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测绘职业技能大赛制图编辑解决方案-CAD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能大赛地图制图解决方案
1目的和意义
本工艺流程旨在描述大比例尺CAD制图数据如何快速提取要素数据,并进行后期的入库整理和制图输出,为作业员提供完整而便捷的技术流程与软件操作指导说明。
2准备资料
2.1原始资料
(1)某一区域1:2000比例尺的矢量数据
数据格式为AutoCAD 2000 DWG格式,要素层码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分类。
平面坐标系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外业调绘资料
包括调绘底图和补测数据。
调绘底图包括纸质和扫描数据,扫描数据格式为JPG;
补测数据为AutoCAD 2000 DWG格式。
(3)测量控制点成果
数据为文本文件(txt),坐标系与立体测量矢量数据同。
(4)方正字库。
(5)相关技术要求。
2.2已准备资料
根据《附录A 1千2千地形要素代码.pdf》和《附录B 要素分层及属性内容.pdf》,制作以下配置文件:
(1)2000数据入库方案.sch;
(2)2000数据制图方案.sch;
(3)2000入库制图方案对照表.asso;
(4)2000数据制图方案一对多属性对照表;
(5)2000符号库.sym;
(6)属性转注记.atl;
(7)安装目录Dic文件夹下的功能配置文件:大比例尺设置文件.txt、符号化选择文件.txt、MapParamForGB.txt、干河床渐变.txt、河流渐变.txt、时令河渐变(无对照表).txt、时令河渐变.txt、属性转注记设置.ini、注记Class字段赋值表.txt;
(8)DXF导出配置文件:大赛2000模板.dxf、大赛图层对照表.txt、大赛注记对照表.txt;(9)DXF导入对照表.txt;
(10)标识点对照表文件.ipc;
(11)属性对照文件:注记Class字段赋值表.txt。
2.3软件准备
(1)Geoway3.6
(2)Arcgis 10.0(包含Engine)
(3)CAD 2010(04版本以上均可)
(4)GEOWAY Checker For 3D
3工艺流程图
4工艺流程详解
4.1建立编辑工程(同时导入原始数据)
(1)利用CAD软件,将dwg文档另存为dxf格式;
(2)选择“文件-新建工程”;
(3)选择“加工”、“数据”方式,点击下一步;
(4)设置比例尺,点击下一步。
(5)选择作业方案和符号文件,点击完成。
(6)程序弹出的dxf导入设置框中,进行如下设置:
●通用标签设置,勾选“图层做为地物类”,添加对照表文件“dxf导入对照表”。
示意图如下:
●图层标签设置,选择“不导入关闭的图层”时,对dxf中被关闭的图层不做导入,选择“不导入冻结的图层”时,对dxf中被冻结的图层不做导入。
图层标签示意图如下:
●图块(块)标签设置,在“块导入方式”点选“只导入插入点”,示意图如下:
●坐标设置,保持默认设置不做处理。
●属性设置,保持默认设置不做处理。
●几何属性设置,保持默认设置不做处理。
(7)对象的归类
因CAD数据中,同一个编码内可能不区分点、线、面对象,如河流,单线河和双线河都在210101中,这样导致地物类对照时也无法区分,都放置到HYDA或HYDL层中,需要进行人工的归类。
Dxf导入对照表配置文件制作的优先级原则是:面->线->点。
即同一编码,同时有线和面时,地物类对照时是放置到面层中。
人工归类操作方法如下所示:
●选中带归类的对象
选择方法有多种,可以利用“选择”菜单栏下的工具辅助,如
✧特征选取:可以根据几何类型进行选择;
✧多边形选择和线选择: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多选
