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审美与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审美与鉴赏
三千多年前的环爱琴海地区,崛起了一个崭新的民族。

在希腊群岛上建立城邦,在这些城邦中孕育,诞生的文化被后世学者统称为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人以拥有完美,健壮的体格而自豪。

这是一种民族特性。

这个民族极其善于自我表彰,他们从自己的种族说起,把一切可以引以为豪的血缘悉数报知对方,尔后交战。

所以每一个人都死得悲壮无比。

胜者自然光荣,败者也堪伟大。

因为城邦之间的战争成为每个公民所关心并且参与的大事;战争中需要健壮的战士来建立功勋。

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思想,自然是对完美躯体的无限崇拜。

而作为这种崇拜心情的表达方式,没有比雕塑更合适的了。

生活的简朴和经济上得无忧,使古希腊人有闲来创造并欣赏那些英雄神明的身体,虽然这是一种已然异化为物的理想。

于是,雕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灵魂。

古希腊人崇拜英雄,以及他们那趋于完美的躯体,而不像古印度人一样沉醉于对神明的自卑的膜拜。

神只是比人间英雄更强壮更健美一些而已,他们的心灵并不比凡人更聪慧,品德也不高尚。

对于神,凡人只是畏惧他们的神力。

至于体格的健美,他们在人间就有范本。

于是,对人体的忠诚表现,就成为表达崇拜
的最淋漓尽致的方法。

对裸体的钟爱,是古希腊雕塑的特征之一。

古希腊的雕塑家们对身体结构的认知,对神态的描摹以及对雕刻技术的运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古希腊的雕塑品,只致力于完整的表现。

用于欣赏和赞叹,以及庄重而非夸张的崇拜。

尽管如此,古希腊雕塑家那种极致的对美的表现力,依然能够创造出足以使艺术世界产生空前绝后的震撼的艺术品。

古希腊雕塑的另一特征:具有强烈的外在感染力,但这种感染力必然是平静的。

古希腊雕塑对人物神态,姿势,衣纹的处理技巧,多为后世所不及。

因为那些雕塑人物大都来自神话故事,所以被赋予浓厚的传奇色彩,置身于某个突发的事件。

拉奥孔,掷铁饼者,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神入化地显示了这种魅力。

站在这些雕像前,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或窒息的情景,或激烈的场面或豪迈的气势。

对完美的追求,是古希腊雕塑家的目标。

古希腊雕塑不具有某种单一的象征意义。

它们没有宽阔的脑门来表现思想的伟大,也不用紧蹙眉头来表现思索或忧虑。

雕塑家们更感兴趣的是身体结构的匀称,肌肉的强健圆润,腿脚的力量。

极致完美的比例搭配,被奉为神明,使雕塑家也情不自禁地爱慕起自己的作品
来,竟要与大理石结为夫妻。

雕塑本身,也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完美的赞赏。

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各个部分的大小,衔接,都在数百年的探索中找寻到了最趋于完美无缺的组合方式。

在雕塑家的眼里,用恰当的线条,正确的比例来表达完美的理想,理所当然是最根本最地道的方式。

古希腊的雕塑不仅形式完美,而且表现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

雕塑人物的面部,几乎没有表情,眼睛里没有眼珠,身体没有颜色。

作品要表达的,是庄严和静穆,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神明的理想形象。

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和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强了塑像的庄严;不去表现面部表情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的与反常的现象,把剩余的一切留给绘画和文学,以便显示出抽象的比例与纯粹的形体。

——结果,雕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中心艺术。

纵观古希腊雕刻,它遵循着模仿自然与理想化相结合的现实主义的艺术法则,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它的三个里程碑,即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时期的发展过程和任何历史一样,皆有其过渡、交叉、渐变的过程,每个时期又难以截然分开。

古风初期雕刻具有理想化、程式化、正面律古典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到古风中期逐渐摆脱程式
化、正面律,向进一步写实与理想化结合的艺术道路上迈进,继而发展到古风后期现实主义理想美,雕刻造型生动自如,形象逼真,艺术家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到艺术作品中,形成古拙的微笑。

到了古典时代模仿自然与理想化相结合美学思想使雕刻艺术达到全盛时期,雕刻人体更显得庄重、含蓄和内在,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情色彩,表现出古希腊民族的自信、尊严和力量。

进入希腊化时期,由于社会的骚动,希腊雕刻现实主义美学风尚一度受到抑制,但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又在艺术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或是崇高的悲壮的理想美得到生动的形式,恰到好处的手法,高超的技巧,对人类对自身自然美的崇高揭示,它付予大理石以弹性的肌肉感和光洁的美感,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塑造艺术语言和宝贵的遗产。

美提高了希腊人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程度。

它们的美,它们的庄严,它们的完美无瑕的本性”把希腊雕刻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世界艺术追求的向往,而永驻人间。

