有效率为91.6%,HP根除率为67.3%,溃疡愈合率为86.5%.丽珠胃三联治疗组症状有效率为82.4%,HP根除率为74.2%,溃疡愈合率为89.1%,两组各项疗效指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说明,养胃舒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疗效,对症状的改善优于丽珠胃三联,对HP的根除也达到67.3%,虽然略低于后者,但整体疗效两者相差无几。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辩证治疗的分析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辩证治疗的分析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辩证治疗的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辩证治疗对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14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以及干预组,参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治疗,干预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

在完成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果为97.14%,参照组治疗总有效果为65.70%,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果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结论:在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程中,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可以完成Hp的有效根除。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胃肠道临床疾病,其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腹痛、恶心或呕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1]。

消化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其发病原因是原本用于消化食物的胃酸及胃蛋白酶对胃壁及十二指肠壁进行了消化,对黏膜组织造成了损伤,从而引起消化性溃疡。

本次研究选取二零一五年三月至二零一六年三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一组患者使用中医辩证治疗,一组患者则使用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下为详细报道内容: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40例,为了方便进行研究及对比,将140例患者分为以下两组:参照组(70例),3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年龄在41至72岁之间,平均(59.11±3.52)岁;干预组(70例),38例为男性,32例女性,年龄在44至73岁之间,平均(58.20±5.34)岁。

1.2治疗方法1.2.1参照组:该组患者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选进去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为H20045335,每次20mg口服,一天服用两次[2]。

同时使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硝唑片,规格大小为每盒0.2g ×21s,国药准字为14020964,每次使用400mg,每天使用三次。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临床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临床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临床观察
唐海宁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0(34)7
【摘要】为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

设治疗组43例 (先以化湿理气法治疗15天 ,后健脾和胃法治疗 75天 ) ,对照组 37例 (养胃冲剂合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 3个月 )。

结果 :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HP转阴率 ,治疗组 5 8 1% ,对照组 48 6 %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对消退炎症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明显改善 ;观察两组病例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方面 ,虽有改善作用 ,但无明显疗效。

提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 ,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 ,对HP转阴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窦炎;阶段性治疗;中医药疗法
【作者】唐海宁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
【相关文献】
1.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45例临床观察 [J], 张波;张鹏程
2.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效果观察 [J], 肖花香
3.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洋
4.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刘向阳
5.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临床观察 [J], 张运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升阳益胃汤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效果观察

升阳益胃汤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效果观察

升阳益胃汤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效果观察杨乃坤【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24(43)3【摘要】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于我院接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治疗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升阳益胃汤,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1%(41/42),较对照组78.57%(33/42)高(P<0.05)。

治疗前,两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泌素-17(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MTL、G-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胃蛋白酶原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效果满意,也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28-29)【作者】杨乃坤【作者单位】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2【相关文献】1.健脾益胃汤联合抗Hp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2.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效果3.枳术宽中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4.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疗效观察5.柴芍胃康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肝胃气滞证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常建华
【期刊名称】《甘肃医药》
【年(卷),期】2012(031)00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92例确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HP转阴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转阴31例,占67.39%,对照组HP转阴65.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中药在根除HP方面具有与抗菌药物相同的作用.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显著,标本兼治,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657-659)
【作者】常建华
【作者单位】731100甘肃临夏,临夏州中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李金臣
2.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刘向阳
3.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分析 [J], 岳沿江
4.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分析 [J], 刘志信;安建平
5.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 [J], 孔维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胃友方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病疗效观察

中药胃友方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病疗效观察

中药胃友方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病疗效观察
梁方信;柳梅;尹生广;董淑平;王尚瑞;许克先;韩翎;马山;吕文和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4(0)S1
【摘要】在运用中药胃友方成功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基础上.观察该方剂对幽门螺旋菌(HP)阳性胃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为1989年3月~1990年11月我院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 HP 阳性的各种胃病患者51例。

其中 CAG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例.消化性溃疡(PU)3例;男41例,女10例;年龄27~68岁.平均47.5岁。