●在选中对象上,点击右键,选择“带属性移动矢量”
●在弹出的图层选择框中,选择正确图层,点击确定即可。
重复上述3个步骤,直至把所有对象都归类到正确的图层和地物类中,此工作即完成。
4.2导入其他数据
4.2.1控制点成果导入
测量控制点的导入有2种方法。
若控制点成果仅有坐标内容则采用方法1,如果还有高程、点名属性,采用方法2,以下分别说明。
方法1: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根据控制点资料,将其整理为Geoway要求的格式。
要求为txt文件,点对象的坐标文本格式如下所示:
(2)选择“工具-添加坐标数据”功能,将控制点成果导入到当前工程文档中。
(3)系统会自动添加一个图层,并在作业区显示出导入的对象。
需要手工将其归入到正确的图层和地物类中。
在新增的图层上,右键选择“全选图层对象”,然后鼠标移动到选中对象上,右键选择“拷贝矢量至指定图层和地物类”。
(4)归类完成后,卸载系统自动生成的图层即可。
方法2: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制作配置文件,要求txt文件,格式如下所示:
DataWithProperty:
[X坐标 Y坐标高程点名]
32619973.067 4404897.795 100.6 2
(2)在专业工具栏中点击“专业功能>定制功能>带属性坐标数据导入”,弹出下图所示对话框,选择坐标文件,即可将坐标数据导入。
其中X坐标、Y坐标为转入后点的实际坐标,高程为转入后的固有属性高程值,而点名等其他属性作为坐标文件转入后生成新层的属性字段,文件中的其他属性可以根据
需要设置。
4.2.2补测资料导入
将补测的dwg资料,以新层方式导入到当前工程,作为后期编辑处理的参考。
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在CAD中将dwg另存dxf文件;
(2)选择“工程-导入”,指定到dxf文件路径,选择“新层”导入方式;
(3)点击确定,会弹出dxf导入设置框,具体设置信息同4.1中所述。
(4)导入完成后,系统自动新建了一个图层,补测数据都导入该图层中。
4.3入库编辑
入库编辑包括根据外业调绘和补测资料,进行2000图的更新,并进行图形编辑、属性编辑和拓扑处理来完成入库数据制作。
4.3.1确定数据范围
利用立体测量矢量数据的内图廓线裁切掉图外内容。
(1)选择“图形编辑-高级编辑-裁外”功能;
(2)将鼠标移动到内图廓线上,待鼠标转为“”状态时;
(3)点击鼠标左键,完成裁外。
4.3.2数据更新处理
对照着外业调绘资料和补测资料,将外业调绘片外业修改、补调要素转绘到立体测图矢量数据中,进行数据的更新。
(1)实地消失的地物
在工程中,选中在调绘底图上用红色打“×”的对象,进行删除。
(2)新增、变化要素
●根据外业调绘资料中标注的内容进行补充采集;
●对于大面积新增、变化要素,调绘片上用红色标注实地尺寸圈出范围并注记“见
补测数据”的内容,删除数据中的该区域数据,将4.3.2中导入的补测资料,拷贝
进来。
说明:可以将外业调绘图jpg文件作为背景影像加载进来,作为参考。
操作方式如下:
●在工程管理器中最后一个“栅格图层”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加载影像”;
●在弹出的文件选择框中,指定到jpg文件所在路径;
●因jpg文件没有坐标信息,会弹出背景图的设置框:
✧图像比例尺为2000
✧扫描分辨率根据jpg文件实际填写
✧图像原点,即左下角坐标,先保持默认值,后面利用配准工具处理。
●点击确定,在栅格图层上点击右键,选择“设置为激活图层”;
●选择“工程-背景图像-相对配准”工具进行定位
●选择一个特征点,如交叉路口。
先选择栅格图上的点位,再选择矢量对象上的
正确的点位,将影像定位到矢量上。
完成影像的相对配准。
4.3.3图形编辑
遵循先主要地物要素,后次要地物要素;先骨架要素,后局部要素的原则,按照道路——居民地——水系——管线——境界——地貌——植被——附属设施及其它要素的顺序进行编辑。
