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精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5分)
1. (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蘸阔绰羼水间或附和门槛
________yíng gétuíbiàn
侍候________生________局________唐服________
2. (2分) (2019八下·武城开学考)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 触目伤怀切切察察长途拔涉颠沛
B . 满脸诲气莫名其妙从容不迫震悚
C . 张惶失措巧妙绝伦生死祸福涎水
D . 鸡零狗碎风尘苦旅光景惨淡吊唁
3. (1分) (2018七下·东莞开学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山lǎng rùn________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她qiáo cuì__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③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________,美不胜收。
④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bù máo zhī dì________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二、句子默写 (共3题;共31分)
4. (10分) (2017八上·靖江月考)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木受绳则直,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5)余拏一小舟,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6)杨绛先生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15分) (2018八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学业重要,分秒必争。
然而,我想说:何不留点时间来“浪费”?因为“浪费”,你会发现生活原来那么美好。
就拿我来讲吧,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会去打篮球① ,我有心模仿姚明的动作,让球在众人瞩目中②跳出漂亮的弧线。
尽管姿势很酷,进球却总与我无缘。
③因为打篮球,使我身心愉悦。
把时间留一点“浪费”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真好!
(1)第①处划线的标点有误,应改为:________。
(2)第②处划线的动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
(3)第③处划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6. (6分) (2018八上·温岭期中)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美国著名记者、作家________所著。
(2) 801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表格的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
7. (16分)阅读《不求甚解》,回答问题。
(1)作者批驳了哪一错误观点?
(2)你是怎样理解“不求甚解”的?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8. (20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
①其实,现代的很多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其中都蕴含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因子。
以此来观照,现代通缉令中就有着古代通缉令的影子。
我们可以从现藏于甘肃博物馆的一件简册中窥见古代通缉令的真貌。
②中国考古工作者曾从两万余枚居延汉简中发现一件《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的简册。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是由朝廷丞相与御史府共同签署的文件,记述了汉宣帝刘询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张掖郡地方执行朝廷通缉在逃要犯命令的情况。
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通缉令。
③我国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现今基本相同,包含疑犯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及流窜的时间和地点等。
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通缉令上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
在现代,办案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照片和监控视频来抓捕疑犯。
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能由官府画师描绘出来。
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通缉令画像的人。
《东周列国志》记载:“平王悉从起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
”伍子胥也因此急白了头,才混淆过关。
④古代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画得最好的是宫廷画师,负责给皇帝或皇亲国戚画像。
相较来说,衙门的画师就显得很不专业,出于务实的考虑,画师会将疑犯的某些特征画得很突出,甚至很夸张。
官府要在各处交通要道张贴疑犯画像,因此需要通过临摹、复制来制作大量的画像。
这样一来,疑犯的画像就与本人相貌出入很大。
可是,官府成功抓捕疑犯的概率却很高。
这究竟是为何?其实,这一切得益于古代的保甲制度。
⑤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实行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它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汉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时出现了“甲”,以二
十户为一“甲”;清代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
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最终形成,即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以上为乡镇。
这种对百姓严密控制的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连保连坐”制度就能实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人犯法,全保的人都要受到牵连。
外地的疑犯跑到当地,当地人要及时举报,否则会受到惩处。
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发明了“照身帖”,发展到后来,便是“路引”等。
这是类似于现在身份证的一种东西,里面包含有古人的各种信息,这对流动人口有一定的管理作用。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店主索照身之帖,鞅辞无有。
店主曰:‘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人,犯者并斩!吾不敢留。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疑犯逃到外地,拿不出有效的身份证明,便会被官府收押。
⑦此外,为了有效缉捕疑犯,官府还会进行悬赏。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
”意思是,告诉全国,如有人能检举、告发杀人犯的,给予五万钱奖赏。
对于疑犯,是检举揭发受到奖赏,还是隐瞒包庇受到惩罚?何去何从,孰轻孰重,百姓自然会有选择。
⑧正是有了这些制度,通缉令上的画像像不像已经不重要了。
(1)文章以“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为题,有何作用?
