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2第六单元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法国 100 西德 100 日本 100 美国 100
100 100 100 75 50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私有 25
75 100 25 私有
认识:国有制与公有制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个别资 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 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 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 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 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 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 更远。 答案 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 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生活日报》2004.12.7
6、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 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7、影响:
⑴积极: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 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②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⑵消极:
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②助长惰性,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 德危机
2.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认识 (1)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 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 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经验。
(3)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 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 相否定的因素。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 盾和问题。
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 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 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两大标志:一 是电脑代替人脑;二是互联网的开通,以数字为 基础的经济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一
切。
思考:西方“混合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等于公有制经济吗?
德国国有磁悬浮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3)70年代的“滞涨”
①特点: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相互交织 ②调整: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结果: 混合经济
应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 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思考:西方“混合经济”中的“国有经济”等于公有制经济吗?
德国国有磁悬浮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家和经济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 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且有爆炸性,这也 就预先决定了政府干预本国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在西欧也 和其他帝国主义中心一样,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国家经济生 活中充当什么角色?为什么要充当这种角色? 答案 角色: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参与再生产过程。 原因:传统的经济体制暴露出了其弊端,必须进行国家 干预。
社会化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形式之一
3、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目的:①直接目的: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②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5、发展过程:
①早期:罗斯福新政; ②兴起:二战后;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 ④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主题二 西方“福利国家”
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 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 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2)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 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 “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3)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 的工作积极性。
探问题 材料一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
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 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 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 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 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小结: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变 化
新经济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小结:
高科技 和谐社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福利国家



深第化三改产革业



与新时经俱济进
请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有何启示?
知识经济概念:
(2)国家干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制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 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 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不是指令性的,侧 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 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探问题 材料 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国
㈡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1、定义: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
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的形式之一
3、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目的:
5、发展过程:
㈡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1、定义:见教材P89页『历史纵横』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科学技术 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 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 术成果,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 的发展。 (2)出现:20世纪 90 年代初,“新经济”问世。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2.7%
18.4%
13.7%
20.6%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材料二: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 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 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 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 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 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 福利房。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理查德·尼克松 1969-1974
福特 1974—1977
卡特 1977—1981
1、含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历程: (1)产生: 罗斯福新政 (2)发展: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黄金时期) ①、背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依据材料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答案 社会保障覆盖面广,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 置全;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
(2)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 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你怎样 认识这一现象? 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 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特点: 知识经济 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4)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
讨论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利弊 (1)利 ①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 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与现代 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防止了经济危机,促进 了生产的发展。
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法国 100 西德 100 日本 100 美国 100
100 100 100 75 50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私有 25
75 100 25 私有
认识:国有制与公有制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由个 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不仅没有改变私 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2)弊 ①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 ②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 和通货膨胀并行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 有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削弱。 ③期间出现的国有化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增长 缓慢,加重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发 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 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 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新兴产业。
6、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 伤保险、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7、影响: ⑴积极: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
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②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⑵消极:
福利国家
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 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 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 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 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 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 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 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②评价:
积极: 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 政府职能、权威得到加强; 有利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寿命。
弊端:
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合作探究】: 读下图分析: 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其表现是什么?对此是怎样调整 的?结果呢?
(2)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是制定经济计划。有 人认为经济计划就是计划经济,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二者根本不同,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 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计划 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 指令性的。
(3)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 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吗? 答案 没有。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 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 西方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