图形编辑过程,一般利用质量检查工具,辅助进行判断。
以下根据竞赛要求,分类进行说明。
4.3.3.1测量控制点
(1)根据数据成果要求,进行测量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精度保留至整米。
●选择“专业功能-定制功能-测量控制点精度处理”功能;
●在弹出的设置框中,选择“CPTP”层的所有地物类;
(2)高程值的小数位数处理
●选择“定制功能-高程值尾数截断”功能;
●在弹出的设置框中,勾选“CPTP”层,并设置保留位数为“3”,勾选“四舍五入”。
图式上要求三角点、水准点、卫星定位等级点保留至0.001m,其他地物类保留至0.01m。
4.3.3.2道路
(1)图形错误检查和处理
可以利用质量检查-图形检测中的工具,进行道路层的图形错误。
●点层要进行“质量检查-其他检测-重叠点检查”
此类错误,可以利用“质量检查-批处理-重点删除”工具处理。
●线层和面层利用“质量检查-图形检查”中的自相交打折检查、重线、悬挂、伪节
点进行图形检测。
处理方式如下:
✧对于自相交打折错误,可以利用删点(双击线节点或快捷键K)、局部串接等
工具处理;
✧重线、悬挂点等错误,可利用批处理中的处理工具批量处理,无法批量处理的
在利用延伸、裁剪、连接的图形编辑工具处理。
说明:检查参数设置,在“质量检查-选项”中,有相关的检查工具和批处理工具的参数设置。
(2)双线道路、附属设施
●采集道路、附属设施中心线
✧在专业工具栏中选择菜单项“图形编辑>折线>平行内插”或选择矢量编辑
工具栏中的矢量平行内插按钮,并在输入框中输入内插线数量。
✧左键依次单击要内插的两条线,即可完成整线内插。
✧选中生成的中心线,将其移动到正确的中心线所在图层和地物类中。
●交叉路口处理
道路相交时要正确处理道路联通关系。
因此,对于相交道路属性相同,是联通的关系时,需要进行交叉路口处理。
✧选择“图形编辑-高级编辑-交叉口处理”工具;
✧在图面上按住左键拉框选择待处理的路口,松开左键就可看到包含在里面
的线段已被裁掉。
●构面
✧补充构面边线
根据构面边线的特点,可以分为与其他对象共边和不共边2种:
不共边的直接利用线采集工具,把面层的“构面辅助线”设为输入地物类,捕捉道路端点采集线对象即可;
对于共边的情况,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一是利用“图形编辑-高级编辑-单点局部拷贝”或“双点局部拷贝”工具,手工拷贝要利用已有线段;二是利用“面提取”工具,操作步骤如下:
a)把需要构面的层设为当前激活层;
b)点击菜单项“专业功能>数据整理>面提取>面提取”;
c)把面层的“构面辅助线”设为输入地物类;
d)在屏幕上需要添加辅助线的封闭面中单击即可,系统自动提取缺少的线对象放置到目标地物类中。
注意:要进行面提取的数据前提必须是封闭的(要进行面提取的对象间必
须是没有悬挂现象);当前光标是时表示那个封闭边界可是提取,当光
标是时表示不能提取;当前层自封闭的不予处理。
✧面边线——悬挂检查
补充完构面边线后,利用“质量检查-图形检测-悬挂点检查”,查看下是否还存在悬挂错误,如果存在错误,
✧采集构面标识点
选择“点采集工具,“输入地物类”设置为面对象的目标地物类,在双线道路中间采集一个点对象即可。
✧拓扑面建立
顺序选择“专业功能-拓扑”下的预处理和拓扑构建,勾选图层道路和道路附属设施面层。
●拓扑面检查
构面处理后,要进行拓扑的检查,主要检查工具为“专业功能-拓扑-拓扑检查”
中的“拓扑点检查”、“悬挂线检查”等。
✧对于拓扑点错误,有可能是因为边线未封闭导致,这种错误通过修改悬挂
错误可消除;也可能是因为同一面区域内,添加了多个构面标识点。
这
种错误通过删除多余点即可消除。
✧悬挂线错误也与标识点错误处理方式类似,多余线段删除即可;因悬挂造
成的,利用图形编辑工具进行处理。
(3)单线道路
●检查单线道路的连通性
