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把你认为的正确内容填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2分) 1.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我知道像太阳这样的物体还有( )、( )等。
2.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每秒为( )千米。
3.如图所示,汽车司机能通过倒车镜观察车后面的情景这是利用( )原理。
4.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 )(填“能”或“不能”)
看到物体。
( )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
6.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生了弯折,这是光的( )现象。
这样的现象还有( )。
7.许多成语和谚语与科学知识相关联,如“立竿见影”、“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都可以用( )来解释。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图甲的纸屏上能看到光 斑,而图乙的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是沿曲线传播的
C.光既能直线传播又能曲线传播
D.光能透过纸这种遮挡物 2.以下没有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汽车反光镜 B.放大镜 C.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D.家用穿衣镜 3.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A 、光的传播速度快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4.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5.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是........................................( )现象。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6.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太阳 C.木星
7.潜望镜的两块镜面是..............................................( )。
A.一块平面镜,一块凹面镜 B.两块平面镜 C.一块平面镜,一块凸面镜
8.一束光能被反射几次?............................................( )。
A 、只能一次 B.只能两次 C.遇到物体可以多次反射
9.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形成了彩虹。
A.反光镜 B.凸面镜 C.棱镜
10.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
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11.人们在镜子里可以看见自己的像,这是因为........................()。
A.光传播到镜子后面了
B.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镜子能吸收光线
12.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
B.湖光倒影
C.形影不离
13.彩色轮,也叫牛顿盘,是..........................................()的装置。
A、测量力的大小B.证明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C.测量物体的重量
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多种颜色,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红、橙、黄、绿、靛、蓝、紫
B.红、橙、黄、绿、蓝、靛、紫
C.黄、橙、红、绿、靛、蓝、紫
15.利用下列材料,在阳光下不能造出彩虹的是........................()。
A.三棱镜、白纸
B.平面镜、白纸
C.水、喷雾器
16.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A.观察树叶的形状
B.观察面包上的霉点
C.修理精密仪器
17.用调整好距离的两个不同凸透镜看到的图像比用一个凸透镜看到的图像..()。
A.放得更大
B.放得更小C无法判断
18.不同昆虫的头部都长着形状不同的.............................()触角。
A.三对B两对 C.一对
19.要观察洋葱表皮,用..............................................()观察时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
A肉眼B放大镜 C.显微镜
20.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的薄片。
A.厚实完整 B.薄而透明C厚而均匀
三、我会画图连线(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
1.请你在下面的潜望镜中添画镜片,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什么原理,请连线。
树荫下圆形光斑的形成光的反射
舞台上射出的光线
皮影戏表演
用凹面镜点燃奥运圣火光的直线传播
马路上拐角处反光镜
玩手影游戏
四、我会探究(第1题12分,第2题16分,共38分)
1.光的传播(共12分)
(1)光是怎样传播的?小明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
______________。
(2分)
②请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中光前进的路线。
(2分)
③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2分) (2)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当光碰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2分)
(3)请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改变后的光的传播路线。
(2分) (4)图3中表示在一个盒子中,竖着一本书,书的右侧有一个小球,请想办法用多面镜子(用图“—”表示)改变激光手电的光路,使光线照亮小球“○”。
并画出光的路线图。
(2分)
2.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共16分)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 )放置。
(2分) A.相对、平行 B.相背、平行 C.随便 (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 )放置(2分) A.30°角 B.45°角 C.90°角 (3)请你设计一个潜望镜将反光镜装在图上并将光的传播路线图画出来。
(2分)
(4)小明告诉他生活中以下( )现象也和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2分) A.排队时小明只能看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说明队伍排直了 B.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
(5)下面是某同学制作潜望镜的步骤,分析并回答问题。
(8分)
A.插入平面镜。
B.沿着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上胶水,粘牢。
C.通过观察,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D 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和下面的瞭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E.把潜望镜的图纸粘在硬纸板上,沿着纸周围的轮廓剪下。
写出正确的制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
3.有同学发出疑问:在研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中,将卡纸换成别的物体再试一下,看看还能挡住光吗?老师选择了几种物体放在第二张卡纸的位置上,我们看一看实验的效果。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共10分)
实验物体 石块 木片 厚纸板 有色塑料
金属块 能否穿过
否
否
否
否
否
(1)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有的同学又提出问题把上述物体换成透明的材料,就不能阻碍光的传播了,让我们试一试,换成透明物体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将透明玻璃片、
透明塑料和透明树脂眼镜片换到第二张卡纸位置上,我们得到了以下现象
