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与Kg换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N与Kg换算
Kn--千牛,重力单位
KN与KG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KN是力的单位,叫千牛或千牛顿,KG是质量或者重量的单位,叫千克.
1、质量
(1)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只要物体存在就必定有质量,它是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

质量表示了物体惯性和引力大小的量度,是物体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统称。

惯性质量由牛顿第二定律表示,引力质量由万有引力定律表示。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反映了同一物体的两种不同属性,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使用衡器(如秤)称量出来的质量是引力质量,而用质谱仪测量出来的是惯性质量。

虽然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同一物体的两种不同物理属性,但是他们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通过大量高精度实验表明,任何物体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存在这严格的正比关系:引力质量大的物体,其惯性质量必然大;引力质量小的物体,其惯性质量必然小。

当采用国际单位制时,物体的引力质量值等于它的惯性质量值,在平时生活中,对一般质量的计量,就不再区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而统称为质量。

(2)质量的计量单位
质量是自然界三个基本量之一(另两个是:长度、时间。

质量单位为千克,符号为kg,它是国际单位制(SI)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称千克为质量的主单位。

常用质量计量单位包括:毫克(mg)、克(g)、吨(t),其换算关系为:1mg=1×10^-6kg,1g=1×10^-3kg,1t=1×10^3kg。

2、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对物体产生两种效应,一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称为动力效应;二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静力效应。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是一个矢量,要确定一个力,必须知道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计量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牛顿是一个导出单位(非基本单位),其定义为:作用在1kg物体上,使之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为1N,即:1N=1kg·m/s^2,量纲为[LMS^-2]。

力的常用计量单位有:微牛(μN)、毫牛(mN)、千牛(kN)、兆牛(MN)等,其换算关系是:1MN=1×10^3kN;1kN=1×10^3N;1N =1×10^3mN;1mN=1×10^3μN。

影响。

其中引力的重力分量提供重力加速度,引力的向心力分量提供保持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附加解释:
[编辑本段]
重力的大小除可用万有引力大小计算以外,还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这时重力可以写成:G=mg。

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此外,有密度较大的矿石附近地区,物体的重力要比周围地区稍大些,利用重力的差异可以探矿,这种方法叫重力探矿。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牛/千克.
重力的定义
[编辑本段]
重力是力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是,国内外各种课本及参考书对重力概念的定义不尽一致,目前对重力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重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第一类定义很明确,重力就是指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即是力,就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方向,即指向地球中
心.按这类定义,重力就成了引力的同义词.其实,这类定义只有在不考虑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效果时才有意义.
第二类定义:“地球对其附近物体吸引的力是重力”.“地球对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称重力”.
第二类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有“表面”、“附近”此类限制性词.这些“表面”、“附近”表达着怎样的意思呢?如只是一个区域性概念的话,那就是说只有地球表面附近的引力才称重力,除此以外,就只称引力,不再称重力了;另外,到底距地球表面多远才不算“表面”、“附近”呢?可见,第二类重力定义给读者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第三类定义:“质点以线悬挂并相对于地球静止时,质点所受重力的方向沿悬线且竖直向下,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质点对悬线的拉力”.“实际上,重力就是悬线对质点拉力的平衡力”.“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时,有一竖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g,产生此重力加速度的力称为重力”.
第三类定义分别从静力学形式和动力学形式给出了重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暗示了重力不是纯地球引力,而是把地球自转影响考虑在内的地球引力和物体随地球绕地轴转动所受的向心力之差.这类定义美中不足的是未能明确表达出重力的主要本质,即“地球引力”这一本质因素.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关于重力的定义都不够确切.重力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是:“随地球一起转动的物体,所表现出的、所受地球的引
力,称物体的重力.”根据这种定义,重力概念的内涵有:(1)重力的本质来源是地球的引力.
(2)重力是一个表观的概念,是物体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
(3)重力等于物体受地球的引力和随地球绕轴转动所需向心力的矢量差.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因为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所以赤道上的物体受到的离心力最大,而因为地球只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所以近似看做规则圆球体,所以物体在地球上各点受到的万有引力基本不变。

又因为重力是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所以在赤道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小,在两极受到的重力大。

即地球上,重力常数g是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重力的影响因素
a.形状
b.质量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