【总页数】2页(P131-132)
【关键词】胃友;幽门螺旋菌;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活动;胃镜诊断;病理检查;吴茱英;积壳;建中汤
【作者】梁方信;柳梅;尹生广;董淑平;王尚瑞;许克先;韩翎;马山;吕文和
【作者单位】海军青岛疗养院中医科;海军青岛疗养院病理科;海军青岛疗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免煎中药舒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病的疗效观察 [J], 张江海;赵恒侠
2.观察胃炎汤治疗幽门螺旋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J], 魏东
3.胃友汤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胃病51例 [J], 梁方信;柳梅;尹生广;董淑平;王尚瑞;许克先;韩翎;吕文和;马山
4.中药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王福珉;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发布时间:2021-07-07T16:10:22.1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月1期作者:王怡[导读] 现阶段,社会大众对Hp感染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Hp根除治疗方案也由三联转变成四联,治疗周期从一周延长至两周,抗生素的剂量日益增大,这些都使患者治疗压力逐渐加大,但是Hp感染的根除率却提升并不理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患者治疗后容易再次感染,这些都成为根除Hp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王怡(南京市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44)摘要:现阶段,社会大众对Hp感染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Hp根除治疗方案也由三联转变成四联,治疗周期从一周延长至两周,抗生素的剂量日益增大,这些都使患者治疗压力逐渐加大,但是Hp感染的根除率却提升并不理想,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患者治疗后容易再次感染,这些都成为根除Hp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与单一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效果更加明显,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部分中药方剂可达到根除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药;Hp感染;研究综述Abstract: At this stag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H. pylori infection has further improved. The Hp eradication treatment plan has also changed from triple to quadruple. The treatment period has been extended from one week to two weeks. The dose of antibiotics has been increasing. These have enabled patients to treat The pressur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but the eradication rate of Hp infection has not been improv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has increased, and patients are prone to re-infection after treatment. These have bec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eradicating Hp. In clinical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singl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in treating Hp infection, and has a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Some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eradication.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p infection; research review中医中药材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应用历史,但是受当时检验手段的局限影响,导致古代中医学家难以用肉眼看见此种病菌,针对Hp感染引发的相关性胃炎疾病,使患者表现出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我国古代中医学家对其有着独到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医治疗 。 组 实行 中医分 阶段 治疗( 理 气化 湿治 疗2 ,周后 予以健脾和 胃 , 实验 开始 周 2 )比较2 组患 者 治疗后疗效 。 结果 实验 组 治疗后H P 转 阴率 . 临床症 状改 善率 高 于对 照 组 , <0 0 , P .5 实验 组总 有效率 为9 .7%, 4 8 5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的8 .5 P . 5结论 采 用中医分 5 0%,<0 0 。