(2)请你将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3分)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3)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同学们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换成薄纸片,手电筒的光能通过这种薄薄的纸吗?于是同学们继续做实验。
将实验物体换成薄纸片,同学们发现插入
一张纸,光线大部分都能透过,而随着纸张数量增加透过的光线越来越少,直至完全透不过。
(4)通过实验我们能发现光________________透过一些透明的物体;光____________透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薄纸片;光______________透过不透明的物体。
(填“能”“不能”或“能部分”)(3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光源、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2、直线、30万
3、光的反射
4、不能、夜视仪
5、有利于光的反射,使教室更加明亮
6、折射、放大镜把字放大
7、光沿直线传播
二、选择题1.A 2.B 3.B 4. A 5.B 6. C 7.B 8.C 9. C 10. C 11.B 12. B 13.B
14.B 15.B 16.B 17.A 18.C 19.B 20.A
三、我会画图连线
1.请你在下面的潜望镜中添画镜片,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什么原理,请连线。
四、探究题
1、(1)①一样
②如图
③直线(2)光的反射(3)如图
(4)如图
2、(1)A(2)B(3)如图
(4)B(5)E B D A
实验物体透明玻璃片透明塑料透明树脂眼镜片
能否穿过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 (2)
(3)光能透过透明的物体(4)能 能部分 不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 )、山地、( )和盆地等。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 )、( )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3.( )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4.( )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5.风的力量会( )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
6.地球上的水在陆地、( )及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
7.地球内部力量如( )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 )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是( )。
A 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2.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着水流而流失,就是
( )。
A.侵蚀
B
风
化
C.沉积
3.我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河流流向是( )。
A.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由南向北
4.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 )。
A.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缓慢的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6.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 7.下列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是( )。
A 开山修路 B.植树造林 C.开河造桥 8.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 )。
A.不变 B.加快 C 减慢 9.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会形成断裂谷。
A.相互碰撞
B 相互拉张
C 相互制约 10.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表达,正确的是( )。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 缓坡处水流速度快 C.水流速度快的地方容易产生土壤被侵蚀现象
实验物体 透明玻璃片
透明塑料
透明树脂眼镜片
能否穿过
能
能
能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11.下列地形中,由土壤沉积形成的是( )。
A.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
C.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
12.钱塘江岸边的堤坝下部的岩石比上部的岩石要光滑,这是由于( )对岩石的作用引起的。
A.流水
B.风力C气温
13.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是( )。
A.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B.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
C.放牧牛羊需要更多的食物
14.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着( )。
A.地势的高低
B.气温的高低
C.植被的多少
15.通过观察地形图,我们可以知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B.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1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内部在不断运动,驱动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表地形变化
B.地球内部的运动改变地形总是很猛烈的,就像火山和地震
C.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7.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还来自地球外部。
如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 )的作用下形成的。
A.水
B.风C重力18.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
_____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____却填平了一些坑注的地方。
横线上应填( )。
A.沉积、侵蚀B搬运、沉积 C.侵蚀、沉积
19.小科与同学研究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比较科学的是( )。
A.在一块有草皮覆盖的土地上,先下“小雨”,然后再下“大雨”进行现象比较
B.在两块都无植被覆盖,且坡度相同的土地上,一块下“小雨”,一块下“大雨”进行现象比较
C.在坡度相同的土地上,无植被覆盖的土地下“小雨”,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下“大雨”进行现象比较
2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沉积作用
C.风的侵蚀作用
三、连线题。
(每线2分,共20分)
1.在模拟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实验中,下列物品或动作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坡形土堆山坡上的沟壑
垂直的土壁下雨
凹凸不平的土堆地表径流
喷壶喷水悬崖
泥浆流到盆子里土壤裸露的山坡
2.根据我们的所学,对以下5种地形地貌作出相应的解释。
弯曲的岩层水(降雨)的作用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敦煌的雅丹地貌 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 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火山喷发形成 四、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1.在河流的上游,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
这些岩石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生着变化。
其中,渗入岩石裂缝的水在冬季会造成岩石裂缝变大。
(1)由于受到水、空气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称为( )。
(2)小金想验证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他将几块岩石放在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摇晃。
①关于“为什么要剧烈摇晃塑料瓶”下面解释合理的是( )。