✧检查悬挂点并批量消除悬挂点,批处理不了的需要根据资料进行手工编
辑;
✧对于图廓边上的情况,可以打开内图廓线所在图层,悬挂检查和处理的参
数勾选上“跨层处理”。
●伪节点检查
最好是在输入属性后进行检查和处理,否则容易造成连接错误。
批处理伪节点,处理前将高程相等条件去掉。
查看未去掉的伪节点,主要可能是地物类不同造成,核对资料,进行地物归类,对于归类错误的地物可以用属性
刷进行改正,再消除伪节点;
●单线道路与双线道路相交时,单线道路需连接到双线路的中心线上。
✧利用“图形编辑”〉〉“折线”〉〉“延伸”,工具,将单线道路延伸到双
线道路中心线上。
先点击基准线,再点击执行对象;
●道路附属设施与道路的关系处理
✧确保线状桥梁道路的捕捉关系。
可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测”中的
“线不落入线”等工具检查错误关系。
4.3.3.3居民地
(1)图形错误的处理
可以利用质量检查-图形检测中的工具,进行居民地层的图形错误。
如自相交打折检查、重线检查、相交检查、悬挂点检查等。
对于自相交打折错误,可以利用删点(双击线节点或快捷键K)、局部串接等工具处理;
重线、悬挂点等错误,可利用批处理中的处理工具批量处理,无法批量处理的在利用延伸、裁剪、连接的图形编辑工具处理。
(2)房檐改正
根据外调资料,进行居民地的房檐改正处理。
●将“大比例尺设置文件.txt”拷贝到安装目录的DIC文件夹下
●保证“临时”和待处理的RESA图层处于可见可编辑状态
●选择“专业功能-大比例尺-房屋编辑-单个房檐改正”工具
●在弹出的设置框中,进行改正量的设置,选择待处理的对象,点击“改正”即可。
●程序会自动跳到下一个要改正的边,若该边不需要改正,输入改正值0回车即可。
按确定按钮为退出改正,按撤销按钮回退上一步。
●点击确定,完成改正后,处理前的图形,拷贝到“临时”图层中,RESA层仅保留
改正后对象。
如下图所示,红色为临时图层存放的原始数据,黑色线为RESA层处
理后的对象。
说明:改正时可选择是否进行分段改正,选择该项可通输入距离进行房檐分段改正。
框中显示的距离提示该线段未进行房檐改正的总长度。
(2)面状房屋、附属设施构面
●拓扑构面
处理方式同4.4.3.2中的道路构面。
但是构面点的添加方式,可以利用“对照表方式”自动添加,处理步骤为:
✧补充构面边线:拷贝内图廓线等与其他层共边的线到RESA和RFCA层的构面
辅助线中;
✧对于图廓边上的面,利用“点采集工具”手工采集构面点;
对于一种编码边线封闭的面区域,采用对照表方式添加点。
制作工具为“工具-选项-对照表文件”中的标识点对照表制作工具。
并点击“浏览”把对照表文件(标
识点对照表,ipc)添加进来。
✧设置拓扑选项,如下图所示设置:
✧进行拓扑预处理和构建,完成面的构建。
●拓扑面检查
同4.4.3.2中道路中的拓扑面检查。
增加一项“拓扑面面积检查”,根据2000的上图面积,将小于依比例尺表示的面对象检查出来,将其转为不依比例尺点或半依比例尺线对象,归类到点层或线层。
(3)线状附属设施和房屋位置关系检查
✧保证围墙、栅栏与房屋等的位置关系正确,可以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
测-线穿越面”工具进行检查。
对于如下图所示的错误,可以利用裁剪、打断等工具进行处理。
(4)检查居民地与道路、水系的逻辑关系
✧保证居民地对象,不落入道路和水系对象中。
可以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测”中的点落入面、线落入面、线落入面等工具定位错误。
4.3.3.4水系
(1)图形错误检测
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点层进行重叠点检查
✧线层和面层进行自相交打折、重线检查、悬挂点、伪节点检查等。
水系的错误修改方法与道路基本相似,参考4.4.3.2,此处不再复述。
(3)水系线和面处理(处理方式与道路层基本相似)