(2)文中第③段划线的“基本”能否删掉?为什么?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一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质量并不高,官府还有哪些制度来提高抓捕疑犯的成功率?结合本文谈谈。
9. (21分) (2019八下·朝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二生肖兽首是谁设计的
①前些日子在某报见到一段文字:“资料表明,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水力钟的喷泉的一部分,十二生肖兽首以水报时。
这组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宫廷匠师制作。
”后又发现各种报刊等宣传媒体虽文字稍有不同(有的还增加了动人故事情节),但都认同此说,大同小异而已。
这种说法为中国古代文化史、工艺制造史,留下段精彩的佳话。
其实这只是文学笔法,与历史事实是两回事。
②兽首人身的十二生肖辰像是华夏先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
在北京地区就有证明。
清朝康熙二十年就发现过唐代石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辰像。
清人吴长元撰《宸垣识略》记其事:“康熙辛酉(1681年),西安门内有中官治宅掘地,得卞氏墓誌,刻十二辰相,皆兽首人身,题曰:‘大唐故濮阳卞氏墓志,文曰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十五年(799年)岁次己卯七月……’”。
这是刻在墓誌上的十二辰
相,距今已有1200多年。
③至迟在13世纪中期,元朝已经将以水为动力的十二生肖辰像安置于宫廷,作为报时装置。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一,记元大都举行朝正大典的大明殿,“置灯漏贮水运机,小偶人当时刻捧牌而出”。
元代著名诗人柯九思《宫词》诗记其事,并于诗后注明:“大明殿有灯漏,饰以真珠,内为机械,以小木偶人十二捧十二相属。
每辰初到,偶人相代,开小门出灯外板上,直御床立,捧辰所属,以报时”。
④这精巧的机械,由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制造。
郭守敬精于仪器和机械制造,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景符和窥仪等十余种观测天象的仪器,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
元人齐履谦为记述其生平事迹而撰写的《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特别记述了他为元世祖忽必烈制造贡献这精巧报时装置的事:“公于世祖朝进七宝灯漏。
今大明殿每朝会张设之。
其中钟鼓皆应时自鸣”。
⑤从这些史料可以知道,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像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集体创作,以水为驱动力的十二生肖时辰装置,是13世纪我国大科学家郭守敬发明创造,拥有“专利权”。
不能随意将其送给18世纪来华供奉于清朝宫廷的两个欧洲传教士。
虽然郎世宁在设计铜兽首时带入欧洲传统的喷水艺术,但其原创权仍然属于中国科学家。
(有删节)
(1)第①段中的“这种说法”指的________。
(2)第②③④段中分别引用史料各有什么作用?
五、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10. (12分) (2018八上·廉江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年且九十________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
③始一反焉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写太行、王屋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和气魄。
B .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
C . 智叟之所以讥讽愚公,是因为他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 . 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11. (10分) (2018八下·九江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翁卷
一天①秋色冷晴湾②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③ ,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①一天:指满天。
②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③野水:郊外的水。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
B . “无数峰峦远近间”,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C . 一二两句,一句写水,绿水平铺,难以尽收眼底;一句写山,青山林立,看得很清楚尽兴。
D . 后两句写诗人乘闲登上山顶,向下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看到水,看到的仍是山。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天秋色”,使人联想到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坠的黄叶,甚至想到昨天刚停的绵绵秋雨,今天放晴的淡淡秋日……诗人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B . “无数峰峦远近间”,在满天秋色中,放眼看山,大有感叹风景佳丽的意味,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旨趣。
C . “忽于水底见青山”,这一漫不经心的描写,是人人碰到过的事实,平时谁也不注意,却被诗人捕捉住,写入诗中,显得是那么有趣味。
D . 这首诗华丽蕴藉、一波三折,寥寥数笔,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六、作文 (共1题;共1分)
12. (1分) (2018八下·顺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有书籍玩具的陪伴……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你的成长有所影响,有所帮助。
请以“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5分)
1-1、
2-1、
3-1、
二、句子默写 (共3题;共31分)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6-1、
6-2、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
7-1、
7-2、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
8-1、
8-2、
8-3、
8-4、
9-1、
9-2、
五、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10-1、
10-2、
10-3、
11-1、
11-2、
六、作文 (共1题;共1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