A.主要是为于模拟自然界中正在发生的地震 B 、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水像江河那样流动起来 C.主要是为了让瓶中的岩石能够撞击到塑料瓶壁
②请你描述塑料瓶中的岩石和水在实验结束时分别出现的变化。
(合理即可)
岩石的变化:( )。
水的变化:( )。
2.某实验小组想研究土地有无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他们在喷水壶里倒了200毫升水,然后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铺上石子,倒入土壤,做成3种土壤样本。
(1)下列选项中,( )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2)材料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接雨 水。
实验小组同学看到的现象是( )。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五、材料题。
(共6分)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 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科考报告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突出表现为四大危害:导致土地退化,毁 坏耕地;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当前水土流失带来哪些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防止水士流失,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四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高原、丘陵
2.地幔、地核
3.地壳运动
4.地壳运动
5.磨蚀岩石
6.海洋
7.地壳运动、风水
二、选择题
1、B
2、A
3、A
4、C
5、B
6、C
7、B
8、B
9、B 10、C 11、A 12、A 13、
B 14、A 15、
C 16、B 17、B 18、C 19 B 20、A
三、连线题
1.在模拟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实验中,下列物品或动作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坡形土堆山坡上的沟壑
垂直的土壁下雨
凹凸不平的土堆地表径流
喷壶喷水悬崖
泥浆流到盆子里土壤裸露的山坡
2.根据我们的所学,对以下5种地形地貌作出相应的解释。
弯曲的岩层水(降雨)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敦煌的雅丹地貌地震(岩层受到挤压)
长白山天池风的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火山喷发形成
四、探究题
1.(1)风化(2)①B②岩石的变:岩石碎裂,出现较多碎屑,小石子变得圆滑了,水的变化:清水变浑浊了
2.(1)B(2)实验小组同学看到的现象是在乙下面接的“雨水”更加浑浊。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受到的侵蚀更加严重。
五、材料题。
1.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导致江河湖车淤积,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削弱生态系统的调方功能,对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①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②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③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兴修水利。
④缓坡上修建梯田。
⑤加强灾害预器。
(写其中四点即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下面四种办法中最为精准的校时方法是( )。
A.看太阳
B.听学校铃声
C.自己估测
D.观察影子
2.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 ) 。
A.水流速度
B.水的来源
C.水质的处理
D.装水的容器
3.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 )无关的。
A.漏水孔的大小
B.容器的颜色
C.滴漏中的水位
D.容器的水量
4.下面四种计时工具中,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 )。
A.原子钟
B.日晷
C.机械钟.
D.石英钟
5.下列( )是利用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量时间的仪器。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四个摆中,摆的摆动次数最少的是( )。
7.豆豆想制作水钟,先连续观察滴完3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在实验中,他发现随着容器中水位的缓慢下降,液滴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始终一样 D.忽快忽慢 8.摆在摆动时会发生( )的现象。
A.次数逐渐增加
B.次数逐渐减少
C.摆幅逐渐变小
D.摆幅逐渐变大 9.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一般是( )。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1个月.
10.如图,摆绳的长度不变,改变摆锤的质量,摆的摆动次数(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下列实验( )研究的是摆锤的质量与摆的摆动次数的关系。
12.大树也会记录时间,大树的( )就是记录时间的痕迹。
A.年轮 B.种子 C.树叶 D.高度
13.一只摆钟一昼夜走快了3分钟,为了使它计时准确,下列方法中,有效的是( )。
A.缩短摆的长度
B.增加摆的长度
C.增大摆锤的质量
D.减少摆锤的质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心脏1分钟大约跳动30下
B.做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分钟
C.一位同学跑完2000米所需的时间是1分钟
D.每分钟呼吸次数大约为10次
15.如果把摆钟从中国移到美国,钟摆( )。
A.摆动加快
B.不会摆动
C.摆动快慢不变
D.不能预测 16.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明的古代计时器是( )。
A.蜡烛 B.日晷 C.滴漏 D.沙漏
17.其他条件相同,摆绳长度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都是( )的。
A.相同
B.不同
C.先相同后不同
D.先不同后相同 18.做一个摆钟,如果摆静止时调整摆锤的高度,( )也会发生变化。
A.摆动的次数 B.摆动的幅度 C.摆动的方向 D.都不变 19.在( )中可以找到时间的痕迹。
A.空气
B.化石
C.流水
D.白云
20.测得一个摆每分钟摆动65次,要使它每分钟摆动60次,可以( )。
A.加长摆绳
B.缩短摆绳
C.加重摆锤
D.加大摆幅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自然而然就有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___。
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_____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_____小时。
3.虽然我们感觉有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但是时间是以_________在流逝。
4.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沙漏和“刻漏”等,其中“刻漏”又叫漏壶,它是根据水滴的__________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5.根据单摆的___特点,人们制成了摆钟。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6.摆的快慢与摆锤中心有关,摆锤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越________,摆动得越快;摆锤重心离摆的固定点越________,摆动得越慢。
三、读图题。
(共10 分)
古代人们曾经用水钟来计时。
仔细观察图1和图2中的水钟,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这个水钟的类型是( )。
A.受水型
B.泄水型
C.流水型.
2.图1中漏斗上方的溢水口的作用是( )。
A.防止水流入漏斗太少
B.使漏斗内水面保持不变
C.让脏水从里面流出
3.图1中水从漏斗出水口流入容器的速度是( )。
A.固定不变的
B.不断加快的
C.不断减慢的
4.图2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_________,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所以它是________型水钟。
四、实验探究题。
(共42 分)
1.下图是奇奇小组设计的两个“水钟”。
(10分) .