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
雕塑和绘画当作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罗马和希腊都是奴隶制国家,又都是半岛国家,但罗马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对客观事物冷静思考和求实精神,所以务实是罗马人的风格,不同于“外向型扩张”的希腊人的那种浪漫主义气质。

这就决定了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像力。

罗马人也有神话,但却是沿用希腊的,只不过改个罗马名而已,如,对美与爱之神,希腊人称阿芙罗狄德,罗马人称维纳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

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

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

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是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

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人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

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

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希
腊人则通过身体姿态动作来传达,所以罗马雕像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而希腊雕像的生命充满身体各个部分,即使只剩下断臂残躯,仍然能给人以特有的生命和美感。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埃特鲁里亚艺术是意大利半岛中部和北部的埃特鲁斯坎人创造的,这个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被罗马人征服,它的文化也为罗马人继承和发展。

所以埃特鲁里亚艺术是古罗马艺术的宗师和组成部分。

在埃特鲁里亚艺术创造中,雕塑最为突出:有石雕、陶雕、青铜;有圆雕也有浮雕。

最早兴起的是石雕,始于公元前7世纪末,能代表埃特鲁里亚艺术水平的则是陶塑和青铜雕刻。

埃及人视死亡为灵魂出走,会去而复归。

希腊人认为死亡是恶运附身而导致的毁灭。

埃特鲁里亚人却把坟墓看成是灵与肉的共同归宿,因此他们往往将肉体火化后置入陶制的棺中并在墓室中安置墓主人的雕像。

这些雕像有单人的,也有夫妻两人的。

《陶棺上的夫妇像》就是一件陶塑作品,这种塑像置于陶棺盖上,就像夫妇亲密地躺卧在沙发上那样,和颜悦色,似有
情感交流,好像死亡是人类美好的归宿。

这类墓葬雕像有一定的程式:取坐卧式姿态,橄榄形眼睛呈微笑状。

它类似希腊古风时期的人像雕塑,但雕像效果是埃特鲁里亚式的。

《牧羊神》:又称《萨提洛斯》,大理石复制品,高170厘米,现收藏于罗马卡庇托利博物馆,原作为普拉克西特列斯作于约公元前385年。

萨提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山林之神,传说是半人半羊的形象,生性活泼,热爱大自然,酷爱优美的音乐和活泼的舞蹈。

《赫耳墨斯和小酒神》:大理石雕塑,高213 厘米,普拉克西特列斯作于约公元前330 年左右,现收藏于奥林匹亚考古博物馆。

这尊雕像发现于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遗址中。

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和信息之神,是主神宙斯的儿子,小酒神是幼年的狄俄尼索斯。

《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大理石复制品,收藏于梵帝冈博物馆的一尊高230厘米,收藏于德国慕尼黑雕刻陈列馆的高205厘米。

原作为普拉克西特列斯作于约公元前350年。

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美与爱之神
《尼俄柏》:大理石复制品,高149厘米,现收藏于罗马国立美术馆,原作为斯珂帕斯创作于约公元前四世纪。

在希腊神话中,尼俄柏是底比斯王安菲翁的妻子,
因生有七子七女而十分自豪,并因此傲慢地嘲笑太阳神阿波罗的母亲女神勒托只生了一儿一女,还阻止底比斯人向勒托奉献祭品。

女神勒托因此大怒,命令儿子阿波罗用箭射死尼俄柏所有的儿子,女儿阿耳忒弥斯射死尼俄柏的全部女儿。

尼俄柏因此整天哭泣,主神就把她变成了石像
《掷铁饼者》: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 厘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

《执矛者》,大理石复制品,高约198厘米,现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原作为青铜制,波利克里托斯创作于约公元前440-公元前430年。

《刮汗污的运动员》,大理石复制品,高205厘米,现收藏于梵帝冈博物馆,原作为青铜像,利西普斯作于约公元前330年。

《赫拉克勒斯》也称《休息的赫拉克勒斯》,大理石复制品,高310厘米,现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立美术馆,原作为青铜雕像,利西普斯创作于约公元前四世纪。

《帕提农神庙的雅典娜神像》,又名《戎装的雅典娜》原作为黄金象牙雕像,由古希腊艺术全盛时期杰出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作于约公元前438年,后来毁于拜占庭帝国时代,现为大理石复制品,高105厘米,现收藏于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雅典娜古希腊的庇护神
《雅典娜头像》,大理石复制品,高41厘米,收藏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市博物馆,原作为菲狄亚斯作于约公元前490-公元前430年。

《向雅典娜献新衣》,帕提农神庙装饰性浮雕,菲狄亚斯主持创作于约公元前447-公元前438年。

《路德维希宝座浮雕》,三块大理石浮雕板,卡拉美斯约作于公元前470-公元前460年,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国立博物馆。

