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港澳台
班)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用笔把正确答案涂黑为■,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废分封,行县制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对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有机的结合起来
D.使得官员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优胜劣汰”
3.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4.我国对新疆的开发最早开始于
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
5.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转手贸易而大获其利的是
A.大秦B.安息C.身毒D.越南
6.我国古代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灵渠B.江南河C.秦渠D.都江堰
7.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灭人欲”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8.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印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的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0.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被俘就义是在
A.天京失守后
B.安庆失守后
C.太平军北伐途中
D.太平军西征战役中
11.“科学”被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与这一结论有直接联系的出版物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国闻报》D.《新青年》
12.鸦片战争前,中国对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
A.茶叶和生丝
B.茶叶和棉花
C.生丝和棉花
D.茶叶和粮食
1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A.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B.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D.与封建正统思想相对立
14.“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的诗句出自A.《警世钟》 B.《台湾行》 C.《哀旅顺》 D.《哭威海》
1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增开了大量的商埠,其中一省之内开埠两处的省份有A.广东、福建、湖北 B.山东、广东、福建
C.江苏、广东、福建 D.直隶、江苏、山东
16.“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
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
”这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
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下列观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求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B.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
D.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18.郑观应在一首诗中写道:“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这首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大沽口清军炮击英法舰队
B,冯子材镇南关抗击法军
C,中日海军黄海大战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下列各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那拉氏勾结奕发动政变②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制炮局
③洪仁总理太平天国政事④洪秀全病逝于天京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20.在下列著作或文章中,与新文化运动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A.《仁学》
B. 《变法通议》
C. 《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请将解答写在题后空白处。
21.羁縻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治理边疆少数民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用以维系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自西汉以来,羁縻制度经历了边郡制、羁縻府州与册封制、土司制度三个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把边疆地区新设的郡称为边郡或初郡,这些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中原王朝通过战争或其他方式占领了这些地区后,以当地少数民族或部落地域为郡的范围,并保持原住民的各项政治、社会习俗。
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部落和人民都由当地的土官管理,不上缴赋税,只是向政府交纳一些土供,以此向中央政府表示在政治上的臣服。
材料二
唐朝建立之后,打败了在北方称霸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疆域空前扩大。
唐朝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采取了“偃武修文”的方针,以通使、和亲、册封、设羁縻州府等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策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进行招抚,从而达到“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目的。
材料三
元朝统一全国后,将以前半独立或独立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逐个取消,同时又在一些边疆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土司制度,其中除最高一级的宣慰使为流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外,其他的官署都是土官,由地方少数民族首领世袭。
土司所管辖的境域,实行自治,朝廷不干预其内部事务,不征赋税。
但土司有朝贡的义务,“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给皇帝贡献土特产品。
土司的袭替必须由朝廷册命。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王朝实行羁縻制度的特点、方式及其产生的作用。
(15分)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
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将俸极薄,兵饷极微,伤废无养其终身之文,死亡无卹其家之典,能洁已效死乎?……如是则练兵如不练。
矿务学堂不兴,矿师乏绝,重金延聘西人,尚不可信,能尽利乎?……道路不通,从矿地运至海口,其运费视原价或至数倍,能有利乎?如是则开矿如不开……厘卡满地,抑勒逗留,朘膏削脂,有如虎狼,能劝商乎?领事不报外国商务,国家不护侨寓商民,能自立乎?如是则通商如不通……自余庶政,若铁路,若轮船,若银行,若邮政,若农务,若制造,莫不类是。
盖事事皆有相因而至之端,而万事皆同出于一本原之地,不挈其领而握其枢,犹治丝而棼之,故百举而无一效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1896 年)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洋务运动的主要看法。
(5 分)
(2)指出梁启超做出上述评价的背景及其基本政治主张。
(10 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3.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与中国同盟会都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方案,请从内容、性质、思想渊源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
(30分)
24.近代史上,民主革命先行者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分别提出了哪些政治民主化的主张。
概括他们三人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原因。
(30分)
25.概述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功绩。
(30 分)
2018秋季期中考试高三港澳台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A
3. B
4. D
5. B
6. A
7. B
8. C
9.D 10.B 11. D 12.A 13.D 14.B 15.C 16.B 17.D 18. C 19. A 20. A
二、材料解析题
21.(15分)参考答案:
(1)特点:实行民族自治或半自治,因俗而治。
(3分)
(2)方式:设立管理机构(边郡或府州);和亲、册封;实行土司制度。
(6分)
(3)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有利于边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6分)
22.(15分)参考答案:
(1)梁启超从“练兵”“开矿”“通商”三个方面说明洋务运动仅仅重视“西用”即西方技术,而不去改变“中体”,即封建制度,是“变法不知本源”,其危害是“故百举而无一效也”(5分)
(2)背景:A 甲午战败的刺激, 维新人士积极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
B 维新派自身的主张:
改革要“体用俱变”
主张:A 维新变法 B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10分)
三、问答题
23.参考答案:(30分)
内容:都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构建理想社会。
4分
太平天国主张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同盟会主张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8
分
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太平天国反映了农民的利益。
同盟会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8分
思想渊源:都受到传统大同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太平天国接受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同
盟会汲取了西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 10分
24. 参考答案:
(1)主张:(每点6分,共18分)
①洪仁玕:主张设立新闻官、投票;提倡以法治国。
(6分)
②康有为: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君主专制;要求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6分)
③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6分)
(2)原因:(每点3分,共12分)
①在西方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严重之际,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3分)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3分)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分)
④“西学东渐”的影响。
(3分)
25. 参考答案:(30分)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的要求 4分
②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多次举行反对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4分
③以保路运动为主体的群众性反清斗争的兴起 4分
④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的积极筹划。
4分
历史功绩:(2分一点)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⑤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