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鉴赏
1.课文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 “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感 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 转,描写生命的神秘;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 爱情来赞美生命,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前后 对照,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 文有了波涛,更能够打动人心。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 者对生命的感悟。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 欲扬先抑的写法的妙处。
➢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 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 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 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 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等。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 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 世界以色彩和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 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Hale Waihona Puke 写法探究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由叙述生命的外在表现到揭示生命的内在
本质,再到歌颂生命的神秘力量。作者情感的 表达也由悲观无奈到豁达乐观,最后到对生命 的由衷赞颂。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臼齿( jiù ) 洗涤( dí ) 牛犊( dú )
兴味( xìnɡ ) 茸毛( rónɡ )
检查预习 2.解释词语
臼齿: 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
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大。
凋谢: (草木花叶)脱落。
听读课文
认真听读,初步感 知文章内容。
将“生命”和“衬衣”相对照,突出表现 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写法探究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 举例说明。
(2)比喻。“它是一个不懂疲惫的旅客,总是 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 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惫的旅客”, 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 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整体感知
1.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这是无可奈 何的事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个体的生命 终将以新的情势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并不矛盾。就个体而言,生命是 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 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整体感知
2.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个部分的含义。
品味鉴赏
2.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育 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感叹生命的神秘,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 这一规律而欢呼。暗示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 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 的人民打倒。
品味鉴赏 3. 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 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 芬芳”?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 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4):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 这一话题。 第三部分(5):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作者把生命比作“地面上的小草”,虽 然低微、柔弱,但是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 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好像那刚 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生命充满了希望, 永不休止地繁育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 快乐和威势。
主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育着, 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主题探究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议论性散文书写了生命的低微、柔 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 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拓展延伸
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再谈 谈读完此文后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生命。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 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文体知识
议论性散文 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 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 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 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 散文的属性。
背景知识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 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低微柔 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 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 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写法探究
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 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
谈生命的永久,赞颂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 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作者感情层层递进, 到达高潮。
写法探究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 举例说明。
(1)对照。“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 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 把它再补好。”
合作探究 2.“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是指生命只暂时在哪一个 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合起来”是指那些个体虽然消逝了, 但生命却永远存在。
合作探究
3.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 奇迹”?
“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 生命现象永存。
“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 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 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 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我为什么而活着 Part 01
罗素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活着的理P由art,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01
➢体会“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思考“你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 学家、数学家、作家。20世纪西方 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 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 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 kàn )
飓风( jù ) 震颤( chàn)
检查预习 2.解释词语 遏制: 禁止,禁绝。 濒临: 挨紧、临近。 震颤: 颤动,使颤动。 俯瞰: 俯视。 死寂: 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儿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