面层采集水系结构线,并进行构面处理和检查;
线层保证水系的连通性,在属性限制下进行伪节点等处理。
(3)特殊处理内容:线状水系和水系结构线为有向线,要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可以借助等高线进行检查,检查单线河流的采集方向与等高线高程值递减方向是否一致。
方法一:选择“质量检查>其他检测>河流方向检查”,弹出图层设置对话框,如图:
✧设置单线河流所在图层及地貌线层,点击确定。
✧弹出错误提示列表,如下图:
方法二:将hydl层设置为激活图层,打开“视图-表现-显示矢量方向”,显示出河流的矢量方向,人工根据等高线走势判读。
修改方法:选中“图形编辑-普通编辑-反向”工具,选中待处理对象,在空白处右键完成反向处理。
按ESC键退出工具即可。
●检查等高线穿越水系面
可以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测-线穿越面”,检查等高线是否穿越了水系面。
对于这种错误,应该利用局部串接等工具,进行等高线的修改。
●检查水系附属设施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查”中的线落入面等工具,检查涵洞线、面等对象与河流等的相互关系。
4.3.3.5管线
管线层的处理原则,一是保证管线的正确连通性,另一方面,是确保点与线要素的逻辑关系正确。
(1)管线线层处理
利用图形检查工具中的自相交打折检查、悬挂检查、伪节点检查等工具,进行管线图形错误的定位和处理。
(2)管线点层与线层关系处理
检查电杆等与电力线的关系,如利用“质量检查-逻辑关系检测-点不落入线”检查检查
电杆是否落入电力线。
(3)管线面层处理
对于管线面层对象,需要补充构面边线和添加标志点,进行拓扑预处理和拓扑构建。
4.3.3.6境界
(1)境界线层处理
●协调处理境界与周边地形要素的关系,如境界线以河流、道路为界时,要协调2
者关系,保证一致性。
●自然、文化保护区和开发区、保税区等要素,如外调资料上有明确界线应在采集其
边界线。
(2)境界面层处理
面层的处理内容,主要是根据境界线进行构面。
因此,主要操作内容为:
●拷贝内图廓线和境界线层到境界面层;
●在境界面层正确的地物类中采集构面标识点;
●检查悬挂等图形错误,进行图形上的编辑;
●数据无问题后,可以进行拓扑面的构建和检查;
境界面层,除了检查拓扑点、悬挂线外,还应检查“拓扑面缝隙检查”,保证内
图廓线之内,境界面是全部填充的。
4.3.3.7地貌
(1)保证等高线应连续不间断
●利用“自相交及打折检查”、“线上重点检查”等检查工具,检查等高线的图形错误。
✧利用“悬挂点检查”和“伪节点检查”,查找等高线不连通和不连续的错误。
✧利用悬挂点批处理、伪节点批处理、延伸、裁剪、连接等工具,可以进行错误
的消除。
对于等高线大批量断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可以利用“等高线局部内插”工具处理。
(2)保证等高线不相交
利用“质量检查-图形检查-两线相交检查”工具,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进行设置:
(3)高程点与等高线的逻辑关系处理
●选择“质量检查-其他检测-点线矛盾检查”,可以检查出高程点高程值与等
高线不符的情况;
(4)有向线(陡坎等)和等高线的位置关系检查
●打开“视图-表现-显示矢量方向”,显示出河流的矢量方向,人工根据等高线走势
判读。
修改方法:选中“图形编辑-普通编辑-反向”工具,选中待处理对象,在空白处右键完成反向处理。
按ESC键退出工具即可。
注:等高线局部内插和点线矛盾检查,需要进行等高线编码设置。
在“工具-选项-编码设置”项中如下图所示填写:
4.3.3.8植被
(1)植被线层
利用图形检测和编辑工具,处理图形错误。
(2)植被面层
●植被与其他地物的共边情况比较多,因此,需要从植被线层、道路层、居民地、水