《伯里克利胸像》,大理石复制品,高48厘米,现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原作为青铜,克雷西勒斯作于公元前430年。

《阿波罗》,大理石复制品,高 224 厘米,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博物馆,原作为莱奥卡雷斯创作于约公元前350-公元前320年。

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太阳神,主神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和诗歌等,具有很大的权利,是象征才艺、勇敢
和光明的神。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战士》,大理石复制品,原作为阿加西亚斯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

拉奥孔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和预言家,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

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咬死。

《诺萨斯宫的女蛇神》,赤陶,制于约公元前1600年,高约30厘米,现收藏于希腊克里特岛的赫拉克利翁博物馆。

《华菲奥的金杯》金制,约公元前1500年,直径约11厘米,高约8.5厘米,现收藏于雅典国家博物馆。

《阿纳维索斯的库罗斯》,大理石雕,高约 1.93米,约公元前525年,现收藏于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希腊人称青年人为“库罗斯”,意思为“小伙子”《阿古利巴像》,大理石头像,约创作于公元前一世纪后半期。

阿古利巴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密友、女婿和参谋,出身于平民,是一个意志坚定、精力旺盛并且屡立战功的军人。

《里亚切青铜武士雕像》,两尊青铜雕像,一尊高2.1米,另一尊高1.98米,约公元前506年,作者不详。

《德尔菲的驾车人》,青铜雕像,高18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470年,现收藏于希腊德尔菲考古博物馆。

《厄瑞克忒翁神庙女神柱像》,大理石装饰性柱雕,高231厘米,约建于公元前421-公元前405年。

《赫格索墓碑浮雕》,大理石浮雕,高 149厘米,宽9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410-400年,现收藏于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雕像,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与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的“三宝”。

《蹲着的阿芙洛蒂忒》,大理石复制品,高139厘米,原作创作于约公元前260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阿里斯托芬像》,青铜复制品,高33厘米,现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原作创作于约公元前二世纪。

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著名喜剧家
《拔刺的少年》,青铜雕像,高73厘米,现收藏于罗马卡庇托利博物馆,原作约创作于公元前四世纪。

《垂死的高卢人》,大理石复制品,高约93厘米,现收藏于罗马卡庇托利美术馆,原作为青铜,约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

《布鲁特斯胸像》,青铜雕像,大约创作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期。

布鲁特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行政长官。

《奥古斯都像》,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19-公元前13年,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博物馆。

公元前27年,罗马的行政长官盖约·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至圣至尊”的意思)的称号,成为罗马的独裁者。

《妇女像》,大理石胸像,高63厘米,创作于约公元90年,现收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

《君士坦丁头像》,大理石头像,高26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315年,现收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

君士坦丁是罗马帝国后期一位著名的君主,他是罗马帝国“中兴”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他将首都由罗马迁至拜占庭
并改称君士坦丁堡,也是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和平祭坛浮雕》,大理石浮雕复制品,约创作于公元前13-公元前9年,现收藏于罗马博物馆。

《提图斯凯旋门上的浮雕》,大理石浮雕,约创作于公元81年,现存于罗马市内。

提图斯凯旋门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建立,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着精美的浮雕作品。

《图雷真纪念圆柱浮雕》,大理石浮雕,总长约244米,约创作于公元106-113年,现存于罗马市内。

这个纪念柱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前期的图雷真皇帝对达契亚人的战争胜利而建,总高38米。

石柱外围装饰有螺旋形浮雕带,从柱子的底部盘旋而上,总长达244米。

为了矫正自下而上的视差,浮雕带的宽度越向上越宽。

《愉快的收获者》,罐上浮雕,冻石,直径11.5厘米,高约10厘米,约公元前1500年。

《众神与巨人之战》,帕加马宙斯祭坛的大理石浮雕带,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80-170年,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帕加马博物馆。

图集所配曲是John Winston Lennon的Imagine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40年被誉为摇滚之父的约翰·列侬出生于英国利物浦。

1956年列侬组了第一个乐队the Quarrymen,1958年,列侬写了他生平第一首歌,"Hello Little Girl",1961年1月,披头士(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 正式演出,1969年,列侬和大野洋子(Yoko Ono)结婚。

年底列侬因为英国政府介入奈及利亚与越南问题,退还MBE勋章给英女皇。

1980年12月8日,列侬一名疯狂的持枪者Mark David Chapman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

“披头士”乐队是六、七十年代的标志。

他们象征了狂热、先锋、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纵欲。

但无可争辩的是:他们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

列侬的被杀代表着一个时代就此结束,但是,从这一刻起,一个偶像变成永恒,从此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符号。

如果有一种音乐,是到目前为止惟一一种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年龄、任何心情、任何性别、任何种族、任何身份听起来都不讨厌的音乐,那么,这就是列侬与披头士的歌声。

如果有一个人,你从来也不需要刻意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么,
这个人就是列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