表 1பைடு நூலகம்2 主要 临 床症 状 治疗 效 果 比较 ( ) 组 例
() 照组 予以 西 医的 四联 疗 法 , 1对 即泮 托拉 唑胶 囊 4mgbd I 0 i X ) +枸 橼酸 铋钾 2 0 i 3 +克拉 霉 素0 5 i o十阿 莫西 林 2mg bd 1 o .g bd 1 9
中 医 中 药
中医分 阶段 治疗慢 性 胃炎 HP 阳性 的效 果 观察
肖花 香
(lf 口县 中医 院 湖 南邵 阳 t l洞 l ̄ lt
420 ) 2 3 0
l 要 】目的 探讨 中 医分阶段 治 疗慢性 胃炎H 阳性 的 疗效 。 法 将 我院 15 摘 P 方 4 倒慢性 胃炎H 阳性 的患者 随机 分 为2 , 照组 予以 P 组 对
的 临 床 对 比 和 论 证 , 为 分 阶 段治 疗 慢 性 胃 炎 HP阳性 的效 果 良 认
好。
1 资料 与 方法
1 I 一 般 资料 .
中医参 考 1 8 年 1 月 中国 中西 医 结 合学 会 消化 系统 疾病 专 业 99 1 委 员 会制 定 的 诊 断 试 行标 准 。 医 依 靠 胃镜 检 查 和 直 视 下 胃粘 膜 西 活组织检查所见为准 。
分 阶 段 治疗 慢 性 胃 炎是 临 床 胃病 中的 常 见病 , 发病 率 极 高 , 其 病 因是 因 为 胃 黏膜 上皮 受 到 各 种 致 病 因 子 的侵 犯 , 生 的持 续 性 发
6 例 , l例 ; 龄最 小2 岁 , 大6 岁 , 均年龄4 .5 ; 0 女 5 年 7 最 9 平 4 9 岁 病
程0 5 l年 , 均病 程 9 1 ; 表性 7例 , .~ 3 平 .年 浅 0 萎缩性 2 例 , 型增 生 5 异 2例 , 上皮 化生 2例 。组一 般 资料 比 较无 显 著性 差 异( 00 ) 3 肠 2 2 . .5, P> 具有 可 比性 。
1 2 诊 断标 准 .
炎 症 性 病 变 。 床 以 胃痛 、 杂 、 满 、 呆 为 主 症 。 临 嘈 痞 纳 笔者 经 过 3 年
中医 中药
观察 。 1 5 疗效 标 准 .
CARNDL H E I I0I EA N G C F M
盔固
生 素 合 用控 制感 染 , 但是 , 生 素 会 紊 乱 肠 内正 常菌 群 , 长 期 的 抗 且 抑 酸 药物 使 胃处 于 低 酸状 态 , 易导 致 恶 变 。 以 西 医 的副 作 用 容 l 所 较大。
阶段 治疗慢性 胃炎H 阳性具有 良好的 临床 疗效 , P 值得在 临床应 用推 广。 【 键 词 l 性 胃炎 H 阳性 中医药 关 慢 P 【 图 分 类 号 lR 5 . 3 中 2 7 9 3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 编 号 l1 7 - 7 22 1 )4a- 1 4 0 文 6 4 0 4 (0 20 () 0 - 2 0
0 5 i ! 。 周 为 1 疗 程 。 .g t o 2 d o 个
() 验 组 予 以 中 医 治 疗 , 始 2 予 以 理 气 化 湿 中药 : 壳 2实 开 周 枳 2 g 檀 香 lg 香 附 lg 绿 萼 梅5 , 腹 皮9 , 芪 3g 槟 榔 6 , 0, O, O, g大 g黄 0, g 苍 术 lg 厚  ̄ lg 藿 香 5 。 中 , 见痛 连 两 胁 , 川 楝 子 1g 嘈杂 O , bO , g其 兼 加 5; 加 海螵 蛸 1 g 黄 连 1g, 茱 萸 1 g 胃 脘痛 如 刀刺 , 血 加 当 归 O, 5 吴 O; 便 l ,i; O , g l o JU lg 便秘 加 制 大黄 lg 2 后予 以 以下 方 药 : 苓 lg 甘 O 。周 茯 O, 草6 , g 白术 lg 半 夏 lg 砂 仁 1g 木香 6 , O, O, o, g 山药 1g 黄 芪3g 党参 0, 0, lg, 米 仁 l g 莱菔 子 6 , 山 消 lg 以 上 中 药 日一 剂 , 汤 约 O 薏 O, g隔 O 煎 20 , 2 服 完 。 0mL 分 次 共服 3 月 左 右 。 个 在后 期 的 健脾 和 胃中 , 根据 服
1 3 治疗 方法 .
全部 病 例 均 为本 院2 0年 8 至2 1年7 07 月 00 月的 患者 , 计 15 , 共 4例
随机 分 为 2 。 照组 7 例 : 2 , 1 例 ; 组 对 0 男5 例 女 8 年龄 最 小2 岁 , 大6 6 最 5
岁 , 均 年 龄4 .3 ; 程 06 2 , 均病 程 8 4 ; 平 48 岁 病 . ~1 年 平 . 年 浅表 性 6 9 例 , 缩性 2 例 , 型 增 生2 例 , 上 皮化 生 2 例 。 萎 6 异 4 肠 l 实验 组 7 例 : 5 男
药后的不同症状予以辨证论治 。 1 4 疗 效 观察 .
治 疗 后 分 别 从 症 状 的 改 善 , 的 转化 情 况 , 理 组 织 学 情 况 HP 病
表 2 治疗 前后 病 理组 织 学 比较 ( ) 例
1 4 中外医疗 C IA F R I N ME IA R A M N O H N O EG DC L T E T E T
参 照 18 年 l月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学 会消 化 系 统 疾病 专 业 委 员 99 1 会制定的疗效 评定标准 。 2 治 疗 结果 2 1 从 症 状 的 改善 情 况 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