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详细)
学习是一颗种子,它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浇淋下长成参天大树,也可以在知识之水的浸泡下发成一颗绿豆芽。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
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
(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

粟,谷子。

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多含褒义。

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语出唐代杜牧诗。

46.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

对簿,受审问。

指公堂上受
审。

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濡,沾湿。

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教导。

语出《诗经》。

51.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

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

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夷,平常。

53.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也说“俯拾即是”。

57.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倾倒;瓴,水瓶。

59.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

是,对,正确。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
2、蒙: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承接)
3、因:惠言语、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4、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5、敲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6、却: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
7、隳: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8、蹑足:蹑足于行伍之间(用脚踏地)
9、揭:揭竿为旗(举)
10、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11、度、絜:试使山东之国与陕西省涉度长絜大(用尺量,衡量)
12、爱: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珍惜)
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
14、谪戍: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被征发戍守边疆)
15、余烈: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
16、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状,用鞭子、竹板打)
17、作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起事,起义)
二、通假字
1、合从帝交,相与为一(通纵)
2、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3、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三、一词多义
1、制:
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指挥)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用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缝制)
2、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3、利: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
③信臣精卒利兵而谁何(锋利)
4、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留下来的东西)
③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
④是以先帝拔以遗陛下(wi给予)
6、度: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du计算,量)
③万里赴戎机,并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du揣度)
四、词类活用
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2、席、包:有度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
3、斗: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使斗)
4、南、西: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名作状,向南,向西)
5、约:于是从散约败(动作名,条约)
6、鞭笞: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动,用鞭子抽打,用竹板打)
7、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8、弯: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形容词使动,使弯)
9、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作动,愚弄)
10、弱:以弱天下民(形容词使动,使削弱)
11、固:自以为关中之固(形作名,坚固的地方)
12、瓮、绳: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作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13、贤: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形作名,贤能的人)
14、云、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作状,像云一样,像影子一样)
1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动,引,招致;朝:名词使动,使来朝见)
五、难句翻译
1、振长策而御海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译:高举长长的鞭子,用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灭亡各个诸侯。

2、然后践华山为城,因河为池。

译:这样以后,凭着华山当做城,就着黄河当做护城河。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响应,(许多人)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译:不施行仁政,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