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
响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运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
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此次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痉
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
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确切,可保护和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在医学临床上进
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中医药适宜技术;肢体功能恢复;生活活动
能力
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饮食结构也产生了相
应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类疾
病同时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和并发症多等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痉挛的概率,是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发生概率的17.34%-43.21%,然而超过66.66%的患者均出现
上肢、下肢痉挛情况【2】,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中医药联合针灸、穴位按摩等在脑卒中的治疗上优势明,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强调整体观念,以经筋
理论和中医腧穴为护理基础,可利用多方面协调作用促使患者生理状况改善,从
而尽快解除患者以痉挛为主的异常运动模式【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选取本院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
接受治疗的128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分配
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年龄≥18周岁,所有
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诊断标准,通过CT和MRI等
影像科检查确诊,中医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
疗效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均为首次
发病,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均已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入院前及治疗期间采取其他相关治疗(2)合并恶性肿瘤、其他
严重器质性疾病和严重并发症者(3)精神疾病或癫痫史者、有认知和沟通障碍,以上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表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组别例
数男女比例平均年龄
(岁)
平均病程(d)
参照组6
4
36:3464.58±2.4315.24±3.51
研究组6
4
38:3264.32±2.8715.61±3.78
1.2 方法
1.2.1参照组:全面评估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脂、血压调整用药以及抗痉挛体位摆放、防治痉挛形式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开展健康教育,对其机体各指标变化情况加强监测,对其上肢、下肢进行常规康
复训练指导等。
1.2.2研究组:
(1)中药离子导入干预:患者取舒适体位,查看局部皮肤情况,使用75%酒
精消毒粘贴部位,将治疗仪的2个棉垫浸湿(黄芪、伸筋草、透骨草、乳香以及
没药、海桐皮、五加皮和防风、桂枝等中药煎煮收汁后,待温度达到30℃备用),形成药物贴片,贴在患者穴位位置,将粘胶片直接粘贴于肩髓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阳陵泉穴、悬钟穴、三阴交穴等部位,接通电源,确保电极中心的
压敏感导电胶紧贴皮肤,设定时间20min/次,电流强度保持5mA,每天1次。
(2)砭石干预:将阳陵泉穴、悬钟穴、三阴交穴涂抹适当精油,使用45℃-50℃的砭石顺着患者下肢三阳经从上向下以推、擦、点按等方式对相关穴位进行
按压干预,时间为3-5min,早晚各1次。
(3)穴位按摩:参考患者肌张力,对者患侧的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外劳宫、血海、梁丘、三阴交、足三里等多个穴位,使用按、揉、搓、拿、捏等
手法进行按摩,3~5min/次,保持用力柔和、持久、均匀。
(4)疏经络操:正确摆放患肢体位姿势、让患者肌肉放松,指导患者上肢
关节放松运动、双脚训练和手指操以及上下肢拍打法,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比两
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7.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
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
意义。
1.结果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x±s)
分组例
FMA评分ADL评分
数
73.34±5.3668.76±5.14
参照组6
4
研究组6
82.35±5.2373.83±5.36
4
P-<0.05<0.05
3.讨论
祖国医学将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归属为“筋病”“痉证”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肝肾阴虚为发病之本,气血逆乱为本病之标【5】,中医药适宜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发挥中医低成本、易操作、风险低的应用优势,进行对症施治,为提供患者综合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促进有效治疗。
经研究对比发现,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保护和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孟伟康,梁晓慧等.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老年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心理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3):2059-2062.
[2]孙娜.舒经通络操训练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中医护理中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72-73.
[3]吴芳芳,王后英,洪华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联合健康信念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6):76-77.
[5]刘雅玲,王莹.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3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