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活中的苦与乐议论文范文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摘要】毋庸置疑,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习历史,能
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因和规律,弄清历
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历史,能培养学生的动
察智慧、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
改革创新精神,便于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用素质教育的理念
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不难看到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最突
出的问题就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仍占主流,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6-159-01
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主体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导师的身份,帮助学
生认识自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必须从理解和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三个方面
下功夫。
一、对主体的透切理解和认识是正确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这已被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实。
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学习的中介因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认知结
构而不是教师,所以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和认识主体呢?首先,我们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
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其次,理解和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
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对历史的一些初步认识。
因
为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基础,例如: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时,先要考察学生对俄国的了解情况、对中国的革命与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何
联系的了解情况、对列宁其人的了解情况、是否看过哪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
视或文学作品等等,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对革命战争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情况,然后
因情施教。
二、尊重主体是正确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们都有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希望。
显然,每个学
生都有对被爱和获取成功的渴望,都有对被爱和受到尊重的本能需求。
我们应该
注重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事实上,每当学生感
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心实意时,就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师生间就能建立起平等
互信的友好关系,大量实践证实,这种情感相容状态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尊重主体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在教
学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特别要在课堂上发扬民主。
在课堂上发扬民主,就是要
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
氛围,创设宽松融洽的环境,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事实上,教学民主性的激
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
其次,尊重主体就是
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她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
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
再次,尊重主体还要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基础、智力
和爱好特长的不同,设法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因材
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
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上的成功,
这种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课学习的过
程之中。
三、发展主体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过程
我国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中,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入,旧的教学模式都
在变革与更新。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实践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
模式。
发展主体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核心过程,我们这些历史教师应该把
发展主体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主动地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知识的正
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辟一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老
师点拨学法的教学新路。
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落在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件事:一
是多给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二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三是确保
学生有一片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
这三件事,学法指导最重要。
授人以渔仅
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叩问自己是否
把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了学生。
因为,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将能受益
终身,这对于发展主体无比重要。
显然,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主体
作用的充分发挥,发展主体的过程也伴随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只有发展
了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诸如: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程
度的差异,学生阅读面的差异,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学
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的差异,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如此等等,对我
们发展主体带来了巨大阻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克服这些
阻力,努力发展主体。
那么,怎样克服这些阻力来发展主体呢?我的做法是:第一,注重分层发展。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特殊同学特殊对待,这
里主要体现在学习任务的分配定位上;第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自主探究
教学法。
即在课堂上,教师无需多讲,只要替学生疏通知识重点和难点,然后让
学生阅读教材领会和理解;第三,加强学法指导,尤其对那些学法不得力者要进
行个别指导;第四,出示课外阅读指南,开展课外阅读比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
知识和经验。
的确,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发展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获得了可喜的成效,所教班学生的历史成绩年年
优良。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初中历史课更应把握机会,抓住要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新突破。