系等图层中拷贝构面辅助线;
也可利用“数据整理-面提取”工具,进行处理。
●主要依据外业调绘资料进行定性、地物补充;
在相应的地物类中采集构面标识点。
●对所有构面边线进行悬挂检查和处理;
●进行拓扑预处理和构建。
●拓扑面检查
植被层的拓扑检查,与道路层相似,但需特别检查内容为:
✧“拓扑面重叠检查”,保证植被与居民地、道路、水系没有重叠。
✧“拓扑面分割检查”,这项检查需要属性字段的支持,如type字段。
保证相邻
的植被面,地物类和属性字段一致时,不能被分割。
(3)相互关系处理
由于植被线层拷贝了道路、水系等其他层线对象,在进行线拓扑后,这些线与原图层的线对象相比,节点增多,会造成不一致性。
同时打开植被面层、拷贝了其他线的参考图层,选择“质量检查-图形检测-公共边缝隙检查”;并利用“批处理-公共边缝隙消除”工具进行错误的处理。
4.3.3.9注记点采集
(1)采集规则
根据外业调绘地图,进行注记点的采集,归放于AANP和AGNP的相应地物类中。
●所有的名称注记以注记点方式采集到地名注记层,有实体对应的须同时赋入实体。
●行政村及以上等级的居民地在驻地位置按级别表示驻地点位,村委会地名标注点表
示在村委会主要建筑物上。
●有实体对应的地名,地名定位点应表示在实体定位点上,如古塔名称等;要素实体
或范围不能准确定位的地名,地名定位点表示在要素概略中心位置上;
●线状地物的地名定位点,应在要素的适当位置上表示,每幅图可根据长度可表示
1-2个,如河流名称、道路名称等。
●如果一个居民地有多个等级居民地名称时,地名定位点应全部表示。
行政村及以上
等级居民地地名定位点一般应定位在政府驻地位置,其他等级的,定位在居民地几
何中心点位置。
(2)采集步骤:
●选择“点采集”工具;
●设置输入地物类
●在适合的位置点击鼠标左键,完成点对象采集;
●选择注记点,选择“属性编辑栏”,在编辑栏中的NAME字段中输入注记文字。
4.3.4属性编辑
属性编辑包括相关图层的属性录入以及入库前的固有属性整理
(1)属性录入
根据外业调绘资料的标注内容,进行属性的输入操作。
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a)利用“属性编辑栏”进行属性录入;
●选择待输入属性的对象;
●打开“属性编辑栏”;
●在属性编辑栏中,输入文字内容;
注:如居民地等,多个对象输入同样属性值时,可以选择多个对象,属性编辑栏
显示的是共有字段,字段值一致的显示在栏中,不一致的显示为空。
可以统一进行
多个对象的属性值修改。
b)利用“属性视图”进行属性录入;
c)利用“属性刷”进行属性输入
(2)固有属性输出
导出入库数据前,一般需要将对象的某些固有属性值转出到指定的属性字段中,这样既免去手工对字段赋值的麻烦,又可与导出MDB格式的属性处理机制相对应。
功能位置:属性编辑>固有属性转出,示意图如下:
●地物类代码:将所选图层的地物类编码导入到右边指定的字段中。
待处理图层:除AANP和AGNP外的所有图层,转出到字段“GB”中;
AANP和AGNP图层,暂转出到字段“PINYIN”中,为后续批量赋CLASS码作
准备。
●有向点角度:将所选图层的旋转角度值转入到右边指定的字段中;如果图层或地物
类中不含有向点,则该功能对这个图层和地物类不起任何作用。
待处理图层:RESP、RFCP、HYDP、HFCP、LFCP、PIPP层。
●高程值:将所选图层并且对象带有的高程值导入到右边指定字段中;
待处理图层:CPTP、TERP、TERL 、TFCP、RFCP、HYDP、HYDL层。
(3)AANP和AGNP层注记的CLASS码处理
处理方式,利用固有属性转出的CLASS字段中的地物类代码,做属性值的统一修改。
●关闭其他数据层,仅打开AANP和AGNP层;
●选择“属性编辑>属性对照”,在下图的设置框中,按照图中内容该设置:
属性对照表文件选择:“注记Class字段赋值表.txt”
●点击“确认”即完成赋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