(1)从图中观察得知,甲图的水钟类型是____,乙图的水钟类型是______。
(2)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滴水的速度会变_________。
(3)图中两个水钟,计时更准确的是____。
我的推测依据是___________。
2.下表是两个小组在研究摆时的数据记录。
请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6分)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1)两个小组自制的摆的摆动次数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他们自制的摆( )。
A.摆绳的长度不同
B.摆锤的质量不同
C.摆动的幅度不同
(2)如果要使两个小组自制的摆在1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而且都是60次,他们分别应该怎么调整?
第一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用铁架台、棉线、螺母组成的实验装置。
(18 分)
(1)这是研究_________和_________关系的实验装置。
(2)在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这个实验我们一般都要进行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阳阳实验过程的记录表:
科学试题 第21页(共30页) 科学试题 第22页(共30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析数据前,我们都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上表数据中,属于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数是_________;属于正常误差的数据是_________。
②分析处理后的数据,我们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豆小组想研究摆的摆动次数与摆锤的质量的关系。
(8分) (1)她可以选择下列( )来研究摆锤的质量与摆的摆动次数的关系。
(2)下表是豆豆小组实验过程的记录表:
①你认为,表格中哪个數据可能是有误的,用“O ”圈起来。
②如:果遇到和其他小组实验结果不一致时,你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参照其他小组,修改自已小组的数据 B.等待老师的答案
C.重新实验,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
(3)通过实验,我们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B2. A3. B4. A5. C6.D7.B8. C9. B10.C 11. B12. A13. B14. B15. C16. A17.B18. A19. B20. A
二、1.天12 2 3.相同的速度 4.匀速流动 5.等时性 6.近 远 三、1.A 2. B 3. A 4.下降 泄水
四、1. (1)泄水型 受水型(2)慢 (3)乙 水位保持不变 2. (1)A (2)增加摆绳的长度 减少摆绳的长度
3. (1)摆动快慢 摆绳长度 (2)摆绳长度 (3)摆锤质量 摆动幅度 (4)减少偶然性,增加实验精确度
(5)①26 16 ②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4.(1)B (2)①⑩ ②C (3)摆的摆动次数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
(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五年级的乐乐的体重指数是19,那么他的体重属于( )。
A.正常 B.肥胖 C.超重 D.偏瘦
2.以下会阻碍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是( )。
A.充足睡眠
B.营养丰富
C.适量运动
D.环境污染 3.平静状态下,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范围是( )。
A.60~100 B.30~60 C.100~150 D.10~30.
4.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能使我们进行各种运动的器官是( )。
A.骨骼
B.肌肉
C.关节
D.神经 5.当我们用手提起重物时,肌肉会( )。
科学试题第23页(共30页)科学试题第24页(共30页)
A.变硬
B.变软
C.不变
D.先变软再变硬
6.我们之所以能灵活地曲臂和伸臂,是因为我们有( )。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血管
7.我们会经常提重物,提重物时,肌肉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肽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8.通过皮肤看到的血管是( )。
A.动脉血管
B.静脉血管
C.毛细血管
D.肌腱
9.( )是人体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A.儿童期
B.青少年时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0.以下属于人体血液循环器官的是( )。
A.心脏
B.肺
C.小肠
D.气管
11.大脑和( )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A.脊髓
B.血管
C.器官
D.血液
12.以下做法有利于保护心脏的是( )。
A.适宜参与体育运动
B.生病坚持锻炼
C.熬夜看书
D.挑食
13.喝醉之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是因为酒精麻痹了脑的(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骨骼
14.神经系统传递的是( )。
A.刺激
B.兴奋
C.神经
D.信号
15.以下器官( )具有维持生命基本生理功能的作用。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6.人的大脑分工不同,( )分管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
A.左脑
B.右脑
C.小脑
D.脊髓
17.( )系统不断传递和处理身体接受到的信息。
A.神经
B.呼吸
C.消化
D.血液循环
18.以下情况中,心脏跳动最慢的是( )。
A.睡觉
B.跑步
C.做作业
D.唱歌
19.当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摔东西
B.控制情绪
C.大喊大骂
D.打架
20.以下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A.早睡早起
B.营养均衡
C.长期处于压力环境
D.经常运动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1分)
1.我们的身体是一个________的整体。
2.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________器官的作用。
3.脑与________相连。
4.脑位于________内,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部分。
5.心脏每跳动1次,实际上心脏______秒完成了跳动,剩下的______秒是休息的。
6.健康是指一个人在_______、______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7._________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内不停地循环流动。
8.如果发生碰撞,_______可以防止你被扔出车外等,降低受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